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80|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純粹的文人,純粹的書法。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師心中的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

書法之所以動人,其根源常在書法之外。

過去寫信,有句話叫『見字如面』,我們見到一幅書法,首先是欣賞字,再通過字辨別人,然後聯想這個人的故事,氣節,風骨——於是這幅書法就厚重起來了。

d38b664b14c0300171f941545259cf20.jpg

陳寅恪先生的字

說到陳寅恪,他絕對是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更被譽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當然,陳寅恪不是書法家,但完全可以肯定他在書法上是受過相當訓練的。

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時任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是『維新四公子』之一,母親也是名門之後,陳家稱得上門第清貴。他還有個個哥哥叫陳師曾,大家應該聽過,是個著名畫家,還是齊白石的恩人,甚至有人說,假如沒有陳師曾的慧眼,可能就沒有後來的齊白石。

兒時他倆曾在湖南長沙,同受業於湘潭周大烈。陳寅恪從大教育家周大烈發蒙,又有酷愛書畫的大哥在旁,要想不受其影響都難。

6cb7745cf9a2794553bb3c91040be903.jpg

陳寅恪 【闕特勤碑】局部

如果我們從陳寅恪先生的詩稿手札來看他的書法,他的字受唐碑的影響最多,有着二王風範、唐賢骨法,尤其是一些小行書,結體略長,筆致清健俊逸,風骨畢現。

406f37de2021ea3f2d9bffef4b311a58.jpg

陳寅恪 【闕特勤碑】局部

透過這些關於【闕特勤碑】的小楷手稿,我們能夠感覺到陳寅恪紮實的基本功。這些字一絲不苟,清秀可人。

5b196b722e2e5f44bb5b2212faff6988.jpg

0bcaf6404e80ac3cecc776860fced984.jpg

這種清秀,幾乎可以讓我們聯想到陳寅恪少年的模樣。想君東渡西遊之時,該是怎樣地雄姿英發啊!

7a00a2fac58ceb26c45565333eb83ef4.jpg

陳寅恪在年少時便去了日本留學,此後在歐美各地輾轉13年,從德國到瑞士、法國、美國,最後又回到德國,他學數學 、物理,也讀【資本論】。

此外,他還精通梵文、印度文、希伯來文等22種語言,但他沒有任何文憑,他只是由着興趣去旁聽,跑遍了很多名校,有點古代文人求學的意味。

e32c8ec0122cecac3030c4f9a24960da.jpg

1926年,36歲的陳寅恪來到清華園,擔任研究院的導師。

他在清華授課時對學生們說,凡是他本人沒有特殊見解的內容就不講了。所以儘管上他的課不點名,但來的學生卻最多。甚至一些教授也紛紛來聽他的課,據說有時還出現教授多於學生的盛況。

所以,陳寅恪被戲稱為『教授的教授』,即源於此。

10f3056171c21b0caec2e11ee4b71388.jpg

陳寅恪先生在學術上所崇尚獨立之精神可以說是誓死捍衛。

1953年末,郭沫若和李四光寫信並派人到廣州中山大學盛邀陳寅恪出任中國科學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長時,他提出了兩條誰也不敢提的『任職條件』:

一,允許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

二,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

這裏的『毛公或劉公』,就是毛澤東和劉少奇。陳先生不但要『不學政治」,甚至還要最高領導開個『證明書」,以免口說無憑。如此苛求的條件即便是今天恐怕也難以實現,更何況當時那個年代了。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感受到陳寅恪先生作為一代學人的偉大品恪和高貴氣質。

92e61289bb7a652ad03ac8595deb6826.jpg

因此,我們在看陳寅恪先生的書法時,似乎也能從中感受到他的自信。這頁書札寫得非常隨意,但線條流暢堅定,雖前松後緊,但一氣呵成,自然生動。

這種書寫告別了一絲不苟,進入隨意為之的境地。隨便一寫,出來的就是味道。可放大細節看,儘管寫得隨意,卻都有法可依。

陳寅恪是百年不遇的大師級人物,但他一生的悲慘際遇令人扼腕。

晚年的失明和骨折給他帶來了巨大痛苦,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憑藉口述,寫出了洋洋80萬言的【柳如是別傳】。一個明末奇女子的傳奇,給這位大師帶來了晚年最有力的精神支撐。

574aa6223835c265cd80b7feeba64b6b.jpg

而陪伴陳寅恪,成為夫人唐篔晚年的最後支撐。1969年10月,飽受文革折磨的陳寅恪與世長辭;僅僅一個月後,唐篔也撒手人寰。

陳寅恪的最可敬之處,在於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不以大師自居,只是謙卑溫和地做人,讀書。

我們看他的手稿,想他的為人,那些無意為書的手跡之美,便更加使人感慨,使人心碎。

b05c7ff5e5b0c628b17955e01b20deb9.jpg

5bc26d1013b9bb4b3ceab8d14c84c039.jpg

b033c49a2f111023c5b0445a08b08773.jpg

做人貴在立品,書法亦然。無品之字,就如無品之人。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