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1|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董並生·『古羅馬帝國』不存在(上)

[複製連結]
董並生 發表於 2017-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並生:『古羅馬帝國』不存在(上)

  老何讀此書後評論:

  此書資料豐富,考據翔實,堪稱力作,可比擬清代閻若璩之【尚書古文疏證】[閻氏考證確證【古文尚書】乃是後世之偽作]。此書基本論據顛撲不破——基本可以確證西方近代史學所描繪之古希臘歷史皆為偽史。特予鄭重推薦。

8aa043ad8ea95f43428f1f4590a39a55.jpg

  『西方古典歷史』概念中包括奧古斯都時期(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的歷史。

  然而,仔細考察所謂『羅馬帝國』的歷史就會發現,實際上並不存在橫跨歐、亞、非三個大陸的所謂『羅馬帝國』,也不存在所謂的『羅馬皇帝』。拉丁文『羅馬皇帝』(imperator)一詞,實際上意指將軍。『羅馬皇帝』管轄的範圍不出『羅馬城邦』,『羅馬城邦』也是出於後世的編造;所謂的『古羅馬』只有『故事』沒有『歷史』……

  古羅馬史分期的的成說

  約1000年左右的古羅馬史大體上被分為三個時期:

  前400年,小國寡民;

  中300年,超級帝國;

  後300年,夷狄蠻化。

  來自18世紀的評述:

  『為什麼羅馬人在450多年中只能征服面積大約25古法裏的地方?難道不是因為他們人數極少,而與他們相繼交戰的又只是一些跟他們一樣的小民族?……為什麼羅馬人用了700年才終於建立起一個跟亞歷山大在七八年間征服下來的地盤面積大約相當的帝國呢?……為什麼這個帝國後來又被蠻族摧毀?難道不是因為這些蠻族比羅馬人更粗壯,更勇猛?……』[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216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來自19世紀的評述:

  『自從羅慕洛帶領一小隊牧羊人和逃犯在離第伯河不遠的山區紮下根來以後,10個世紀已經過去了。在最初的400年中,羅馬人在貧困學校的艱苦磨練中學會了管理政府的才能;……他們在接連3個世紀的時間中,完成了一個統轄歐亞非許多國家的專制帝國。最後的300年是在外表的繁榮和內部的沒落中度過的。占羅馬人口五分之三由士兵行政官和司法官組成的民族群體已融入人類大集體之中,和數以百萬計的僅接受羅馬人名稱而無羅馬人精神的充滿奴性的各省市的人民難以區分了。……通過他們的烏七八糟的選舉,一個敘利亞人、哥特人或阿拉伯人全可以被推上皇帝寶座,並賦予他們專制權力,以統治各被征服地區以及幾世西庇阿治下的國土。』[ [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譯本第153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1刷]

  就這樣,400年小國寡民,被說成是貧困的學校;用貧困學校學來的東西,在3個世紀中成為橫跨歐亞非大陸的超級帝國;隨後300年又被蠻族化了。

  一、早期古羅馬的歷史純屬虛構

  1.早期古羅馬史料的情況

  『篡改、捏造、虛構、偽造』——早期古羅馬史料的真相

  李維(公元前59年-公元17年)是『撰寫關於羅馬的產生的傳統和羅馬早期歷史的主要代表人物。而這一傳統,就李維所利用的材料的性質而言並由於它本身的缺點,大部分是不可信的。』[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20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小年代記作家的著作是李維、狄奧尼修斯和普魯塔克的主要史料,因此也就是全部我們現有的傳統的主要史料。』

  『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前半的小一輩的年代記作家……為了儘量使大家讀起來饒有興趣,他們對舊的枯燥無味的年代記大加篡改,竟不惜使用捏造的辦法。如果在年代記中有空白,小年代記作家便用他們各種虛構(這些虛構常常是後來事實的翻版)來補充進去。他們由於愛國主義的想法,想掩蔽羅馬帝國的失敗,而使用直接偽造的辦法。』[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17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甚至到了凱撒時代,有關前漢尼拔時期(pre-Hannibalian)的羅馬史還在被臆造。至於塔爾昆家族(the Tarquins)被布魯圖斯驅逐的故事,則是以監察官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Appius Claudius)(公元前310年)的某個同時代人為原型編造出來的。在那個時期,羅馬國王的名字都是採用某些殷實的平民家族的名字[K.J.諾伊曼(K.J.Neumann)]。在法制史的領域,完全拋開塞爾維烏斯?圖裏烏斯(Servius Tullius)的『憲法』不說,我們發現,甚至李錫尼(Licinius)著名的土地法(公元前376年),到第二次布匿戰爭時,就已經不復存在了[B.尼塞(B.Niese)]。

  當伊巴密濃達(Epaminondas)給予美賽尼亞人(Messenians)和阿卡狄亞人(Arcadians)自由和獨立的時候,這些民族立即為自己編寫了一套早期歷史。但是,令人驚駭的還不是這類歷史的產生,而是除此之外沒有別種歷史。

  關於古典視野(outlook)與近代視野之間的對立,有一句話可以給予充分的說明:公元前250年之前的羅馬歷史,正如凱撒時代的人們所了解的,實質上是捏造的,我們現在所知的那一點點東西,其實是我們自己編造出來的,後來的羅馬人根本不知道有那麼一回事。』[ [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導言,參見商務印書館1963年1月第1版]

  2.關於羅馬建城傳說

  傳說古羅馬城創立者的先祖是美女神維納斯(宙斯的姑姑)的兒子埃涅阿斯。埃涅阿斯的若干代重孫女列阿·西爾維婭又和古羅馬戰神馬爾斯 Mars(宙斯的兒子)交配,生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兄長名叫羅慕路斯,弟弟名叫列慕斯。這兄弟倆吃狼奶長大,就是古羅馬城的創立者。

  古羅馬的開創者是女神維納斯與特洛伊國王私生子的後代

  古羅馬的開拓者,據說是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特洛伊是神話中的一個地名,類似於西遊記中的花果山。

  這位埃涅阿斯王子是何來歷呢?據說是象徵美與愛的奧林匹亞女神阿芙洛狄特女神的兒子。阿芙洛狄特又是何方神聖呢?原來這位阿芙洛狄特女神就是在中國人人皆知的美之神「維納斯」。

  「維納斯」又是誰?原來她是西方上帝宙斯的爺爺之女兒。宙斯的祖母既是宙斯爺爺的配偶,又是宙斯爺爺的母親,西方人的輩分很難說得清。話說宙斯的祖母不堪忍受宙斯爺爺的殘暴,於是指使小兒子(即宙斯的父親)將宙斯爺爺的生殖器割下來,丟向大海。丟向大海不打緊,不料這『不朽的肉塊』在被丟入大海之際、激起了層層浪花,於是,阿芙洛狄特(維納斯)就在這大海的浪花中誕生了……

  這位美神維納斯天生多情,不僅經常避開赫拉(宙斯法定之妻)與宙斯亂倫苟合,還有許多其它天神做情人;不僅如此,有一次到下界騙取人間靚仔安喀塞斯(Anchises)國王的歡心生下了這位古羅馬創立者的先祖: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 參閱文獻:[古希臘]赫西俄德【神譜】、[希臘]索非婭?N?斯菲羅婭【希臘諸神傳】、[古羅馬]維吉爾【埃涅阿斯紀】等]

  古羅馬的元組——維納斯的私生子埃涅阿斯

  話說這位維納斯的兒子埃涅阿斯王子在特洛伊城被戰火焚毀的時候沒有死,他『糾合一般隨從,背負老父,手牽幼子,在火光劍影中逃到城外。臨行時他號召民眾跟隨他逃亡者,都到城外一個指定的地方聚齊。神靈感召他,要他率領這群人去到一片新的土地,重建特洛伊王國。』[ [古羅馬]【埃涅阿斯紀】中譯文譯者曹鴻昭序,吉林出版集團2010年4月第1版]

  經過大約7年時間的周折,最終來到拉丁姆的海岸,與當地酋長的女兒拉提尼亞成婚。他的兒子優魯斯建立了阿爾巴·隆伽,成了當地當權氏族的始祖。幾代之後,統治着阿爾巴·隆伽的是他的重孫努米托爾,但努米托爾被弟弟阿穆裏烏斯推翻,阿穆裏烏斯做了國王。

  埃涅阿斯的重孫女與戰神馬爾斯交媾生出羅馬建城者孿生兄弟

  努米托爾的女兒列阿·西爾維婭(Rea Silvia)則被送往神殿作貞女。列阿·西爾維婭與馬爾斯神生了一對孿生子,因而被阿穆裏烏斯處以死刑。並下令將這對孿生子投到台伯河裏去。

  羅馬建城者孿生兄弟被狼奶養大成人

  這對孿生子並沒有死,被一隻母狼餵乳施救。不久,國王的牧人法烏斯圖魯斯找到這兩個孩子後,帶回家讓自己的妻子拉倫娣婭來撫養,並給這對孿生子起名為:羅慕路斯和列慕斯。

  羅慕路斯和列慕斯長大後,殺死阿穆裏烏斯,使自己祖父努米托爾復位後,兄弟兩人決定在被找到的地方建立一座城市。建城的時候,兄弟發生爭吵,羅慕路斯刺死列慕斯,用自己的名字來稱呼這座新的城市。這座城市就是羅馬城。

  根據瓦羅紀元,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754-753年。[ 參看[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48-49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3.考古學所見早期『羅馬城』

  考古學告訴我們:所謂『羅馬建城』時期的羅馬,根本沒有城市的影子,只是些簡陋小屋的原始聚落。

  『考古學家認為,在帕拉丁山丘發現的最早人類居址遺蹟,不會超過公元前8世紀中葉,這樣便肯定了公元前753年建立羅馬的傳統說法。但這並不是什麼城市,而不過是有些簡陋小屋的若干村落,人們發現在地上挖出的小屋的淺淺地基。』[ [法]德尼茲?加亞爾等14位歐洲作者1993年合著、歐洲歷史教科書【歐洲史】中譯本第1版第84頁,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0年7月]

