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5|回覆: 0

[形意拳] 形意門鎮山之寶--通天撼靈大法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2-2-5 05: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360doc
   武術網資料形意拳是中華武術的寶貴遺產,它猶如一棵蒼勁不凋的大樹屹立於中華武壇,其理論,功法,技法均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尤其是它的核心功法------【通天撼靈大法】,更是從古至今武功修練的至上大法。可以說凡內家高手,沒有一個不是修練過此功的,歷代形意門的大師們無不因對本功法的實踐,而使其自身的拳學造詣達到同時代的頂峰。
 

   試觀當今武林,真正用於臨陣殺敵的精華武功倍受冷落,而比中國差之太遠的海外武技卻紛紛乘虛而入。做爲中華武學精髓的真正繼承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出面肅清歷史的真相,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把後學之士引入中華武學的殿堂,旨在星星之火能起燎原之勢,願真正追求中華武學真諦的朋友們與我們共同攜手,將真正的中華武學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
 

   形意門不傳之秘--------【通天撼靈大法】共分三步練法,現分述如下
 

   第一步易筋大法。
 

   易筋之法的訓練是在站樁求整的相對靜止中獲取的,在間架配備得當後,可以加上雙肘向前下方螺旋滾壓,使大臂內側之筋膜繃拉而起(用手觸摸即可感知),同時沉肩撐肘,頭頂項豎,即可把頸筋繃起。臀部下坐,軀幹正直,會使脊柱兩側之豎脊肌的筋膜上下對拉,漲腕撐指的要領則使小臂內側之筋膜騰起,十指抓地,雙膝撐拔可使小腿及腳麵筋膜騰起,這樣渾身之筋膜在肌肉放長運動的牽引下,全處於繃拉狀態,由於骨架整體均衡的支撐,關節之間的間隙會加大,從而促進肌肉,筋膜的伸長度,使肌肉纖維,筋膜在運動中獲得精壯的成長,薌齋先生早在1926得的遺著【意拳正軌】中提出『筋長力大』的教義。習者可自身檢驗,如果全身肌肉筋膜均成拉伸狀態,可讓夥伴用力拍自己的樁形,其結果是自身如一彈簧整體均會產生壓縮和反彈,而且用力越大,反彈力越強。從而證明出間架配備和質量是否過關。這種感覺的初期由於筋膜受力而極其勞累酸痛難支,但是這一階段又是最長功夫的階段,故必須忍耐苦耗,待運動量能夠適應後,可任意抱一樁形,讓夥伴撞擊,體會樁架似鐵的感覺。從而深入了解肌肉運動的效果,事實上肌肉的拉伸運動並不能完全使筋獲得最大拉伸量,只有骨骼角度支撐達到了最合理的定位,才能使筋膜的拉伸達到極限,而筋膜挑起之狀態,謂之『遍體筋撐彈簧似』,筋膜的極限拉伸又可促使肌肉纖維獲得更大的拉伸長度。
 

   筋膜與肌肉共同放長後,由於人體內的後天殘餘拙力的作用,肌肉的某些部位如三角肌,肱二頭肌,胸大肌,斜方肌都會產生一定的僵緊狀態,這些部位的肌肉緊張會束縛人體肌肉的長度拉伸,並且極易引起其他肌肉的緊張和橫隔肌的發緊,所以必須認識到,肌肉的放長和筋膜的騰起應該是同步的。因而當筋膜騰起後,我們要注意檢查肌肉纖維是否放鬆拉長,如果肌肉緊張,應放棄筋膜繼續騰起的運動,用意識去引導肌肉的放鬆,使肌肉不再發緊。保持此狀態後,再去調動筋膜拉量與肌肉的拉伸。因爲肌肉的放鬆拉長能使筋膜的彈性加大,否則,雖然筋膜會被騰起,但是缺乏彈性,尤其是關節由於肌肉的緊張會失去樞紐的運轉靈活。雖然如此,一些習者仍以此法站樁,較技。但是往往因爲抱樁死上,把肌肉,筋膜拉得過死而被靈活的對手擊敗。這樣就失去了薌齋先生所云『如伸縮不正之彈簧』的本意。當渾身筋膜全部處於繃拉狀態後,爲了身體在技擊中的功能效果,就必須在各種試力中去求得肌肉,筋膜的鬆緊運動.從松中拉緊,緊中放鬆的拉長,收縮中獲得動能及勢能的轉化,這樣通過關節的張縮及的撐抱進行『揉筋訓練』(『揉筋訓練』見【六面整體渾元力科學訓練教程】一書),目的是體會感知力和神經系統的判斷能力.我們在實戰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手,而且每個對手都有自己獨到的風格,所以僅憑『一樁在手,天下無敵』的主觀臆想,勢必會在實踐中栽跟頭。試力是發力和格鬥技術的一種手段,也是體會動態平衡的根本所在。我們在任何一種形式下是否能夠保證筋膜,肌肉的彈性放長,收縮也是試力的重要目的。
 

