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黑的最慘的帝王 文丨輔仁君 有人說,現代社會,媒體才是世界的真正統治者。 如果這話有道理,那麼,在古代,同樣,誰掌握了輿論權柄,誰才是笑到最後的人。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我在中學時候就聽說過他的令人『羨慕』的劣跡:"大冣樂戲於沙丘 ,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個人就是商紂王。在當時看到這麼一段描述之後,對紂王的第一印象就是喜歡喝酒吃肉,並且有集體裸奔的嗜好。 也許是閱歷不夠(^_^),無法理解這種嗜好有多刺激。把一塊一塊的肉懸掛成林,蓋一處處池子,注入美酒,男女一絲不掛在肉林之間奔跑嬉戲,渴了就喝池子裏的酒,餓了抓住身邊的肉啃幾口,日復一日,長樂未央。 在老師的教導下,商紂王被當做帝王中最為腐敗的典型。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對先前固化的歷史人物評價漸漸開始有所懷疑。因為我曾經試過,連續一星期每天大魚大肉,吃得令人噁心,實在不是什麼很刺激很快樂的事。而歷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為了彰顯自己統治的合法性,習慣性要對末代君主進行藝術性加工,把各種違背天道,扭曲人性的東西往失敗者身上堆積,以便讓後人認為,我們取得統治權,乃是替天行道,為民做主。被這樣整黑的帝王還不少,始皇帝、隋煬帝也有不少人為期翻案。 長話短說,今天要說的這個帝王,商紂王,根據歷史常識,商朝天子並不能稱作王,而是比王更高的『帝』,所以商紂王在當時的時代,正確的稱呼是『帝辛』,周朝給了一個不好的諡號『紂』。夏朝也不稱王,而是稱作『後』,后羿的後。據【史記】記載,到了周朝,天子取消帝號,自降品級,把自己降格為王。 那麼,在殷商時代,除了天子之外,還有很多地方諸侯王,這些諸侯王並不像周朝那樣,核心地帶都是自家親戚和嫡系親信掌控。殷商大部分時間內,中國一直就很亂,政治不穩定,除了京畿之地,地方諸侯經常叛亂,到了帝辛他爺爺和父親時代,商朝趨於穩定,並對四夷狄開始征伐,以開疆擴土。 帝辛時代的商朝有多大,【淮南子】曰:『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五嶺以南的一帶地方〗,後幽都。』又曰:『紂王兼天下,朝諸侯,人跡所及,舟楫所通,莫不賓服。』(【淮南子·主術訓】),這裏可能有些誇張了,不過,從歷史語境中分析,帝辛時期中國是一統天下的。帝辛為了開疆擴土發兵攻打東夷以及東南地區的淮夷等,中國控制領域空前膨脹。從這個意義上,帝辛也是有很大貢獻的。 不過時運不濟,商朝的統治基礎依然不穩定,諸侯做大,時不時還要想要趁機撈一把。尤其是被分封到西部的周國,兼併西北西南的商朝以外的土地(後來秦國也是這麼做的),並且在內部進行政治整頓,實力空前強大,帝辛不是沒有察覺,而且還囚禁周國君主,但最後還是放虎歸山,以至於在帝辛征伐東夷、首都空虛的情況下,被周國軍隊捅了刀子。 周人的政治大喇叭 周國為了『弔民伐罪』,肯定要發佈檄文,把帝辛的人品和政治作風數落一遍,以振奮軍隊的士氣。因此抹黑帝辛的第一主力自然是生死仇敵周人。周人自季歷起便積極拓土,據【竹書紀年】,帝武丁四年,周人伐余無之戎,克之。周王季曆命為商牧師。自此時起,季歷先後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 周王季歷的擴張,引起了帝文丁的警覺,帝文丁十二年,殺周王季歷。繼季歷為王的周侯昌,亦即後世所謂的周文王,更是變本加厲,帝乙二年,周伐商,敗於帝乙。但周王昌並不甘心,而是加快了征伐的步伐,征大戎,攻,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警覺,在黎地舉行軍事演習,亦有人認為是商、周戰於黎,隨後拘禁了周侯昌於羑裏。周侯昌的命運,【史記】、【竹書紀年】、【左傳】均說是帝辛有條件地釋放了西伯昌,而當代有人說是帝辛英明果決殺了周侯昌。 兩代周王的命運,使商周成為死仇。繼位的周王發在釐清內政的同時,更理頻頻觀兵孟津,為報仇雪恨,攻伐大商做準備。然帝辛積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懼極甚。第一次觀兵孟津,諸侯皆曰可伐,武王卻因害怕而託詞『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至牧野大戰前夕,周武王仍戰戰兢兢,不敢應戰,是呂尚強迫其出戰,才不得已而賈其餘勇勉力一戰。