  4.【十二銅表法】的存在缺乏史實根據

  『【十二銅表法】是貫穿着全部羅馬史並對於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法權概念的發展發生巨大影響的那豐富的法學作品的基礎。』[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93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古羅馬對『西方文化』最重要的貢獻在『法律』,據認為,『法典的編篡是羅馬內部歷史的第一個在文獻上獲得證明的事件。』[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86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然而,事實上並沒有一件叫做【十二銅表法】的『文物』傳世。

  【十二銅表法】『是公元前5世紀中葉極其重要的一個文件。這一法典的個別條文之從稍後的時期保存下來,部分是由於引用,部分則是由於不同羅馬作家的重述。』[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10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據認為『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最早的成文法,然而這『十二銅表法』是從哪裏來的呢?據說是從古希臘學來的。

  話說古羅馬流行貴族與平民的階級鬥爭,『傳統報道說,公元前462年保民官蓋烏斯·捷倫提路斯·哈爾薩建議成立一個五人組成的委員會,以使之具有協議性質的精神來制訂有關限制行政長官的權力的法律。……在鬥爭的過程中,關於在立法上限制高級長官的權力的最初方案逐漸變成了一個要把法律全部記載下來的計劃。決定派遣一個三人組成的委員會到希臘去調查一下希臘的一般立法,特別是梭倫的法律。委員會在454年出發而在兩年後才回來。452年選出了一個由十人組成的451年度委員會。……經過一年工作之後,編出了十個法表。根據李維的說法(Ⅲ,34),這些法表是先放到廣場上叫大家認識認識,然後再交由百人團批准。……在450年又選出了新的十人委員會,……他們再編定了兩個表。』[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86-87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這就是所謂的『十二銅表法』的來歷。

  『在和法典的編篡有關的這些事件裏,遠非一切都能夠認為是可靠的,派使節到希臘去的說法很不可靠,關於維爾吉尼亞的那一段故事是顯明的「各民族中間流行的情節」,許多細節都是捏造出來的。』[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88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古羅馬的『王法』不可信

  『所謂「王法」是不大可信的,這是羅馬國王寫的、而主要是關於神聖法的法律和決定的匯集。它保存在帝國時期一位羅馬法學家的著作裏。』[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88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傳世的當時所謂『國際條約』,『嚴格說來,這些文件並沒有原始史料的性質。』[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10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我們對於羅馬史學的萌芽和初步的概述表明,從這一早期幾乎沒有任何東西傳到我們的時代(除去很少的斷片)。』[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18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5.西方學者集體覺悟:早期古羅馬歷史是杜撰!

  『羅伯托·比佐基(Roberto Bizzocchi)的最新研究結果(1995年)表明:……整個文人群體都意識到,那個流傳百世的遠古羅馬歷史不過是後來的文學杜撰。』 [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66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虛構故事對歷史的實際影響:

  『特洛伊傳說和羅馬的神聖使命,造就的不僅是故事和書籍;它們還為大小宮廷源源不斷地提供有力依據,演變成了君主帝王幕後指使的、宮廷史記和宮廷繪畫的御用工具。埃涅阿斯傳說漫長的演化過程——從第一任羅馬帝王到16世紀「帝國繼承者」、尤其是卡洛勒斯五世及菲利普二世最後的輝煌,在瑪麗·唐納最新的研究著作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65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以新的『文學欺瞞』,取代既往的『神話杜撰』

  『較之物質遺產,更成功的也許要數其他(非文物收藏的)「荒誕不經的遺產」:一些新的愛好雖然早已有之,此時才被公認是真實可信以及更適合於思想及情感表達的,這就是大眾民歌。基爾泰行吟詩人奧西安(Ossian)就是此類風尚的極端代表性人物。這位虛構的詩人在18世紀下半葉所釋放的魅力以及他所引起的讚美,促成了近幾個世紀以來最大的文學欺瞞之一,且贏得了公眾的普遍認可和喜愛。』[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68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特洛伊不過是神話中的一個地名,如同【西遊記】中的花果山

  『假如不充分意識到特洛伊在基督教世界以及在傳說和文學傳統中的崇高地位,我們也就無法理解千方百計去維護一個「虛構」的特洛伊的真實目的。……長久以來,以西方羅馬帝國為核心的近代民族,源源不斷地從這座古城汲取着他們的起源傳說;為使自己的國家或王朝獲得合法權利,他們迫不得已,到處打探各自國家的起源,為此還不得不聽命於羅馬的創立者——被希臘的特洛伊人打敗並驅逐的那些人的旨意。』[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28-129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特洛伊人也成了法國人和英國人的祖先

  『正是因為受到羅馬人的特洛伊起源的啟示,神話英雄弗蘭克斯(Francus,赫克托爾的兒子)和普羅透斯(Brutus,埃涅阿斯的孫子)、才分別成為了法國人和英國人-不列顛人的祖先。

  這也充分說明了羅馬人在起源神話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由此可見,傳說中的世系族譜,最初根植於新興歐洲民族向西羅馬帝國遷移的年代;到了中世紀,這些族譜又接二連三地受到編年史家的修正;它們的影響深遠,一直延伸至16世紀,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騎士小說,例如伯努瓦?德?聖莫爾(Benoit de Sainte Maure)的【特洛伊的羅馬】;這些作品不僅贏得地極大的聲譽,成為了最早的印刷類圖書,還派生出許多新的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讓?勒梅爾?德?貝爾熱(Jean Lemaire de Belges)的【高盧人的輝煌與特洛伊的奇異】(1511-1513)。』[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63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西方歷史學體系面臨崩盤,西方史學家反省避重就輕

  『早期羅馬歷史的不確定性,還誘發了古典文獻學院博學家們的熱議。在此,我們無須重複強調對羅馬歷史起源相關野史的質疑的現實意義。羅馬歷史與「神聖」歷史的捆綁,以及羅馬在教會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使得重塑和質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甚至一度威脅到整個以往歷史寫作體系的存亡。

  在此,我們將不去探究這一嚴峻的話題,而只想確信一點:作為歷史檢驗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和必然結果,埃涅阿斯必然會從羅馬歷史締造者的寶座上隕落,而羅馬人的特洛伊起源說也最終會被納入文學神話的虛構範疇。』[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66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二、古羅馬中期的歷史——捕風捉影

  1.『羅馬大規模征服時期』(公元前3世紀初到前2世紀30年代)

  早期羅馬史的史料既然不靠譜,那末所謂『羅馬大規模征服時期』(公元前3世紀初到公元前2世紀30年代)的史料是不是有所不同呢?一樣不靠譜。

  這個時期開始於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前241),文獻資料比早期羅馬時期多許多。『作為這些史料的基礎的是波利比烏斯的歷史著作。』[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207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這位波利比烏斯可了不得:『波利比烏斯與修昔底德一道,是古典史學的最大代表者。』[ 同上第207頁]

  『羅馬帝國』的概念,最早由這位叫波利比烏斯的希臘人提了出來。他在【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說,只用了五十三年時間,羅馬就從一個小城邦發展到橫跨歐、亞、非大陸的世界帝國。

  『究竟羅馬人是利用何種方法和何種政治體制,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時間,將幾乎全世界所有人居住的地方納入他們的統治之下,這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成就。』[ [古羅馬]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譯本第1頁,台北廣場出版2012年7月初版]

  講述羅馬帝國最早的史料,據說就是波利比烏斯這部【羅馬帝國的崛起】。據說波利比烏斯是希臘人,卻在被俘虜到羅馬後為羅馬主子唱讚歌。

  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從第一次布匿戰爭開始寫到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為止,即從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約120年的時間跨度。

  從下列事項的時間關係即可知其偽

  【羅馬帝國的崛起】所述時限: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

  作者——波利比烏斯的生卒年限: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18年

  羅馬帝國開始的年代:公元前27年

  史學界公認第一位羅馬皇帝是屋大維

  其生卒年月日為: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

  屋大維是凱撒大帝的甥孫和養子,凱撒的生卒年月日為:

  公元前100年7月13日(一說:前102年7月12日)→公元44年3月15日

  波利比烏斯離世91年後才有羅馬帝國。波利比烏斯在世時,羅馬只是一個小城邦,只不過與地中海最窄處對岸的一個非洲城邦你來我往打了幾場小戰役而已。所謂『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時間,將幾乎全世界所有人居住的地方納入他們的統治之下』,純屬無稽之談。顯示了後來造假者做偽證據時捉襟見肘的窘況。

  這五十三年從第二次布匿戰爭算起,【羅馬帝國的崛起】從第一次布匿戰爭開始敘述(公元前264年)直到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為止,作者波利比烏斯生卒年(公元前200-118年)與這一時代有部分重疊。

  波利比烏斯在世時,作為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產、強大的塞琉西王朝、托勒密王朝等都還獨立存在,怎麼能說羅馬帝國統治了全世界呢?

  塞琉西王朝(公元前312年~公元前64年)

  又譯塞琉古王朝、希律西底王朝,是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塞琉古一世創建的以敘利亞為中心,希臘化國家中版圖最大者,領有西起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東至阿富汗、中國(時值戰國後期至西漢末期)新疆和阿富汗邊境帕米爾高原的西部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因以敘利亞為統治中心,又稱敘利亞王國。

  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0年)

  王朝盛時包括埃及本土、地中海的一些島嶼、小亞一部分、敘利亞、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區。首都為亞歷山大裏亞。王朝的統治主要依靠希臘-馬其頓的殖民者 ,他們控制了整個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權。托勒密王朝時期,全埃及的土地屬於國王。耕種者主要是王田農民,他們是構成居民的主要部分,有人身自由,但在政治和生產上受到嚴格的監督。奴隸制盛行。由於奴隸主的剝削,埃及人民多次起義。公元前30年,羅馬軍隊開進埃及,女王克裏奧帕特拉七世自殺身亡,托勒密王朝崩潰。[ 百度百科相關條目]

  布匿戰爭羅馬的對手所謂『迦太基帝國』,考古學得不到證明

  『雖然迦太基以擁有巨大財富聞名,但即使考慮到這個城市遭到羅馬人徹底破壞,考古學也並未向我們證明這一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國際科學委員會C.莫赫塔爾主編【非洲通史第二卷---非洲古代文明】中譯本第351頁,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辦公室1984年12月第1版1985年7月1刷]

