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出門旅行辦事,到一個新的城市,多半是要買份當地的地圖。如今外出,只需要打開手機,電子地圖就可以幫你定位導航,十分便捷。 在古代,地圖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被視作機密,私人收藏地圖則有謀反之嫌疑。所以,那時候的地圖測繪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導,組織人力測繪。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沒有飛機、衛星、雷達、遙感等現代科技的古代,地圖又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在古代,地圖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被視作機密,私人收藏地圖則有謀反之嫌疑 ...
目前,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圖當推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地圖,它的測繪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0年的戰國晚期,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還要早兩三百年。放馬灘出土的地圖共有七幅,繪製非常之精確,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該地區的許多峽谷在該地圖中都可以找到。
圖測繪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導,組織人力測繪。
我國古代地圖繪製成熟期則是在西晉時期,有『中國科學製圖之父』之稱的裴秀對地圖製作進行了理論總結,並提出了一套製圖方法論。裴秀曾隨司馬昭出兵淮南,收集了許多地圖資料。後來藉助職位的便利,又接觸到皇宮收藏的地圖等資料,為他建立地圖理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裴秀主持編繪了【禹貢地域圖】18幅,又縮繪了漢代的全國地圖為【地形方丈圖】。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圖當推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地圖
在對地圖的廣泛了解和製作實踐中,他逐漸總結經驗,建立起一套地圖製作的理論原則——製圖六體。即繪製地圖所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分率、准望、道裏、高下、方邪(斜)、迂直六個要素。 分率即比例尺;准望為方位(是指以互相垂直的線條在圖紙上畫滿符合一定要求的方格,這樣既能表示縮小的比例,又便於確定方位。這種方法稱為『計裏畫方』);道裏是指距離;高下、方邪、迂直是指對曲折變化的複雜地理要素的處理方法,即高取下,方取邪,迂取直。
我國古代地圖繪製成熟期則是在西晉時期,有『中國科學製圖之父』之稱的裴秀對地圖製作進行了理論總結 ...
裴秀的製圖理論中,除沒有提到現代地圖中的投影和經緯度之外,其他主要要素都已明確提出。更重要的是,由裴秀所建立的這一套地圖製作理論和方法,一直影響着我國古代地圖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形成以『計裏畫方』為主要特徵的地圖學體系。 到了北宋時期,著名的百科全書式科學家沈括在裴秀製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分率、准望、牙融(指拼圖的原則方法)、傍驗(指校驗)、高下、方邪、迂直的製圖七原則。
裴秀主持編繪了【禹貢地域圖】18幅,又縮繪了漢代的全國地圖為【地形方丈圖】。 ...
裴秀所開創的地圖製作理論,在我國古代一直施用了1500多年,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是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並不缺乏科技創造的智慧。為古人點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