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3章】孔子因何事斥責子路粗野? 13·3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音xī)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音quē)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本章中的衛君:指衛出公,輒。『奚先』的『奚』字,是疑問代詞,相當於『胡』、『何』、什麼。『奚先』,就是以何事為先。『迂』字,指迂闊,不切合實際。『闕』字,讀一聲,與空缺的『缺』字通用,指有懷疑的事情暫時不下斷語,留待查考,也就是存疑的意思。『錯』字,與措施的『措』字通用,指安置,放置。『苟』字,指,隨便,馬虎。 這段話的意思是,子路說:『如果衛君有意等待老師去治理政事,老師打算先從何處着手呢?』孔子說:『那一定要先從正名着手罷!』子路說:『有這個必要嗎?老師也太不切實際了!正什麼名分呢!』孔子說:『仲由呀,你真粗野!君子對於他所不懂的,大概要採取保留、存疑的態度。名分不正當,言語就不可能順情合理;言語不順情合理,事情就不可能做成;事情做不成,禮樂制度就不可能順利實行;禮樂制度不實行,刑罰就不可能運用得當;刑罰運用不當,民眾連手腳都不知道放在哪裏才對了。因此君子打出的名分一定要說得出道理,所說的道理一定要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談,要沒有一點馬虎才對呀!』 怎樣理解孔子關於『正名』的主張呢?正名,是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張。從本章中可以看出,孔子提出『正名』,就是要『正名分』。其實質,是針對春秋末期禮壞樂崩,社會秩序混亂的現狀,維護宗法等級制度,恢復周禮的權威,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孔子在回答齊景公問政時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就是『正名』的具體內容。 當時,周禮已經名存實亡,孔子想藉此以『正名分』,整頓亂象,這顯然是難以做到的。但是,孔子指出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則是符合常理的。後人從這句話中概括出『名正言順』這個成語,就是說只有名義正當,道理才能講得通,做事才會順人心、合民意,理直氣壯。 附: 【原文】 13·3子路曰:『衛君①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②?』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③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④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⑤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⑥而已矣。』 【注釋】 ①衛君:指衛出公輒。②奚(音xī希)先:以何事為先。奚,疑問代詞,相當於『胡』、『何』、什麼。③迂:迂闊,不切合實際。④闕(音quē卻):通『缺』,存疑的意思。⑤錯:通『措』,安置,放置。⑥苟:隨便。 【譯文】 子路說:『如果衛君有意等待老師去治理政事,老師打算先從何處着手呢?』孔子說:『那一定要先從正名着手罷!』子路說:『有這個必要嗎?老師也太不切實際了!正什麼名分呢!』孔子說:『仲由呀,你真粗野!君子對於他所不懂的,大概要採取保留態度。名分不正當,言語就不可能順情合理;言語不順情合理,事情就不可能做成;事情做不成,禮樂制度就不可能順利實行;禮樂制度不實行,刑罰就不可能運用得當;刑罰運用不當,民眾連手腳都不知道放在哪裏才對了。因此君子打出的名分一定要說得出道理,所說的道理一定要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談,要沒有一點馬虎才對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