  考古學揭示:『迦太基時期』(公元前814年-公元前146年)不存在具規模的城邦遺址。

  20世紀40年代法國人P.桑塔發掘迦太基遺址時,『在前迦太基時期的廟堂中的發現證明,在前第2千年末或前第1千年初,這裏曾生活過東方的航海者——推羅和塞浦路斯的移民。……』

  剩下來的就是羅馬時期的建築殘留。而包括三次布匿戰爭的『迦太基時期』(公元前814年-公元前146年)基本沒有什麼城址遺存。[ 參看【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第223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8月首版1992年2月3刷]

  迦太基是一座位於北非的腓尼基人移民小城

  編造故事者為了塑造羅馬的帝國形象,將一座推羅腓尼基人的移民小城編造成為西部地中海的強權帝國,說是羅馬通過三場布匿戰爭,走上了對外擴張的強權之路,甚至說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時間裏,羅馬帝國通知了當時所知道的全世界。

  關於迦太基的史料,都來自希臘和羅馬

  『重現這個時期的歷史真相是困難的,這是因為史料幾乎都來自希臘和羅馬。……沒有任何迦太基文獻保存下來。……希臘和羅馬的作者關於迦太基建立的各種不同的傳說,沒有任何史料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國際科學委員會C.莫赫塔爾主編【非洲通史第二卷---非洲古代文明】中譯本第343-344頁,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辦公室1984年12月第1版1985年7月第1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書如此忽悠人

  『雖然迦太基以擁有巨大財富聞名,但即使考慮到這個城市遭到羅馬人徹底破壞,考古學也並未向我們證明這一點。這並不是說那裏沒有像其它規模相似的古城所有的重要建築物。迦太基有一個精心修造的有兩個停泊港的人工港口:外港供商船使用(同時能停泊多少船隻不清楚);內港有碼頭和棚庫,可供220艘戰船使用;還有一個很高的指揮樓,可以越過個在中間的建築而看到大海。迦太基的城牆極高極厚,經受了歷次圍攻,直到最後為羅馬人所破。城的總長度(包括沿海的部分)大約22英裏,關鍵部分是穿過迦太基地頸的一段,長兩英裏半,高40英尺,厚30英尺。城內有一個堡壘,其圍闊長約兩英裏,把一個名叫比爾薩的小山圍圈在內,這無疑是該城最古老的部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國際科學委員會C.莫赫塔爾主編【非洲通史第二卷---非洲古代文明】中譯本第351頁,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辦公室1984年12月第1版1985年7月1刷]

  從文章的敘述上來看,好像考古發現了迦太基極高極厚的城牆,這純屬誤導。文章中對迦太基城牆的描述,其實是來自於來歷不明的文獻的傳說。不知道是作者為了說明輝煌的古代文明故意無中生有誤導讀者,還是翻譯者有問題?

  高峯期的迦太基人口有多少?

  『人口在最高峯期達到多少,只能進行有根據的猜測,斯特拉波提出的數字是70萬,這樣的密度是不可能的。但他有可能指的是該城和整個邦角地區。一個比較可靠的數字是40萬,包括奴隸在內,這就使迦太基同我們紀元前五世紀的雅典規模相等了。』[ 同上第351頁]

  原來猜測迦太基人口規模用的是『偽古希臘』的尺度!

  腓尼基的殖民地,包括迦太基殖民者不超過數百人

  『必須強調指出,所有的腓尼基殖民地,包括迦太基本身,和我們紀元前八世紀和七世紀希臘在西西裏和意大利或其他地方建立的殖民地不同,前者經歷幾個世代,規模始終很小,或者最多不超過幾百個殖民者。』[ 同上第345頁]

  羅馬布匿戰爭的對手『迦太基帝國』沒有關於迦太基的史料,有關史料都來自希臘和羅馬。考古學揭示:『迦太基時期』(前814-前146年)不存在具規模的城邦遺址。一個地中海小小城邦——羅馬,與一個非洲小小城邦——迦太基進行了一場小小械鬥而已。

  2.羅馬帝國時期的原始史料、其實不過是『文學』作品

  『早期帝國的主要文獻史料是塔西陀(最偉大的羅馬歷史學家)的著作。……他是古典學的典型代表人物,而這種古典學除去極少的例外以外,與其說是科學而毋寧說是文學。』[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4-5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塔西佗筆下的圖畫和實際情況符合到何種程度呢?如果說到事實的話,那我們是不能非難歷史家對事實的故意偽造的。』[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6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俄國的史學家說,對於故意偽造事實不能進行非難,這是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西方古典時代的史料,除了『故意偽造』的內容之外,不存在其它史料。如果認真非難起來的話,所謂古典歷史學界就得解散,古典歷史學家就要統統下課了。

  3.公元2-3世紀的羅馬帝國史料——偽書匯編

  從2和3世紀起,『主要的史料是從亞德裏亞努斯到努美裏亞努斯的元首們的傳記的一個大匯編(117-284年),即通稱為「Scriptores Historiae Augustae’(奧古斯都歷史作家)的便是。各個傳記是由不同的作家執筆的。……從其他的史料我們對他們是一無所知的。因此有人便認為,這些人都是假想出來的,而全部匯編不過是一種大規模的偽造罷了。

  一般說來,關於「Scriptores Historiae Augustae’,在學術中是有許多假說的。……

  不管這個匯集是如何產生的,它的質量卻非常低。它們的作者沒有歷史感覺:重要的事實湮沒在大量毫無意義的胡說和可怕的廢料裏。更糟糕的是,在傳記中引用了明明是假的事實;特別是幾乎一切的文件(例如元首的書信)都是偽造的。』 [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9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4.古羅馬史學家波利比烏斯【論『方陣兵團』】

  『在過去,馬其頓的隊形在運作經驗的證明,比其它亞洲及希臘所使用的隊形都還優越,而羅馬的系統則征服了那些運用在非洲以及在西歐所有民族的系統。在我們的時代,我們見過這兩種隊形以及這兩個國家的士兵在多次場合中不止一次的對抗。……

  只要方陣兵團維持它的特色隊形以及強度,沒有任何東西能抵擋它的衝刺或是面對面來對抗它。當方陣兵團密集起來進行活動,每個人及他的武器會佔據三尺的空間。他所持的長槍在早期被設計為二十四尺長,但現在用法則已調整縮短為二十一尺,從這裏我們要扣掉持槍之人的手部及長槍後方用來平衡及夾住槍身以進行攻擊的部分。這整個長達六尺,從這裏很清楚地長槍會在每位重裝步兵之前伸出十五尺,當他向敵人前進時,他以雙手緊握長槍。這意味着:雖然第二、三、四列人的長槍自然較第五列更為伸出,但是即使後者仍然在第一列之人前面伸出三尺。』[ [古羅馬]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譯本第470-472頁,台灣新北市廣場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

  羅馬的方陣兵團顯然就是所謂『古希臘重裝步兵』的翻版

  『我現在當然假設方陣兵團維持它典型的秩序,而且從後方及兩側緊緊靠攏,如荷馬在這些詩句裏所說:

  「盾牌緊扣著盾牌,每個人肩膀緊靠着肩膀;

  在他們所閃亮的頭盔上,馬背上的鬃毛在他們點頭時會觸及到,

  行伍隊形是如此緊湊……」

  無論如何,假如我的描述是真實及準確的話,那在頭排的每個人將會有五支長槍的尖端在他之前伸出,每一尖端都是那之後的三尺前。』[ [古羅馬]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譯本第472頁,台灣新北市廣場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

  這樣,每個排頭兵不僅需要自己端一支長槍走在隊列的最前面,而且身前還都會露出五支長槍的槍尖,肩膀上還需要扛着後排士兵的槍桿。這分明是在排節目,哪裏能夠廝殺?

  方陣兵團共有十六排士兵,前五排士兵的槍尖是朝前的,而第五排以後的士兵因長槍的長度不能夠將槍尖露出到第一排士兵之前,於是就將槍尖指向上方,舉着二十一尺長的長槍朝天努力,以遮擋敵方陣地飛來的標槍……

  『從這些事實我們可以輕易地去描繪整個方陣兵團,當它以十六列的厚度,向前伸出水平的長槍,往前衝鋒時的性質及強大威力。在那十六列裏,那些位置在第五列之後的人,無法使用長槍在戰場上扮演積極的角色。他們因此沒有將長槍放平來針對敵人,而是將槍頭往上指天,將槍身架在前面之人的肩上,以這方式他們從上方來保護整個方陣軍團,因為這些長槍如此密集,所以他們可以擋下任何會掉在前排士兵頭上的投擲武器,而擊在那些緊接在他們之後的人。一旦衝刺開始發動,後排的人僅憑著身體的重量來強大地增加動能,使得前列的士兵無法回頭。』[ [古羅馬]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譯本第472-473頁,台灣新北市廣場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

  原來『羅馬方陣兵團』靠的是以人的『體重』為動能?

  『我已經已大致的方式描寫這兩種系統,並以細節來形容方陣兵團的構成。我現在為了要進行比較的目的,要解釋羅馬裝備以及戰略隊形的特徵,以及區分這兩系統的差異。當羅馬士兵完全武裝時,亦佔有三尺寬的空間。然而,根據羅馬人戰鬥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個別地進行移動:他不僅用長盾牌來護衛自己的身體,並經常移動來對付打擊的威脅,他也用刀劍來同時進行劈砍以及刺擊。』[ [古羅馬]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譯本第473頁,台灣新北市廣場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

  羅馬的方陣兵團的士兵們,不僅要手持二十一尺的長槍,而且還可以個別移動,使用長盾牌自衛,用刀劍來同時進行劈砍以及刺擊。好像個個長着三頭六臂,好生了得!

  『馬其頓方陣兵團』與『古希臘重裝步兵』不同,第五排以後士兵舉着長槍成了方陣兵團的盾牌……而『羅馬方陣兵團』的士兵們還可以自由移動!

  無論『古希臘重裝步兵』還是『馬其頓方陣兵團』,抑或是『古羅馬方陣兵團』,其實都是在出洋相,哪裏會有什麼戰鬥力!