【史記】、【竹書紀年】、【左傳】以鐵鑄的事實證明着這一切。對大商的仇恨、對帝辛的畏懼以及要取代商朝中央的野心,使得周人不顧一切地詆毀、抹黑自己強大的、天神一般的對手,以建立戰略聯盟,激起將士的同仇敵愾,減輕自己的畏懼和恐慌。周朝取代商朝,對言論的威力記憶猶新,以及認識到取得民心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國之後,便吸取教訓,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蕭薔之內的諜戰兄弟 我們說一個歷史人物,僅僅憑外人抹黑,他並不會被黑成煤球,而能讓『黑臉』通透入骨髓,自己人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 關於這一點,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皇帝齊刷刷被黑得深入人心的一個朝代,明朝。我們印象中明朝皇帝清一色全是昏君。一群『昏君』竟然讓大明朝成為最富裕的東方超級大國,令人匪夷所思。但是經過負責任的歷史學家的考證,明代前期政治的腐敗程度遠遠低於很多被稱作『盛世』的時代,後期更是進一步出現了制約皇權的各種疊加在一起的制度。皇帝成了擺設,士大夫為了青史留名,個個巧舌如簧,逮住一點小事就要把皇帝罵成萬惡之源,甚至無中生有,來『警示』聖上。後來的滿清所謂的史家,當然不敢說明朝的好,為了突出滿清取得政權的合法性,明朝士大夫的『激情』語言就很有利用價值了。 回到商朝,黑帝辛的第二主力便是自己人,說白了就是叛徒、內奸。『內奸』的隊伍是龐大的,但總體可分為兩類人。 一類是神棍,也即是掌管神權的人,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教皇與神父之類,商朝想要挑戰神權,神棍們自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這便是帝辛罪狀中的『昏棄厥肆祀』、『弗敬上天』、『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郊社不修、宗廟不享』,『慢慢鬼神』等等罪狀的由來。自帝武乙戲弄神祇,『革囊盛血』以『射天』。 至帝辛,四世之中,君權與神權之爭愈演愈烈。雖然經四代商帝數十年的奮力搏擊,王權佔據上風,成為統治主導力量,但神權數百年的無上地位,致使隊伍龐大的神棍們不甘心失敗,一而再地與王權相抗衡,力圖再現伊尹、巫咸等時代超越王權的輝煌。至帝辛時,由於帝辛的分外的強勢,神棍們撼之不動,便勾結外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成為倒商的急先鋒。曾經是商王朝中堅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此時卻成為動搖商王朝統治基礎的主力。 另一個群體則是商王朝的爭奪權力的貴族。帝祖甲的禮制改革,不僅是確立了嫡長繼承制,而且廢除了帝位繼承和國家大事中的貴族公議制,使商王朝徹底泯滅了酋邦制的最後殘餘,完成了從酋邦制向國家、帝國的轉進,在國家形態上邁進了一大步。當帝武乙一力打壓神權,鞏固王權,商王朝才真正進入了帝國形態。這群人在商帝國的實力是如此之大,雖屢經打壓而依然堅挺,不得已,商王朝的幾代帝王都在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手段建立自己的王權架構。帝武丁做為商王朝武功赫赫的大帝,在欲用千古名相傅說時,仍不得不採用『先帝託夢』的手法以掩飾其真正目的。 而到帝辛時,帝國內部已四分五裂,神權、王權之間,執政集團與反對集團之間,帝權與貴族之間,諸多鬥爭已積重難返,帝辛無人可用,只好重用外來的人才——費仲、飛廉、惡來等,而這又引起了反對黨、尤其是貴族一系的強烈反彈。這兩群人雖利益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帝辛。而費仲,飛廉、惡來是拋棄了自己的氏族來幫助帝辛的,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是引起公憤的。因而,帝辛的罪狀中的『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昵比罪人』、『以奸宄商邑』便是由此而來。