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指在政權和國家上層建築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是漢武帝劉徹實行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
漢朝建立後,原戰國各學派思想逐漸恢復,尤以儒家及道家兩派為盛。漢武帝即位後,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當時各派學說的知識分子還很活躍,他們聚集在各諸侯的門下,常常指責中央的政策,對中央集權很不利,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意思就是只把儒家思想當作封建教育的正統思想,不學習其他學派的思想,其他各學派的讀書人均受到排斥。漢武帝為了推行這一舉措,還在長安設立了太學,把儒家的五經作為教材,不學習其他學派的思想。之後,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學說,用儒家的思想來解釋法律。獨尊儒術之後,中國古代的封建正統思想就開始確立了,但真正的全面確立是到了隋唐時期。
董仲舒改革了儒家的傳統思想,宣揚統一。被皇帝接納。所以獨尊儒術了,其他家的思想被拒絕在國家的主流思想之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其時代特點,他們所推崇的儒術,實際上已經吸收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種不同學派的思想,與孔孟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漢武帝把儒術與刑名法術相結合,形成了『霸五道雜之』的統治手段,對後世影響頗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