  說着說着,連古羅馬史學家波利比烏斯自己也不相信了

  『在戰爭之中,行動的時間及地點的選擇是無止盡的,然而方陣兵團只能用於一次時間以及一種地形,來產生其獨特的效果。無論何時有重要戰爭逼近,假如敵人被迫要根據方陣兵團所要求之時間及地點來站好位置,那無疑地使用方陣兵團的人必定會因為我已給的理由而取得戰果。但假如要躲避其無可抵擋的衝刺是可能、甚至容易的話,那方陣兵團何以能夠再被認為是可怕的呢?再者,通常我們都承認,它必須在平坦無礙的地面使用,沒有任何障礙,如壕溝、沖溝、凹地、山脊以及水道所打斷,所有這些都足夠去妨礙以及打亂如此的隊形。一般的看法是:幾乎沒辦法或至少難得去發現一片鄉間,例如,有兩、三哩之長,上面沒有任何這類的障礙物。即使假設可以找到如此的戰場,但也假設敵人拒絕應戰,而寧可橫越鄉間,掠奪城鎮,蹂躪對手盟軍的領土,那方陣兵團有何用途?』[ [古羅馬]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譯本第473-474頁,台灣新北市廣場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

  結論:『方陣兵團』毫無實際軍事意義。

  進而,『假如它留在最適合它的地形,不僅他無法去協助其盟軍,而且也無法確保其安全,因為當敵人毫無疑問地掌握開闊的鄉間地帶,它的補給運輸會被敵人輕易攔截。另方面,若方陣兵團離開有利於它的地形,嘗試在其它地方活動,它將輕易地被擊敗。再者,假如敵軍真的決定要走下到平原,在那裏作戰,但當方陣兵團僅有一次機會衝刺,在主要行動發生後,敵軍卻沒有將其所有的兵力投入到戰局,甚至只保持一小部分的軍力做為後備,從羅馬人現在正實施的戰略,很容易預測到什麼事會發生。』[ [古羅馬]波利比烏斯【羅馬帝國的崛起】中譯本第474頁,台灣新北市廣場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

  一言以蔽之:『方陣兵團』,紙上談兵!

  三、『永恆之都』——後世對『古羅馬城』的神化

  『從公元前390年起,在八百年間,「永久的城市」都是屹立不搖的,它的統治重重壓在地中海的全部文明世界上面。仿佛沒有一支力量能夠觸動這一世界的統治者。』[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284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後世敘述古羅馬城時,幾乎都是一片這樣的聲音。

  1.『永恆之都』果真牢不可破嗎?

  『永恆之都』羅馬城、孰若『固若金湯』中國城池

  『人們以一種陰鬱的好奇心探求着羅馬城的命運。可以說,它是沒有防衛的。它可以很容易地被陷入飢餓的境地。它的城牆很長,這一點就使他們很難防守它。既然羅馬城是在平原上面,人們是很容易對它進行突擊的。想在人民中間尋求後備力量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民的樹木極度地減少了。皇帝們不得不退居到拉溫那去,因為這座城市在當時同今天的威尼斯一樣,有海洋保護着。』[ [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中譯本第110頁,商務印書館1962年5月第1版1984年11月第2刷]

  『幾乎總是被自己的統治者所放棄的羅馬人民開始自己作主了,他們為了保存自己而締結了一些條約。這是取得統治權的一個最合法的辦法。因此,阿爾莫利克和不列顛便開始依照自己的法律生活了。

  西方帝國的結果就是這樣的。羅馬的興起是由於它只能不停地作戰,原來,仗着一種難以相信的幸運,它總是在征服一個民族之後,另一個民族才對它開始戰爭。羅馬之遭到毀滅是因為所有的民族一齊向它進攻,並且從四面八方侵入了它的土地。』[ 同上第110頁]

  羅馬城:毀於離奇的大火

  『公元64年7月18日,羅馬城內的圓形競技場附近,突然發生了一起可怕的火災。順着當日的大風,烈火迅速蔓延,一直持續了9天之久。全城14個區被燒毀了整整10個區,其中3個區化為焦土,其他各區只剩下斷瓦殘垣。在羅馬城歷史上這是被記入史冊的一次空前的大災難。大火吞噬掉了無數生命財產,許多宏偉壯麗的宮殿、神廟和公共建築被付之一炬,同時遭到這場浩劫的還有在無數戰爭中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藝術作珍品以及不朽的古老文獻原稿。』[ 夢華主編【失落的文明大全集】第298頁,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1月]

  『在這些之外還必須加上在無數次戰鬥中奪得的珍貴戰利品,希臘藝術的傑作,還有羅馬的那些天才作家的不朽的古老文獻。』[ 塔西佗【編年史】中譯本下冊第538頁,商務印書館1981年4月]

  羅馬無守卒,人人出入它

  『西哥特國王亞拉裏克於5世紀初沿多瑙河向羅馬進軍,當時他已是色雷斯的主人……可悲的皇帝撤退到臘萬納,聽任在各方面佔優勢的蠻族人陳兵羅馬城下……亞拉裏克於409年進入羅馬,這個哥特人在羅馬設置了一個皇帝,而這個皇帝成為他的首席臣僕。』[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218-219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

  亞拉裏克在進入羅馬城之前,先來到了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的郊外

  『亞拉裏克組建了一支軍隊,穿過潘諾尼亞的希爾米烏姆「Sirmium」(即今塞爾維亞的諾維薩德),沿着右岸進入了全無防備的意大利。他們沒有遇見任何抵抗,就輕鬆地抵達了坎迪第阿努斯河上的橋樑,離皇城拉文納只剩下三裏的路程了。』[ [拜占庭]約達尼斯【哥特史】中譯本第95-96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2月第1版]

  亞拉裏克從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的郊外一路搶劫到羅馬城

  他們經過『利古裏亞(Liguria),搶到了許多戰利品。隨即他們又以同樣的方式洗劫了埃米利亞(Aemilia),然後沿着在皮切努姆(Picenum)和圖斯奇亞(Tuscia)之間的弗拉米尼安(Flaminian)軍用大道向羅馬進發,洗劫了道路兩側的所有城鎮。』[ [拜占庭]約達尼斯【哥特史】中譯本第99-100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2月第1版]

  亞拉裏克進入羅馬城也沒有遇到抵抗

  『當他們最後進入了羅馬的時候,在阿拉裏克的命令下,拿走了裏面的一些東西;但是,他們並沒有像許多蠻族那樣,在城內到處點火,也沒有允許神聖的地方受到侵犯。』[ [拜占庭]約達尼斯【哥特史】中譯本第100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2月第1版]

  亞拉裏克並不留戀羅馬城

  『之後他們向坎帕尼亞(Campania)和盧卡尼亞(Lucania)進發,給那些地區帶來了相似的災難。最後到達布魯提爾地區(Bruttia),他們在這裏停留了很長時間,計劃前往西西裏,並且通過那裏到非洲去。』[ [拜占庭]約達尼斯【哥特史】中譯本第100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2月第1版]

  哥特人回馬槍,再度洗劫羅馬城

  亞拉裏克沒有能夠實現到非洲去的計劃便一命嗚呼了,之後由他的小舅子阿塔烏爾夫接掌權力。

  阿塔烏爾夫(公元410-415在位)『獲得政權之後,他便再次回到羅馬,並且像蝗蟲那樣,把在哥特人第一次洗劫後所倖存下來的財富都搶光。』[ [拜占庭]約達尼斯【哥特史】中譯本第107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2月第1版]

  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

  『455年,汪達爾人在國王根吉裏克的統率之下登陸意大利並佔領了羅馬。羅馬城再度被洗劫,但這一次比哥特人的時候更加可怕了。』[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285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首領「阿提拉」,不屑進入羅馬城

  『452年,阿提拉突入北部意大利,破壞了這個地方但是他沒有再向南進。據傳說,一個有主教(教皇)列奧參加的使團勸他不要進攻羅馬。實際上,使阿提拉不敢向前進的顯然是對意大利猖獗的瘟疫和飢餓的恐懼。』[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285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衣冠文物盡東去——公元330年羅馬帝國遷都博斯波魯斯

  『必須特別指出君士坦丁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一項措施,這就是把首都遷到博斯波魯斯的岸上,即舊日希臘殖民地拜占庭所在的地方。城市被擴大和改建了。330年5月11日舉行了新首都的隆重的建市式。這一新都名為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的城堡的意思。建市的儀式帶有部分異教、部分基督教的性質。新都被飾以宏壯的建築物和從羅馬與希臘運來的藝術品。元首用羅馬的方式組織了對君士坦丁堡的管理:從羅馬來的那部分元老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元老院;領導城市的則有市長。』[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246-247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羅馬帝國遷都之前——古羅馬城早已經是廢都

  『在戰勝卡利努斯之後,戴克裏先並沒有到羅馬去,而是使尼科美地亞成了自己的首都。他就在那裏宣佈為元首。對於「永久之都」的這種蔑視態度是由於下面的幾個原因引起的。……最後,東方是比西方更有文化的。』[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下冊第234-235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2.兩個羅馬:『世間之城』與『天主之城』

  ——天主之城『羅馬』的「神王」:基督耶穌

  『聖保羅』登場——羅馬教會的開端

  『當聖保羅接受一個夢的警告,在公元49年乘船從特洛伊來到馬其頓的腓利比時,他比近一個世紀以前在同一個地點發生的決定羅馬帝國命運的偉大戰鬥對改變歷史的進程影響更為巨大,因為他給歐洲帶來了一種新型生活的種子,他最終註定要創造一個新世界。』[ 克裏斯托弗·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中譯本第19-20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2年6月3刷]

  羅馬由『世間之城』變身為『天主之城』

  『他們推舉凱撒以外的另一位國王——耶穌。他們的確也是這麼做的,並且這一創造性的革命行動標誌着世界歷史、首先是西方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到這時,歐洲已經在羅馬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蠻族之間瓜分完畢。後來,羅馬世界自身也被凱撒的部屬和基督的門徒所瓜分。在此以後的數個世紀的歷史中,這種分裂因帝國改宗基督教而最終被克服。結果,羅馬人和基督徒幾乎成了同義詞。但是到那時,帝國在西部的勢力已被打敗,羅馬不再是凱撒的首都,它成了羅馬教廷的所在地。對聖利奧及其同時代人來說,羅馬帝國是教會手中的工具,它把各民族聚集在一起,接受基督的福音。聖彼得和聖保羅已經取代了羅慕洛斯和雷木斯的地位,而成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之第二羅馬——Urbs sacerdotalis et regalis(教會與國王之城)——的奠基人。

