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門【中醫藥學】338 我常常想:人,為什麼會得病,得了病幾年越治越嚴重?! 其中,有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你的病應該怎麼樣合理,科學地治療,應該吃什麼,不吃什麼,改變你引發疾病的一切不良習慣。我遇到過幾例痛風嚴重以後死亡的患者,都是年輕人,我反覆給他們說明:因為你的腎臟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排出多餘的尿酸了,所以嘌呤高的食物堅決不能吃了,通過治療恢復好了腎臟正常的排酸功能才能吃魚肉!很多患者表示做不到,最終選擇吃秋水仙鹼,別嘌醇等劇毒西藥最後吃死了! 這些人不是沒有頭腦和文化,有的是教師,有的是成功型老闆!往往我治癒實例多是打工的或是生活沒有保障群體,因為這些聽話,按照我叮嚀的治療方案去做,不怕瘦十斤八斤,感覺人輕鬆,好受是效果。 今天學習認識一位普通的,大家熟悉的中藥材~~~~~龍之目,學名龍眼也。別名:桂圓、 益智、 羊眼(雲南方言)、 牛眼(部分客家語) 功效: 安心寧神、補血養氣、益智補腦 宜搭: 小米當歸大米雞蛋 相剋: 番石榴 性味: 味甘、性溫。 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適用於心脾兩虛證及氣血兩虛證患者。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與神志,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關。脾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營養。如果人們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可導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狀。龍眼肉甘溫滋補,入心脾兩經,功善補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膩,不壅氣,實為補心健脾之佳品。久病體虛或老年體衰者,常有氣血不足之證,而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心悸氣短等症,龍眼肉既補心脾,又益氣血,甘甜平和,有較好療效。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讚頌龍眼:『絕品輕紅掃地無,紛紛萬木以龍呼,實如益智本非藥, 味比荔枝真是奴。』 明·黃仲昭【八閩通志】記述:『龍眼樹似荔支,而葉微小, 皮黃褐色。荔支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曰為荔支奴。泉州府諸縣皆有,郡中(今鯉城區、豐澤區)尤盛。 』 明·泉州人何喬遠【閩書】記述泉州一帶『園有荔枝,龍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泉州龍眼用嫁接技術繁殖方法的歷史已很久遠。明·徐勃【荔枝譜】(1597年)和鄧道協【荔枝譜】(1628年)都有關於龍眼用嫁接繁殖的記載。清初·周亮工【閩小記】(1666~1668年)和郭柏蒼【閩產錄異】都記載用嵌接法換種,一直沿用。舊法用掛缽填土。 泉州龍眼品種很多,風味不一。著名品種有普明庵本、紅孩兒本等50多種。最受讚譽的首推『東璧』龍眼,1993年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東璧』龍眼原產自泉州市區開元寺內東塔旁的原東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是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元寺僧人種植的,歷300多年至抗日戰爭期間才枯死。泉州承天寺內有一株已200多年的古龍眼樹,是現存的『東璧』龍眼中樹齡最長的。而今『東璧』龍眼,在泉州及本省其他龍眼產區均有廣泛繁殖。傳說早年仙遊有個僧人從泉州開元寺取去『東璧』龍眼苗,在仙遊境內栽植,現已繁衍2萬株成年樹,取名『泉州本』,但其品質遜於原產的『東璧』龍眼。 『東璧』龍眼品質優良。其果皮有淡黃色的虎斑紋,泉人稱為『花殼』,是外觀有別於其它龍眼品種的最顯著區別。『東璧』龍眼又稱『糖瓜蜜』,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具有『放在紙上不沾濕,撣落地下不沾沙』的特點,堪稱果中珍品。 另有『福眼』,原稱『虎眼』。【泉州府志】有『大者名虎眼』的記載。泉語『虎』、『福』的音近,以『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福眼是泉州的主栽品種,有8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曾榮獲國際巴黎旅遊美食金質獎和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質獎。 近年全省各龍眼產區均有大量種植,是我省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據說台灣種植的大型龍眼,當地同胞也稱『福眼』。 傳說,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帶,有條惡龍,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興風作浪,毀壞莊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計其數。周圍的百姓只好逃離家園,在石洞裏躲起來。 當地有一個武藝高強的少年,名叫桂圓。他看到惡龍興風作浪,決心為民除害,與惡龍搏鬥一番。到了八月,大潮來了,他就準備好酒、豬羊肉,把它們合在一起。惡龍上岸以後,一看到豬羊肉饞得口水直往下淌,幾口就把豬羊肉吃光了。因為豬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過的,所以沒等惡龍走多遠,就躺在地上不動了。這時桂圓舉起鋼刀,朝龍的左眼刺去,龍眼被刺了出來,惡龍痛得來回翻滾,正要逃跑時,桂圓揪住龍角,騎在龍身上,當惡龍極力想擺脫桂圓時,桂圓用鋼刀刺向惡龍的右眼,惡龍的雙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經過一陣搏鬥,惡龍流血過多死去。桂圓由於在搏鬥中負傷過重,也死了。 於是,在這個地方長出了一種果品,人們稱之為『龍眼』,也叫『桂圓』。 我這裏說一下,用龍眼,枸杞子,黃芪煲茶調理氣血虧很有效果,但是要找大中醫辯證調理,不能自己看了就去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