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8|回覆: 0

[中醫理論] 溫熱病傳變規律概覽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7-8-9 2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溫熱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一般是溫熱邪氣襲表,首先引起衛分證候,繼而按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傳變,逐步深入發展。從這四個層次的發展過程來看,體現了由表入裏、由淺入深、由輕轉重、由實致虛、由功能失常到實質損傷的傳變規律。若從病變部位來看,其傳變規律一是由上焦手太陰肺順傳於中焦陽明胃、腸,進而或傳入上焦手少陰心與手厥陰心包,或深入下焦足厥陰肝與足少陰腎。一是由上焦手太陰肺逆傳於手少陰心與手厥陰心包。可以說,衛氣營血辨證標明了溫熱邪氣由淺入深的傳變層次;而三焦辨證則標示出溫熱邪氣自上而下臟腑相傳的順傳與逆傳途徑。因溫熱病的辨治關鍵在於判別溫熱邪氣在衛、氣、營、血四個階段對人體損傷的不同情況,從而確定不同治法,故衛氣營血辨證為溫熱病的辨證綱領。本文即以衛氣營血辨證為綱,輔以三焦所屬的臟腑部位,將溫熱病的傳變規律簡要歸納、概述如下,以使讀者對溫熱病的發展過程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

外感溫熱邪氣由口、鼻、皮毛而入,首先侵襲上焦手太陰肺系,【溫病條辨】中統稱為『太陰溫病』,初起一般先見衛分證候,其證候類型主要有兩種。若邪氣鬱於肺系之表—口、鼻、皮毛而導致衛外失司,則以發熱微惡風寒,舌邊尖紅,脈浮數為主症,治用辛涼平劑銀翹散,以辛涼輕解,疏透風熱。若邪氣在肺系之表——手太陰肺經,而導致經氣不暢,肺失宣降,則以咳為主症,治用辛涼輕劑桑菊飲,以辛涼輕解,宣肺止咳。

若太陰衛分證不解,邪氣由表入裏,其發展趨勢有兩種:一是傳入太陰氣分;一是逆傳營分。傳入氣分者,因邪氣盛而正氣不衰,正邪激爭,故見氣分實證,證屬肺熱熾盛,裏熱蒸騰,無形熱盛,以高熱大汗,口渴飲冷,喘急鼻煽,舌質紅苔黃燥,脈洪大而數為主症,治用辛涼重劑白虎湯,以辛寒清氣,泄熱生津。在溫熱邪氣由太陰衛分傳入太陰氣分的過程中,若衛分證未罷而氣分證已起,可導致衛氣同病,治用銀翹白虎湯,以透衛清氣,表裏雙解。

手太陰肺的氣分證不解,其發展趨勢有兩種:一是邪氣沿氣分深入而順傳於中焦陽明胃、腸,【溫病條辨】中統稱為『陽明溫病』。一是邪氣直犯上焦心主或心包而逆傳於營分,即葉天士所說的『逆傳心包』,【溫病條辨】中稱之為『少陰(心)溫病』『厥陰(心包)溫病』。

在正氣不衰的情況下,上焦太陰氣分證候大多順傳於中焦足陽明胃,而導致肺胃熱熾,裏熱蒸騰,無形熱盛之氣分實證,治用白虎湯以兩解肺、胃熱邪。肺胃熱熾之證不解,其發展趨勢有三種:一是熱邪耗氣傷津,導致津氣大傷而發展為氣分虛證:一是熱邪耗津,導致腸燥便秘,發展為有形熱結之氣分實證;一是熱邪由氣分而深入營分,或徑竄入血分。

肺胃熱熾持續不解,耗氣傷津,導致熱邪仍盛而津氣兩傷的實中夾虛證,以高熱、大汗、氣短神疲,甚則微喘鼻煽、脈洪大而芤為主症,治用白虎加人參湯,以辛寒清氣,補氣生津。若其證仍不解,持續高熱大汗,津氣大傷,則可導致氣分虛證。因其津氣欲脫,故以身熱驟退,大汗不止,喘息氣短,倦怠神疲,脈虛欲絕或散大無根為主症,治用生脈散,以補氣生津,斂陰固脫。若由虛脫再發展而致亡陽,以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為主症者,治用參附湯以補氣固脫,回陽救逆。