  看呀,整個人類都已向雷木斯的王國俯首稱臣,

  不同的典儀

  所表達和思考的都一樣,

  因此命中注定

  基督的律法

  要把整個地球都統一起來。

  (普魯登修[348-約410生於西班牙的拉丁語詩人]詩)』[ 克裏斯托弗·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中譯本第20-21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2年6月3刷]

  據說羅馬教會的創立者是保羅和彼得

  『根據記載,正是在尼祿統治期間,保羅在羅馬被斬首,彼得也被釘上十字架;羅馬至今還遺留着名為彼得和保羅的墓地,這佐證了上述記載的真實性。

  另外,一位名為該猶(Gaius)的教士也證明了這一說法。該猶大約生活在澤菲裏努斯(Zephyrinus)擔任羅馬主教的時候,他曾與弗呂家教派(孟他努派)的領袖普羅克努斯(Proclus)有過書信往來。在其中一封信中,該猶提及上述兩位使徒所遺留聖物的安放之地:

  我可以告訴你兩位使徒的戰利品[紀念物]在哪裏。

  如果你到梵蒂岡或奧斯提安大道(Ostian Way),

  你就可以在那裏找到這些戰利品,正是這兩位使徒,建立了這間羅馬教會。』[ [古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中譯本第98頁,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新約】約一半書卷為法利賽人保羅所寫的書信

  『保羅與巴拿巴共同負責敘利亞安提阿一個教會的牧養工作,這個教會裏既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這個教會顯然是由那些四處旅行傳講福音的基督徒所建立的。其時,這個教會決定將福音傳給外邦人。在聖靈的指引下,安提阿教會派保羅和巴拿巴作傳教士。這就是保羅三次著名的宣教旅行中的第一次,保羅此次行程達1萬英裏,足跡遍佈中東和南歐。

  在第二次旅行中,保羅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通常,他在一個鄉鎮中傳福音的時間是數日或數周……。保羅離開以後,異議時有發生,或者其他的旅行傳道者來到這裏,宣講側重點不同的福音信息,以致造成教會的混亂和紛爭。有時,這些教會會派人來向保羅求教。

  有時這些教會可能在數百公裏以外,所以保羅寫信給他們,而不是急匆匆地趕到這些教會。新約中大約一半的書卷是保羅寫的書信。』[ [美]斯蒂芬·米勒、羅伯特·休伯【聖經的歷史】中譯本第107頁,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

  教會趁亂將羅馬城的主權據為己有

  『為什麼這位神甫[指羅馬教皇——譯者]終於奪取了西庇阿和凱撒的城市呢?這是因為他發現這個城市處於無政府狀態。他不費吹灰之力成為羅馬的主人,就像13世紀德國的主教們本是人民的牧師,卻成為人民的君主一樣。』[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219-220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第1版2008年5月6刷]

  羅馬天主之城的『神王』——基督耶穌

  『先知書曾預言,一位同時是上帝的人將會施行奇妙的事,教導萬國當如何敬拜聖父。先知書還預言過他的誕生奇蹟、他的嶄新教導、他的奇妙作為、他的受死方式、他的死裏復活,以及他藉着上帝大能的升天。關於他最終的執掌王權,先知但以理曾得着聖靈的默示,以人的語言進行過如下描述:

  我觀看,見有寶座設立,上頭坐着亙古常在者,他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寶座乃火焰……侍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站立的有萬萬。他坐着要進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我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着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侍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但以理書7:9-10,13-14)』[ [古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中譯本第26-27頁,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當全世界所有人都已預備好接受對聖父的認識時,同一位聖道在羅馬帝國初建之際化身成人,他在人性上與我們並無二致,而且,他所行之事和所受之難與先知書的預言前後呼應。』[ [古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中譯本第26頁,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就這樣,道成肉身,耶穌基督成了天主之城——羅馬帝國的神王。

  偽造文獻:君士坦丁大帝對羅馬教會的贈予

  『君士坦丁獻土』的文獻(拉丁語:Constitutum Donatio Constantini;Constitutum domini Constantini imperatoris),試圖宣佈教皇國所擁有的土地是在公元4世紀時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奉獻給羅馬主教西爾維斯特一世的。該文獻說,君士坦丁大帝在西爾維斯特一世通過祈禱為其治好麻風病後接受了洗禮,並在受洗後的第四天就決定將帝國都城羅馬捐贈給基督教會,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拜占廷營建新都。該文獻還斷言,君士坦丁大帝不僅向羅馬主教捐贈了意大利中部地區,而且還捐獻了整個羅馬帝國的西半部領土,並授予教皇及其後任者對其進行世俗統治的權力。(維基百科「教皇國」)

  原來羅馬城連同整個西羅馬帝國疆土被君士坦丁大帝贈給了基督教會!

  羅馬教皇為法蘭克國王矮子丕平加冕,矮子丕平向羅馬教皇贈土

  『格雷戈裏三世是第一個求助於法蘭克人的保護以反抗倫巴第人和皇帝的教皇。他的繼位者扎克裏亞斯出於同樣的意圖,承認法蘭克王國的篡位者宮相丕平為合法的國王。……教皇斯提芬三世向丕平求援以抗擊倫巴第人,他於754年來到法國,跪在丕平腳下,後來舉行了稱為敷油禮的儀式,給丕平戴上王冠,這些都是真實的。……

  斯提芬教皇並不限於為丕平舉行加冕儀式,他還規定法國人永遠不得擁立另一家族的人為王,否則給以絕罰。這位主教在自己被趕出祖國而到異國求告時,卻敢於發號施令,因為他擁有權威,足以保障丕平的權力。而丕平為了牢牢地享有不該他享有的東西,也把不屬於自己的權利讓給了教皇。』[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58-362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第1版2008年5月6刷]

  這裏所謂『不屬於自己的權利』就是指『贈土』,將別人的領土贈給了教皇。矮子丕平是一名篡位者,藉助羅馬教皇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作為交換,將本不屬於自己的一些城市名義上贈予羅馬教皇。(公元8世紀)

  投桃報李,矮子丕平千裏贈土

  『一個法蘭克國王的奴僕頭子剝奪了自己主人希爾德裏克三世的王位,把他囚禁在聖貝爾丹修道院,並把他的兒子囚於諾曼第的豐特奈爾修道院。一個教皇從羅馬前來,批准了這種強盜行為。所有這些事件表明,這只不過是不義、掠奪和詐騙交織在一起的行為。』([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62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第1版2008年5月6刷)

  據說『矮子丕平兩次翻越阿爾卑斯山只是為了贈給教皇斯提芬一些城市,這個贈禮的證書原文從來沒有公佈過……確鑿無誤的事實是,從那時起,羅馬教皇已經不只在一個國家擁有大量的教產,這些教產受到尊重,並豁免賦稅。在阿爾卑斯山區,在托斯卡納、斯波萊托、高盧、西西裏島,以及在8世紀被阿拉伯人佔有之前的科西嘉島,他們都擁有教產,人們把這稱為總督轄區的世襲財產。』[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64-365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第1版2008年5月6刷]

  這就是所謂教皇國的起源。

  君士坦丁贈禮(原文節錄)

  『吾等與各行省總督、元老院以及光榮帝國治下之臣民皆認為,給予聖彼得的繼承者較之吾等因公正寬厚而在世上所享有的更大的權力,實屬必須。吾等業已決定,凡我臣民,尊崇神聖的羅馬教會甚於尊崇僅治理俗世的帝國;吾等願將全部尊嚴、榮譽及皇權歸屬於真福彼得之神聖教會。吾等保有聖彼得及聖保羅的光榮軀體,並敬置於四元素之力所不能破損的琥珀棺中。吾等以將猶太、希臘、亞洲、非洲及意大利若干領地給與教廷作為長明燈之費用。

  ……

  吾等無條件地將羅馬城、意大利所有西部城市以及其他國家的其他西部城市作為贈禮,獻與真福教皇。吾等讓位與聖父,放棄對所有這些行省之統治。吾等將退出羅馬,遷都於拜占庭省,因為在上帝已立有基督教首領之地,一個世俗皇帝擁有最小權利,亦屬不當行為。

  吾等明令此一贈禮永不變異,直至世界末日。違抗諭旨者將永遭天遣,生前死後均為使徒彼得與使徒保羅所不容,沉淪地獄之底與魔鬼為伍。此證書由君士坦丁與加利卡努斯聯署。』[ 轉引自[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43-344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第1版2008年5月6刷]

  羅馬教皇國國王——耶穌

  【君士坦丁贈禮】:『吾等將退出羅馬,遷都於拜占庭省』,原來君士坦丁遷都是為了將羅馬城贈給羅馬教皇……

  編造『西羅馬帝國』故事的目的原來是為了幫助教會謀取世俗權力!