而神棍們、王族反對黨、貴族們的怨言亦成為帝辛的罪狀:『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力行無度,播棄犁老』、『崇信奸四,放黷師保,屏棄典刑,囚奴延士』、『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囚箕子』等等各種罪狀,不一而足。 後世文人的筆桿子 抹黑帝辛的第四類人,則是戰國諸子和其後人。出於對證明自己觀點的需要,先秦諸子無不『案往舊以造說』(【荀子】),以歷史來證明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也是為什麼『層累地造』的中國古史誕生於戰國的原因。帝辛被作為反面典型,為證明仁義重要,就舉帝辛不仁不義的事例——沒有事例可以象蘇東坡那樣『想當然耳』;為證明尚賢、用賢的重要,就舉帝辛殘害忠眾以亡國的教訓;為證實天道亡國,就製造帝辛『斮朝涉之脛』、『刳剔孕婦』的實例;為證明防微杜漸的作用,就製造帝辛『為象箸』,等等。 反正帝辛已是污水坑,大家能想像到的千奇百怪的罪名都加諸帝辛身上已是習慣之舉,多潑一瓢污水又有何妨,由此造就了『千年積毀』的商紂王。至此,帝辛已不再是帝王,而是任人化妝的小姑娘,每個人都要來畫上幾筆,以讓小姑娘看起來更丑。 天下之惡皆歸焉 這些對帝辛肆無忌憚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置疑與反駁。在現存的典籍記載中,首先旗幟鮮明地指出這一點的,是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貢。針對一擁而上抹黑帝辛的現象,子貢一針見血地指出: 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也就是說,帝辛雖然不是善類,但也沒有惡到如此地步吧。看來想做君子還真要不斷修身,不然的話,一旦犯了錯行了惡,或者成為政治失敗者,所有的惡行都會加在你頭上。 子貢作為孔門弟子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常相魯衛』,以其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敏銳的政治感覺,一語道破了『千年積毀』現象的本質:『天下之惡皆歸焉』,所有的曾經見過的罪惡和所有的人們能想像到的罪惡,都『歸』於帝辛的頭上。所以『君子惡居下流』,千萬別當失敗者,其結果是極其可悲的。 宋人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為:『帝辛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實等罪惡,與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翻開【尚書】、【史記】等,桀有的罪惡帝辛都有,而桀沒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像的罪惡的集大成者,要讓人們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帝辛的滅亡是其罪有應得。 結語:正視歷史,以正人心 親身經歷了家國淪喪、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識分子、抗清義士顧炎武在亡國之後沉思細想,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帝國的衰亡,是各種勢力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以至於積重難返,非革故不足以鼎新。因此,在研究殷商亡於帝辛這段歷史時,顧炎武分析了殷商自盤庚以降,商王朝貴族離心離德的種種行經,得出一個結論: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拘救商王朝的命運,而帝辛正好成了商朝命運的犧牲品。 大周朝取代商朝,實行了仁政,作為一個勝利者,繼承了夏商文明發展之成就,奠定了中國文明之基礎,為萬世之典範,也算是實至名歸。 然而,時至今日,成王敗寇的思想不斷地變異扭曲,還深入人心。鐵木真被當成了殺人英雄,希特拉被當做膜拜對象,百姓去讀歷史,常常不經意就欣然接受『誰的勝利的屠刀更鋒利,誰就是正義』這樣一種扭曲的歷史觀。 歷史是一面鏡子,不是為了正衣冠,而是為了正人心。
激揚文字 只為明察真理 輔仁文學社 一個有思想的公眾號 (熬夜寫文不易,轉發支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