肺胃熱熾不解,耗傷津液,而導致大腸津虧,腸燥便秘,是熱邪從肺胃氣分順傳於手陽明大腸,由氣分無形熱盛發展為有形熱結之氣分實證。以高熱惡熱,日晡潮熱,大便秘結,腹滿痛拒按,舌質紅苔黃燥或焦燥,脈沉實有力為主症,治用三承氣湯,以苦寒攻下,泄熱保津,即『急下存陰』。

若邪踞少陽氣分,裏熱鬱閉,亦屬氣分無形熱盛之實證,以高熱,口渴,口苦,脅痛,乾嘔,心煩,舌質紅苔黃,脈弦數為主症,治用黃連黃芩湯,以苦寒泄熱,宣郁透邪。若其證不解而繼續發展,亦不外傳入手陽明大腸而成有形熱結與深入營分、血分兩種趨勢。

營分證的發生,有三種途徑:一是在邪氣猖獗或心氣、心陰不足的情況下,由太陰衛分或太陰氣分逆傳所致,二是由中焦氣分發展而來;三是伏邪自營分而發。其證候主要有熱灼營陰與痰熱蒙蔽心包兩種類型。若熱邪消灼血中津液,導致熱傷營陰,發為少陰溫病者,以身熱夜甚,口反不甚渴,心煩躁擾,舌質紅絳,脈細數為主症,治用清營湯以清營透熱,養陰生津。若熱邪灼液成痰或素體痰盛與熱邪相合,而導致痰熱蒙蔽心包,發為厥陰溫病者,則以身熱灼手,痰壅氣粗,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舌質紅絳苔黃燥,脈細滑數為主症,治用清宮湯送服安宮牛黃丸,以清營養陰,豁痰開竅。

在溫熱邪氣由太陰衛分逆傳入營的過程中,若衛分證未罷而營分證已起,可導致衛營同病,以身熱夜甚,微惡風寒,皮膚發疹,舌質紅絳,脈細數為主症,治用加減銀翹散,以辛涼透衛,清營養陰。在溫熱邪氣由太陰氣分逆傳入營或中焦氣分傳入營分的過程中,若氣分證未罷而營分證已起,可導致氣營兩燔,以高熱,口渴,心煩躁擾,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數為主症,治用加減玉女煎,以清氣與涼營並施。若痰熱蒙蔽心包而兼腸燥便秘,亦屬氣營兩燔,治用牛黃承氣湯,以清營豁痰與苦寒攻下並施。

血分證候的發生,有三種途徑:一是由氣分竄入血分,二是由營分傳入,三是伏邪自血分而發。其證候主要有血熱動血與血熱耗血兩種類型。血熱動血之證,因熱邪盛而動血,故稱為血分實證。其病變部位在手少陰心與足厥陰肝,是熱邪深入血脈,灼傷血絡,迫血妄行,使血不循經,溢出脈外,以人體各部位出血,舌質絳紫,脈數為主症,治用犀角地黃湯,以涼血散血。若血熱盛而致熱灼筋攣,則發為血熱動風,以高熱神昏,四肢抽搐,頸項強直,舌質干絳,脈弦數為主症,治用羚角鈎藤湯,以涼肝息風。

若暑熱邪氣由氣分內竄血分而致氣血兩燔,肺熱吐衄,以高熱,咳喘,煩躁神昏,咯吐痰血,或驟然吐衄,舌質絳紫,脈虛大而芤為主症,治用犀角地黃湯合銀翹散,以清透肺熱,涼血散血。若暑燥疫熱毒充斥,而致氣血兩燔,以氣分高熱與神昏、出血,舌腫質絳紫起芒刺苔焦燥等熱毒燔灼之表現為主症,治用清瘟敗毒飲,以清氣涼血,泄熱解毒。

血熱耗血之證,因熱邪耗傷血液,甚則耗損肝血腎精,故稱為血分虛證。其病變部位在足厥陰肝、足少陰腎及手少陰心。若熱邪仍盛,助長手少陰心火而下劫足少陰腎水,導致心腎不交,以身熱,口乾,心煩躁擾不寐,舌質絳苔薄黃,脈細數為主症,治用黃連阿膠湯,以清熱育陰,瀉南補北。若熱邪耗血而導致真陰耗損,以身熱夜甚,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心悸,神倦,舌質干絳,脈虛大或遲緩結代為主症,治用加減復脈湯,以滋陰清熱,養血復脈。若真陰耗損而發展為亡陰脫液之危重證候,以手足蠕動,甚或瘈瘲,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神昏肢厥,舌質絳無苔,脈細促或微細欲絕為主症,急當救陰,斟酌選用二甲復脈湯、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以滋陰養血,潛陽息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