  瓜分世界之始作俑者——羅馬教皇權力舉隅

  1481年,羅馬教皇批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籤訂的【阿爾卡索瓦斯條約】。在羅馬教皇的訓諭中,教皇保證葡萄牙國王的主權要求,它囊括『加那利群島以南和幾內亞西面及其附近將要找到的或取得的一切島嶼』。這位前任教皇的訓諭明確鞏固了葡萄牙這個海洋探險先行國的權益。

  1493年5月3日,教皇亞歷山大六世(西班牙人)發佈第一道訓諭。『鑑於懺悔者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已經航行將近印度,並已發現遠處一些島嶼,甚至一些迄今別人從未發現過的陸地。那裏居住着許多和平生活的人民。他們不穿衣服、不吃肉,有意信奉基督教。茲確認,凡是經卡斯蒂利亞雙王及其繼承人所派使節發現的每一處島嶼和陸地,如果從未屬教皇管轄,就歸該國王及其繼承人行使充分權利。』

  第二、第三道訓諭確認,從南極到北極,『從眾所周知的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中的任何地點以西及以南一百裏格為界。』在這條界線以西將要發現之地,凡不屬於基督教的君主所有者,均屬卡斯蒂利亞。

  第四道訓諭確認西班牙無論在向西或向南航海或旅行中,無論他們在東方地區、西方地區,或在西、葡分界線上以及在印度發現的陸地,都歸西班牙所有。

  【托爾德西拉斯條約】,沿子午線瓜分世界

  托爾德西拉斯,距今天西班牙的首都馬德裏西北150公裏的一個小鎮。今天的小鎮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殊,但是它在世界歷史上卻是大名鼎鼎。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這裏簽署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托爾德西拉斯條約】。

  這是一個今天看起來非常奇怪的條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佛得角以西2056公裏或者西經48度到49度之間,從南極到北極劃出一條分界線。

  在分界線以西的地區,專有權歸西班牙,葡萄牙的遠征考察活動只能在分界線以東進行。兩國都不得佔領已經歸屬基督教統治者所有的任何領土。『當時的歐洲國際公法規定,教皇有權確定不屬於基督教皇的任何土地的世俗主權歸屬。』[ 詳見:任學安【大國崛起·葡萄牙、西班牙】,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10月]

  3.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城』

  中世紀意大利城鎮規模不超過兩、三千人

  『一切表明,意大利的城堡只有幾百人,城鎮或許從未超過兩三千人。』[ [比利時]亨利·皮雷納【中世紀的城市】中譯本第49頁,商務印書館2006年7月第2版2009年11月第4刷]

  『被過去的史學家有些簡單地稱之為「黑暗世紀」的幾個世紀裏,歐洲的城市建設以小型的中心為主(面積約為30多公頃,居民約有5000人)。……在中世紀,歐洲的大部分居民一生從未離開過家鄉,除去附近城市的市場之外,對外界一無所知。』[ [法]德尼茲?加亞爾等14位歐洲作者1993年合著、歐洲歷史教科書【歐洲史】中譯本第1版第204-222頁,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0年7月]

  『羅馬』不在意大利著名城市之列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著名城市: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熱那亞等。

  『14世紀的一組評估數字表明威尼斯、佛羅倫薩和巴黎的人口在100,000人左右;熱那亞、米蘭、巴塞羅納和倫敦的人口在50,000人左右;漢薩同盟最大的城市以及佛蘭德爾的城市人口在20,000和40,000人之間,大多數歐洲人仍然住在鄉村。』[ [美]羅賓?W溫克、L.P.汪德爾【牛津歐洲史】中譯本第1卷第103頁,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4月第1版]

  羅馬只是一個小鎮,稱『公爵領地』

  『意大利剛剛從哥特人的踐踏下解放出來,查士丁尼皇帝就死了,由其子朱斯丁繼位。在皇后索菲婭教唆下,朱斯丁召回納爾塞斯,派隆吉努斯接替他。隆吉努斯和他的前人一樣,也定都拉文納。此外他還改變了意大利統治機構的形式,不像哥特人那樣在各個行省設總督,而是在重要城鎮各設一名統治者,名之為公爵。在這種安排中,他並未把羅馬看得比其他城市更重,把保留迄今的執政官和元老院等名義一概不用,每年從拉文納派一名公爵去統治,名之為羅馬公爵領地。他本人留在拉文納代表皇帝統治全意大利,自稱總督。』[ [意]尼科洛·馬基雅維裏【佛羅倫薩史】中譯本第11頁,商務印書館1982年5月第1版2008年9月第6刷]

  中世紀晚期、公元15世紀的羅馬城

  『我們有烏斯克的亞當寫於1400年左右的一篇著名的關於「不朽之城」羅馬的栩栩如生的記述,他是一位英國主教,在卜尼法斯九世和英諾森七世在位期間,在羅馬城裏居住過一些時候。這是一幅慘不忍睹的圖畫:人口銳減,貧苦不堪,盜匪橫行,害蟲肆虐,狼群出沒。他寫道:夜間,狼群和野狗在大街上互相撕咬,吵得全城不得入夢;強盜們剝光了聖彼得大教堂的大理石和斑岩的外殼,大教堂一貧如洗,以至於1414年的聖彼得與聖保羅節那天,只剩下一盞孤燈閃亮。梵蒂岡的宮牆已成碎磚爛瓦,狼群長驅直入,橫行內苑。』[ [美]詹姆森?W.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中譯本第401頁,商務印書館1992年10月第1版1996年8月2刷]

  近代前羅馬不過是一個小鎮,它一登場就張牙舞爪……

  『眾所周知,羅馬人一上來就備受推崇。從西羅馬帝國的「野蠻入侵」那一刻起,一系列瘋狂重組便接踵而至:羅馬——教會的首府、拉丁語——教會的語言、公元9世紀的帝國封號——教廷的司法管轄權(史上著名的康士坦丁賜贈);所有這一切形成了羅馬歷史上最重大的重組架構。』[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58-160頁,花城出版社2012年3月]

  輝煌的『羅馬城』為梵蒂岡十六世紀後的新規劃

  『在16世紀的前30年中,羅馬成為意大利藝術的新首都,超過了佛羅倫薩。教皇尤裏烏斯二世和利奧十世一心要恢復往日的輝煌,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定居羅馬。』[ [法]德尼茲?加亞爾等14位歐洲作者1993年合著、歐洲歷史教科書【歐洲史】中譯本第1版第326頁,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0年7月]

  『千真萬確,文藝復興運動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之一,正是羅馬城本身——復興的羅馬。它由一座毫不起眼的中世紀小城、一躍成為雄偉壯麗的都市和基督教世界的首府;這是一項周期漫長、規模宏大的工程,是教廷勢必將這座永恆之城打造成為基督教藝術、精神及宗教生活中心的有力見證,是教廷一代代的繼任者前赴後繼、嘔心瀝血、有序推進的產物。』[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59-160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

  『就在改革聲浪日益高漲、眾多國家強勢崛起的新環境下,梵蒂岡啟動了它的重建工程,並將提升羅馬自身實力以及打造基督教世界中心定為它未來的首要目標。作為重要的資本籌碼,羅馬古城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為了維護和提升它的權威,梵蒂岡不惜財力投入大量資金。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建設中,前基督教遺址被巧妙嵌入新的城市版圖;作為城市新顏的有機部分,古城舊貌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與此同時,一批新的紀念性建築拔地而起,在輝煌程度和藝術價值上與周邊的古代建築相映成趣,一爭高下。』[ 參看[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60-161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

  古羅馬新規劃的資金是這樣募集來的

  『這時,利奧十世正好從接任教皇之日起就需要大宗金錢,特別是用於營造羅馬的聖彼得大堂。為了籌集資金,這位教皇不幸心血來潮,頒發一次贖罪券(1513年10月),以繼續這一歷史性建築工程,並錯誤地把宣講這次贖罪的工作交給了一些毫不猶豫地施加各種壓力和慣於採用各種江湖騙術的人。』[ 【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中文版第1卷第12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籌資方法:發行【贖罪券】

  發行單位:梵蒂岡

  發行對象:充滿罪惡感的原罪大眾

  發券代理:巫婆神漢

  發行方法:施以各種法術,威脅利誘,不買就下地獄,多買就進天堂!

  十七世紀梵蒂岡打造羅馬古城的『帝國形象』與新的『宗教輝煌』

  『在相當大的範圍內以及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羅馬之旅的這一特殊含義被旅行的宗教及朝聖特徵所掩蓋;而朝聖的真正目的,就是企圖將這座古城的帝國形象與新的宗教輝煌合二為一。在整個十七世紀期間,梵蒂岡教廷通過盛大慶典、即每25年舉辦一屆的有組織的大規模朝聖活動,將羅馬城打造得壯麗輝煌,使它放射出「永恆之城」的光芒。』[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312頁,花城出版社2012年3月]

  『條條大路通羅馬』:朝聖者之路

  『從法國通往羅馬,是在8-9世紀期間逐漸形成的。這條大道是中世紀的獨特創造,與希臘-羅馬大道沒有關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倫巴第人與拜占庭人爭奪中部意大利時期。倫巴第人為了將波河平原與托斯卡納連結起來,便整治奇薩山口,這樣便開闢一條從皮亞琴察到盧卡的新路線。接下來的一段從盧卡到錫耶納,然後到博爾塞納湖,是法國人入侵羅馬時開通的。這條大道往北在帕維亞附近分為兩支:一支經過塞尼山,通往裏昂和香檳,另一支穿過大聖貝爾納山口,通往洛桑,然後向香檳和萊茵河流域各城市延伸。經過宗教改革中天主教會和羅馬教廷長期鬥爭後,去羅馬朝聖者日漸增多羅馬大路成為11世紀和12世紀時歐洲最繁忙的大路。』[ [法]德尼茲?加亞爾等14位歐洲作者1993年合著、歐洲歷史教科書【歐洲史】中譯本第1版第209頁,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0年7月]

  事實上,朝『羅馬』是在十六世紀後、梵蒂岡新規劃的『羅馬城』建成之後的事。

  所謂的『古羅馬建築』沒有「地域特徵」

  『古羅馬建築同意大利、高盧、西班牙、非洲、愛奧尼亞等地的建築別無二致。……』[ [法]艾黎?福爾【法國人眼中的藝術史:十七至十八世紀藝術】中譯本第20頁,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0年8月第1版]

  所謂的『古羅馬建築』沒有「時代特徵」

  『倘若古羅馬文明再多延續幾個世紀,最客觀的實用性建築的外形也會在三種因素下一點點發生變化。它們分別是:原材料的質地、建造者的性格和世人不得不面對的地域環境因素——氣候、地質構造、土壤類型和自然風光。』[ 同上第20-21頁]

  法國人將沒有時代特徵的問題歸因於「羅馬文明」的壽命太短,沒有說服力。「羅馬文明」從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到公元476年上帝之城羅馬被毀(所謂西羅馬帝國滅亡),有1200多年的跨度。

  如果真有個「羅馬文明」,『古羅馬遺址』又真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而不是梵蒂岡於16世紀之後新構造的話,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建設的建築之遺址,怎會沒有建築材料的差別、不同時代建築風格的區別,以及與其它地區建築間環境因素的差別呢?

  羅馬博物館收藏的雕塑作品基本上都是石膏臨摹品

  『自16世紀初起,大量(古代)雕塑作品匯集到了羅馬,形成了最初的收藏-博物館;而這些博物館又為相關收藏的日後發展樹立了楷模(相似的雕塑被搬來挪去。它們大多是石膏製作的臨摹品,而新的原創作品極其罕見)。』[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73頁,花城出版社 2012年3月]

  四、古羅馬晚期歷史——故事新編

  1.誰是『羅馬皇帝』?而『羅馬皇帝』又是誰?