   上肢的筋膜獲得彈性收縮後並不能證明我們已經達到了易筋的狀態,因爲下肢的筋膜全部被調動起來,僅用丁八步是解決不了的,下肢肌肉,筋膜均比上肢粗壯,故必須進行大步的試力才能夠調動起來。大步試力與小步試力不同之處在於大步是開胯,揉筋訓練,小步是掖胯勒胯訓練。我們以伏虎樁爲例,前膝在一條直線上,然後身體後靠下落,使胯低於雙膝並極力向地面下坐,一直到無法下落爲止。然後以胯催身向前移動,此時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後待胯部移至不能繼續運動之際再把重心提至與雙膝成一條直線。這種運動的形成是通過胯關節的最大移動來調動下肢筋膜的拉伸極限,從而使下肢筋膜也如上肢一樣具備極高的彈性。下肢的筋膜訓練意義是爲了在格鬥中步法的迅猛和靈活,並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功力和體能。大家都知道,整體力的釋放來源於下肢與地面磨擦的反作用力,如果下肢筋膜的拉伸量大,那麼在實作中以步過人能力就會大大增強。薌齋先生之弟子張思彤先生的拉伸量極大,其大步試力,發力可以讓臀部擦及地面而行,且靈活異常。這就是對下肢筋膜拉伸訓練獲得的生理極限,從而配合上肢做出巨大的彈簧力。
 

   揉筋之法是易筋的動態形式,發力,實作是易筋的具體體認的應用。遍觀我國有成就的形意名手,通過見及參閱留傳的遺照,均是通過易筋之法而獲得無堅不摧的爆發透力和敦實雄厚的整體勁力。

  

   第二步易骨大法。
 

   易骨之法是繼易筋之後由肌肉表層深入骨骼的訓練方法。當肌肉的拉伸長度和筋膜的生理放長均已達到生理極限後,由於人體的構造與脊椎動物並無二致。肌肉就會在放長拉伸狀態下松馳下來,而且由於長期的功法訓練和格鬥訓練,人體的肌肉運動總是隨著骨骼螺旋運動的,這種擰轉的螺旋形式造就了肌肉與骨骼的摩擦動力。從而使骨骼運動成爲間架支撐,發力擊打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爲肌肉是運動的動力源,當肌肉放長後松馳下來,其對骨骼的制約作用相對減小,由於肌肉的放鬆,又是在螺旋中運動的,勢必形成肌肉與骨骼的易骨狀態。我們觀察老虎,貓等動物,其運動形式是以關節爲樞紐的螺旋方式趨動骨架一體,而肌肉放長就象一件衣服掛在身體上,當我們去撕摸它的身體並揉搓時會發現貓的皮膚肌肉十分鬆軟,可以與骨骼產生相對位移,而如果抓住貓的背部並用力打它一下,貓會疼痛欲跑,這時明顯的感覺貓的骨骼在動,因爲它的皮肉是被抓住固定的。

 
   修習易骨之法重在樁法中認求證。在站樁中各部位要領調配以後,雙肘雙膝在保證撐拔狀態下體會小臂如搭在一窗台或欄杆上休息,而肌肉因爲不受任何外力保持極松的狀態接收地心引力。同時胸部,腹部,大腿,小腿全部被重力吸引而使肌肉搭在骨頭上,但是骨架又必須爲了維持樁形而與肌肉下墜形成相反的上拔運動。由此整體的肌肉下墜與上拔形成相互平均的矛盾力,尤其關鍵的是利用脊柱向後向上的靠拔來維持間架的支撐與地心重力相抗效果更佳,薌齋先生形容此狀態爲『玉樹掛寶衣』並在遺作中進一步說明爲『渾身肌肉掛青霄』。
 

   爲進一步體會易骨狀態的功中模式,可操習大式『金龜出水試力』或『揉筋大法』(見【盧氏結構科學訓練教程】或【六面整體渾元力】)進行體認,因爲它們的訓練方式是關節螺旋運動帶動軀幹的上下升降,故更能明顯體會出肌肉與骨骼形成的滾動磨擦力,當手臂高舉,身體下落之際,切記不可用力,因爲有了關節的極限拉伸量,下落會形成自然狀態,當關節旋轉之際,身體的起落就會發現肌肉與骨骼的磨擦現象。被習此法可讓夥伴先用雙手分別置於練者胸背部並壓緊,然後做大式『金龜出水』或『揉筋大法』。由於肌肉被固定不動,故做起伏之際這種磨擦感覺就會更加明顯。再讓夥伴抓住雙臂做,手臂肌肉也會因被固定而形成骨骼的搓動。繼而體會大腿,小腿等部位。操習易骨之功法應分段體認,待其中一段有所體認之後,再找其他部位。需要說明的是沒有身體的根本放鬆是產生不了脫骨狀態的。而站樁,試力,發力的松沉體現則是易骨的入門基礎。
 

   第三部易髓大法。
 

   經過長期的易骨訓練可使骨骼密質增厚,骨變粗大,而骨面肌肉鬆軟下垂,其骨小梁根據張力和壓力的變化更加整齊和規律,這是由於骨的新陳代謝加強,骨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從而在形態結構上產生良好的結果。隨著形態結構的變化,骨變得更加粗壯和堅固,在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都有明顯的提高。原傳形意拳的易骨之法就是利用整體骨架的有序組合,重新建立一種在關節螺旋運動中的整體骨架運動,從而形成用骨頭打人的強勁重效爆發功能。隨著骨肉的脫離,骨骼就能夠不受肌肉的束縛而形成整體的運動形式。由於骨骼不受肌肉的動力牽引,將會進行各種動態模式,從而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和貯藏營養。人體骨髓功能的改變會使人體的生理功能獲得極大的改善,就會具備極其良好的精神狀態的身體素質,這也是易髓的道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