  退休皇帝的繼子任命「副皇帝」

  退休皇帝戴克裏先『委託自己的繼子伽列裏烏斯任命新的凱撒。伽列裏烏斯則任命統帥弗拉維優斯·瓦列裏烏斯·謝維路斯為西方的凱撒(副皇帝),而任命自己的侄子瓦列裏烏斯·瑪克西米努斯·達扎(或達雅)為東方的凱撒(副皇帝)。』[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242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自封的皇帝

  『退休皇帝瑪克西米亞努斯重新執政,宣佈自己為奧古斯都。』(奧古斯都為「正皇帝」)[ 同上]

  退休皇帝推舉自己的兒子為「副皇帝」候選人

  退休皇帝瑪克西米亞努斯『利用存在於羅馬的對謝維路斯(另一位退休皇帝的繼子任命的另一位副皇帝)的不滿而提出了自己的兒子瑪爾庫斯·奧列裏烏斯·瑪克森提烏斯為西方凱撒的候選人。』[ 同上]

  廢都羅馬城軍民暴亂、民選皇帝

  『在被貶黜為一個普通城市地位的帝國前首都,爆發了軍隊和人民的起義,起義宣佈瑪克森提烏斯為凱撒』[ 同上]

  退休皇帝的繼子提拔另一位副皇帝為正皇帝

  『伽列裏烏斯也不示弱,他把謝維路斯提升為奧古斯都(正皇帝)並委託他懲辦瑪克森提烏斯(一位民選的副皇帝)。』[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242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哥特佔領軍任命的皇帝

  『亞拉裏克於409年進入羅馬,這個哥特人在羅馬設置了一個皇帝。』[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218-219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

  軍隊推擁的皇帝

  『306年夏天,君士坦提烏斯·克羅路斯在布列塔尼亞對蘇格蘭的部落披克特人作戰時死去了。軍隊立刻便宣佈他和他的第一個妻子埃列娜所生的兒子弗拉維優斯·君士坦丁為奧古斯都。』[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242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如上所述,古羅馬「皇帝」不僅產生方法花樣繁多,有自封的、被任命的,推薦的,還有軍隊決定的(同時並存);而且皇帝還分正副,有「正皇帝」和「副皇帝」還有『皇帝候選人』、『民選皇帝』,林林總總,無奇不有!

  中國人都知道什麼是「皇帝」,第一必須要有天命,所謂『真命天子』是也。天命以道德為歸。第二是君權的獨一無二性,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是也。

  中國人也有許多想當皇帝的,故云『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然而,人們知道『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道理,想做皇帝也得輪流來。

  拉丁語中『皇帝』(imperator)一詞意指『將軍』

  『後來成為「皇帝」這一詞的拉丁語是「imperator」,就是「將軍」的意思。從尼祿皇帝死後直到395年狄奧多西皇帝去世這段時間內,每個羅馬皇帝都擁有將軍和軍人的身份(也有一兩個可以算是例外的情況……)。』[ [美]詹姆斯·奧唐奈【新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譯本第105頁,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

  『羅馬城』不是『帝國』

  十九世紀的古羅馬史學大師蒙森在【羅馬史】第五卷(又名【從奧古斯都到戴克裏先的羅馬行省史】)中『的成就是確定羅馬城不是帝國;羅馬君主的殘暴與癖性,對廣闊無際的羅馬世界所產生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71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皇帝』意思是『將軍』,『羅馬城』不是『帝國』,那麼『羅馬皇帝』又是什麼呢?也就不言自明了。

  2.真有『羅馬帝國』嗎?

  『羅馬帝國』沒有文官系統,帝國行政管理依靠私人團體(奴隸和平民)

  『羅馬城邦,是用遠遠不足的行政管理人員來開始其擴張的生涯的。和公元前最後一千年地中海地區大多數城邦(埃特魯斯坎、希臘和腓尼基)一樣,羅馬是由每年選出的一小批非職業政府官員統治的。但是,選舉產生的官員數量的增長及其臨時在位者的任職期限,根本不能適應羅馬不斷擴張所帶來的行政管理要求。羅馬政府補救這一行政管理不足的主要手段,就是讓公民的私人團體幫助提供軍需品和徵集賦稅。這些團體擁有管理當時希臘世界的所有專長。他們僱傭了有教養的奴隸和自由民來完成這些管理任務。

  奧古斯都從其養父尤利烏斯·凱撒那裏受到啟發,竭力使這些私人團體無法靠損害羅馬政府、羅馬公民及附屬國的利益,來謀取不正當的私利,但他照樣沿用這些組織。他大規模地建立了一種由奴隸和自由民組成的「凱撒戶」,作為他個人的行政管理基礎。

  對於原來按政府規定壟斷最高兩個級別的、薪水豐厚的文官職位的羅馬貴族「權力機構」及其門客,奧古斯都也給予了補償。

  羅馬這一官僚機構,沒有中國官僚機構那樣強的內聚性。尤其是,它沒有遵循一種官方的世襲的哲學,並由此而凝聚在一起。當然,奧古斯都的這個帝國文官機構中,使用的是由狼崽變成的牧羊狗。』[ [英]阿諾德?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中譯本第1版第352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羅馬帝國』不管領土

  『羅馬的「權力機構設置」,總是避免直接負責管理領土。不然的話,如果摧毀這些領土上原來的政府,政治上就會出現真空現象。奧古斯都堅持這一羅馬傳統,非常願意恢復地中海世界的秩序。而以往的共和制羅馬政府把地中海世界推向了無政府狀態的深淵。公元前31年以後,奧古斯都及其繼承者,沿襲黎凡特地區先由塞琉西統治,後來(公元前67-前62年)由龐培掌管的先例,試圖把羅馬帝國作為自治城邦的聯合體組織起來。

  帝國政府要將自己的責任限定在以下兩個範圍內:第一,阻止和預防帝國內各城邦相互間繼續發生戰爭;第二,保護它們免遭帝國邊疆以外敵人的攻擊。』[ [英]阿諾德?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中譯本第1版第348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統治全世界的『帝國』變成了『城邦聯合體』?

  『羅馬帝國』「皇帝」只是羅馬城最高長官

  『二世紀的羅馬帝國乃是自治城市的聯盟和凌駕於這個聯盟之上的一個近乎絕對專制的君主政府二者奇妙的混合體,而其君主在法律上只是首府羅馬城的最高長官。』[ [美]M.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中譯本上冊第201頁,商務印書館1985年1月第1版2009年7月2刷]

  『羅馬帝國』沒有統一的貨幣

  『近代考古工作者的發掘工作自然以城市遺址為發掘對象。某些城市的遺址,特別是那些從羅馬政權崩潰後就荒廢了的地區如小亞細亞、敘利亞、阿非利加等地的城市,保存得很完美,令人分外感到興趣。最後,還有着數以萬計的錢幣,這些錢幣大多數仍然由帝國各城市自行製造,它們對各城市的政治、宗教和經濟等方面的許多重要問題提供了寶貴的報道。』[ [美]M.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中譯本上冊第201頁,商務印書館1985年1月第1版2009年7月2刷]

  結論:『羅馬帝國』純屬故事新編,沒有歷史根據。

  3.羅馬帝國於476年崩潰,是一個『大謊言』

  階級鬥爭史觀對於世界歷史的分期有一種流行的說法

  公元476年是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界線,換句話說,476年是上古史與中古史的分界線。公元476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份呢?歷史學家們說:那一年是羅馬帝國崩潰的標誌年。

  羅馬帝國於476年崩潰,是一個『大謊言』。

  西方歷史學家們竭盡胡說之能事,說輝煌的『古典時代』在那一年就這麼結束了。從此,世界歷史進入了千年黑暗……而事實上,那一年什麼也不曾發生……

  『在普通歷史教科書同標準的歷史著作中,歷史分界最顯著的莫過於「羅馬的滅亡」這個事件了。大家都認為「羅馬的滅亡」這件事在歷史上開闢了一個新紀元。日耳曼民族侵入了羅馬帝國,自奧古斯都開始的羅馬帝國的皇統於公元476年斷絕了。普通人以為西羅馬帝國的瓦解是歐洲一系列重大變化的開始。這種意見雖很自然,但卻是很錯誤的。……所以「羅馬的滅亡」這件事至多也不過是一種極為膚淺的分界……

  我們要詳細追溯羅馬帝國瓦解過程已經是不可能了。實在說起來,當時的變化是如此複雜、如此分歧、如此緩慢,以致即使我們對於5世紀的事實好像對於19世紀那樣清楚,也不能將當時的革命說得很清楚。……我們就連最突出的、最驚人的政治事件,還很不明白,對於當時的情況也很模糊。……我有一個朋友,近來為了好玩,曾經將各種歷史教科書裏面關於帝國滅亡的原因搜集起來加以統計,居然得了五十個。這些理由當然都是猜想之詞。就連那幾個一般承認的理由,如帝國人口的減少、日耳曼族的勇敢善戰、與精力的充沛等等,據古朗日[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1830-1889年)。著有【古代城市】及【古代法國政治制度史】等書。——譯者]說也都是毫無根據的。』[ [美]詹姆斯?哈威?魯濱孫【新史學】第123-125頁,商務印書館1964年6月第1版。]

  實際上不存在『西羅馬帝國』

  從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羅馬帝國』的首都已經永久固定在了君士坦丁堡,而舊羅馬城從君士坦丁堡確立為首都前約一百年開始降格為地方城鎮。

  所謂『西羅馬帝國』實際上並不存在,用中國的『皇帝』概念來衡量,所謂西羅馬帝國的『皇帝』,不論叫做『奧古斯都』還是『凱撒』,循名責實,與其說是『皇帝』,不如說類似於後世『總督』的概念。

  嚴格來說,『君士坦丁大帝』也不能與中國的『皇帝』概念相提並論,『君士坦丁大帝』充其量是一個『城邦國』的概念,『城邦國』既然是『國』就一定有『國界』。

  而中國的『皇帝』又名『天子』,真命天子承奉『天命』而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天下』的概念。

  方以中國歷史的情況,平王東遷之後,『周朝』依然是『周朝』,史稱『東周』,那是後世史學家為了方便所起的名稱,當時並沒有『東周』、『西周』的稱呼。

  西方近代所謂的『歷史學家』不僅編造『東羅馬』、『西羅馬』的故事,而且喧賓奪主,將『君士坦丁大帝』的『羅馬城邦國』謊稱為『拜占庭帝國』,不過是為了偽造『西羅馬帝國』的方便。

  近代學者以並不存在的『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世界史分期的界限,蘇聯歷史學家進而又說『西羅馬帝國』滅亡標誌着奴隸社會的結束和封建社會的開始,現代中國學者又將其奉為圭臬……

  創造、維護『西羅馬帝國』滅亡神話之目的:一是天主教會為了世俗利益編造羅馬城的神話、以突出梵蒂岡羅馬教皇的中心地位及權威;二是近代西方學者為虛構『古典時代』概念服務。

  美國學者的另一說法:羅馬帝國於20世紀依然存在

  當代美國古典學家詹姆斯·奧唐奈說,傳統說法說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終結、那個時間實際上沒有意義。實際上羅馬帝國於20世紀依然存在:

  德國的皇帝(Kaiser)、

  奧匈帝國的國王與皇帝(King and Kaiser)

  俄國的沙皇(Czar),

  奧斯曼的蘇丹

  以上這些不同國家的統治者,都是『羅馬帝國』的皇帝。『歐洲』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傳統的教科書都說,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就終結了,但是,我將在本書中說明,那個時間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羅馬帝國的傳承一直延續到1453年。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他們的繼承者們還會繼續統治一個帝國,直到20世紀2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值得我們注意,因為在那場大戰中,至少有4個歐洲大國自稱以各種方式直接繼承了羅馬的統治[德國的皇帝(Kaiser)、奧匈帝國的國王與皇帝(King and Kaiser)與俄國的沙皇(Czar),其稱號都源於羅馬的「凱撒」,而奧斯曼用蘇丹這個新稱號延續了古老的羅馬統治]。我們甚至可以說,羅馬已經被歐洲取而代之了。』[ [美]詹姆斯·奧唐奈【新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譯本序,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俄羅斯自認為是羅馬帝國(後世稱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他的兩個弟弟,一個臣服於奧斯曼帝國,另一個帶着兩個兒子和女兒索菲亞·帕列奧洛格逃到羅馬。後來,這兩兒一女在其父死後被羅馬教皇撫養成人。

  當時的羅馬政治家們為了藉助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抵禦土耳其人,便用聯姻的方式將索菲亞許配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婭由此佩戴着東羅馬帝國威嚴的雙頭鷹徽記來到了俄羅斯。索菲婭協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羅斯的土地基本上聯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1497年,雙頭鷹作為國家徽記首次出現於俄羅斯的國璽上,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雙頭鷹又回到俄羅斯的國徽上。

  莫斯科成了『新羅馬』

  『到了1452年,拜占庭已經奄奄一息,俄羅斯教會不情願地違背了必須服從君士坦丁堡教會的傳統……

  1470年,伊凡克開始自稱是全俄羅斯的「沙皇」,……「沙皇」(Czar)頭銜的典故來自羅馬皇帝愛用的「凱撒大帝」(Caesar)稱號。過去,莫斯科只會給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蒙古可汗冠上如此響亮的頭銜……

  1493年,莫斯科的主教佐西馬因為世界末日將臨的預言而重新計算曆書,伊凡趁機把「信仰虔誠、關懷基督徒的伊凡」重新塑造成「新沙皇君士坦丁」,暗指當初建立君士坦丁堡的第一位基督教君王。他說莫斯科是「新君士坦丁堡,也就是新羅馬」。』[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1492:那一年,我們的世界展開了】中譯本第175-177頁,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2012年7月]

  俄羅斯沙皇繼承了「羅馬帝國」的衣缽

  1453年,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蘇丹穆罕穆德二世攻陷,羅馬帝國滅亡。皈依了基督教(東正教)的俄羅斯自認為繼承了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的衣缽,『正是這個基督教世界之使命的帝國前景與「第三羅馬」攤在1453年的沙皇面前,……成為君士坦丁堡繼承人之任務給了俄羅斯在東南歐擴展的主要正當性。』[ 傑拉德·德朗提【歐洲的誕生:神話·理念·現實】中譯本第104頁,台灣新北市廣場出版2012年8月]

  『俄國人的皈依開闢了一條新的渠道,使基督教文化得以滲透到異教的北方,結果整個大陸似乎會成為一個基督教的Orbis terrarum(地環)。……

  東部邊界地區再一次獲得了新生,修道院和主教轄區得以恢復,來自德意志西部的殖民者又重新耕作奧地利東部荒蕪的土地。然而,西部帝國的皇帝們和高級神職人員對待多瑙河和易北河畔兩個地區的斯拉夫人的態度與拜占庭帝國對待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人的態度如出一轍。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基督教的傳播意味着帝國的擴張,斯拉夫人的歸依就是要他們服從日耳曼主教和日耳曼伯爵以及侯爵。野心勃勃的高級神職人員如帕騷的皮爾格林(Pilgrim of Passau)之流,試圖在被征服的土地上擴展他們的司法權並且毫不遲疑地利用完全是偽造的文件和特許狀(charters)來印證他們的要求。(註:例如帕騷的皮爾格林在973年試圖建立一個擁有7個附屬主教轄區的神話式的勞希(Lorch)省區)』[ 克裏斯托弗?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中譯本第126-127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2年6月3刷]

  如此傳說:莫斯科公國王室祖先來自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兄弟

  『過不久,莫斯科公國開始謠傳,王室的祖先來自羅馬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傳說中的兄弟。位於邊境的普斯科夫有個名叫斐羅菲的虔誠修士,他在獻給伊凡三世或其子的作品中稱莫斯科是繼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後的「第三個羅馬」。第一個羅馬已經淪陷為異端,而土耳其人

  用他們的彎刀和斧頭劈開第二個羅馬的門戶……如今嶄新的第三個羅馬,閣下統治的偉大帝國就是神聖主教使徒教會的所在之地,東正教信仰在此地無遠弗屆,光芒更勝天上的太陽。虔誠的沙皇啊,讓你的國家知道所有東正教王國都已合而為一,併入你的王國。你是基督教世界唯一的沙皇。』[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1492:那一年,我們的世界展開了】中譯本第177頁,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2012年7月]

  納粹德國(第三帝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的繼承者,而『神聖羅馬帝國』是所謂『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神聖羅馬帝國』奠基人查裏曼大帝(742-814年)被稱為『歐洲之父』

  查裏曼為法蘭克國王矮子丕平之子,與乃父一樣受到羅馬教皇的加冕,後世稱『加洛林王朝』。公元843年,查裏曼大帝的三個孫子在凡爾登將帝國分為三個王國,也就是後來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雛形。因而,不僅是『第三帝國』,法國和意大利也成了所謂『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英國人、法國人的祖先都是『天人』,個個非同小可

  法國人的祖先弗蘭克斯,據說是特洛伊(Troy)國王普裏阿摩斯(Priamus)的孫子,他的父親赫克托爾(Hector)被稱為特洛伊第一勇士。他有個叔叔,名叫帕裏斯,是與神有着『金蘋果之約』的風流美男子,帕裏斯裁決了天神赫拉(宙斯之妻)、雅典娜、阿佛洛狄忒(維納斯)誰是最美的女人。帕裏斯與希臘美女海倫私奔,導致了特洛伊戰爭。

  英國人的祖先普羅透斯據說是羅馬人先祖埃涅阿斯的孫子。而埃涅阿斯是女神維納斯與特洛伊王子安基塞斯的私生子。

  西方列強的『古羅馬基因』

  『長久以來,以西方羅馬帝國為核心的近代民族,源源不斷地從這座古城汲取着他們的起源傳說;為使自己的國家或王朝獲得合法權利,他們迫不得已,到處打探各自國家的起源,為此還不得不聽命於羅馬的創立者——被希臘的特洛伊人打敗並驅逐的那些人的旨意。』[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129頁,花城出版社2012年3月]

  『眾所周知,歐洲各民族崛起於12世紀至16世紀。從這些民族爭相從特洛伊及羅馬傳說中尋找各自起源的神話族譜中、從維吉爾以及大眾最喜愛的作品【埃涅阿斯紀】的地位上、再到羅馬作為世界中心所扮演的實際及象徵領袖角色以及帝王頭銜或帝國思想的延續,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看清楚中世紀西方世界羅馬屬性的輪廓。更有甚者,文藝復興時期的基督教世界,儘管早已將目光轉向古人,且偶爾也會對希臘作品熱訴衷腸,實質上卻是在通過種種深化、細化和系統化的手段,最大程度繼承和弘揚了羅馬傳統。』[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47頁,花城出版社2012年3月]

  實際上,『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的歷史也是偽造

  如今,部分西方人士已經開始逐漸反思近代以來西方偽造歷史的問題。

  『不少媒體已經注意到,在德語國家有大量經文、官方文件和手抄本被發現是造假;尤其是關於12世紀的歐洲的,這些偽文獻被廣泛使用作為政治法統和文化宣傳的依據。

  ……關於中世紀的發明的造假……正在電視節目中熱烈討論。……這意味着歐洲中世紀「黑暗」到如此程度,以致關於它的種種描述是實際上不存在的。特別是在(公元)611-914年之間,毫無證據顯示在此階段發生過任何事。

  ……今之研究機構,……從其體魄、智能、財力、武功和精神,把查理曼大帝塑造成一個夢幻般的超人。(現代書中關於查理曼帝國的)許多令人驚嘆的成就與當時歐洲的極端落後和貧窮之實情乃格格不入,那時貿易低下,溝通困難,貨幣罕用;在如此淒涼的景象裏,很難看見任何城市從羅馬廢墟上興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查理曼帝國是虛構的。詳細的考古分析足以動搖關於8-9世紀的歐洲建築的真實存在。』[ 這段資料來自西方網站,由英籍學者諸玄識先生提供並翻譯為中文。]

  (參見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西方歐洲『古典歷史』辨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謝謝閱讀

☆ 文章轉載加:zhouwen56789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