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5 [; X5 j
0 @! k2 P$ m8 | 東漢楊震,以清正廉潔聞名遐邇。在他被任命爲東萊太守的赴任途中,經過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從前推薦的拔尖人才。王密爲感謝推挽之恩,這天晚上,懷揣十斤金子,特意前來拜見楊震。楊震對王密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爲什麼呢?』王密知道老師指的是什麼意思,急忙聲明,金子是自己的俸祿所得,絕非貪賄所爲,敬奉老師只爲聊表寸心,況且深更半夜,這事無人知曉。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知道的呢!』王密一聽,明白自己做錯了,趕忙向老師道一聲『對不起』,提著金子回去了。(司馬光【資治通鑑】)
+ r# A6 D2 `# C% l. c
4 v- `1 B4 B1 u# R" i, U 楊震因此名聲大噪,成爲一個拒腐蝕永不沾的楷模。萊州、昌邑等地,都建有紀念他的『四知廟』或『四知堂』。楊門子孫,都在衣服上繡有『四知』字樣,嚴守祖訓。楊震的老朋友中,有人想勸他爲子孫置辦點產業,楊震不肯,說:『讓後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把這個「產業」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4 H3 P3 o/ [- @1 {
& Q0 q7 ]" D( D5 K! @
而王密,反倒成了一個送禮的典型,從此史無所載,沒有了消息。
" _! s; d s' R7 o
2 J0 Z# r+ ~% o- H# A* f0 k 這件事,楊震做得當然無可挑剔,但往前捋一捋的話,王密其實也無可厚非。他被舉薦之前,沒有賄賂楊震。楊震出於公心,認爲王密是個人才,提拔他當了縣令,王密也沒給恩師丁點錢物。直到楊震恰巧路過他的一畝三分地,王密才提了錢物來感謝老師,不是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麼?這與當今的一些人,專在提拔之前跑官買官,以錢財鋪路,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楊震不要王密的禮物,固然表現出高風亮節,而王密在楊震推薦選拔自己時不跑不送,也值得讚揚。在老師拒絕自己的時候,王密雖然說了一句『無人知曉』,但那不過是想動員老師收下禮物,而當被嚴詞拒絕後,王密適可而止,分寸與火候都掌握得恰如其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就改,不是也值得提倡嗎?9 M# f/ e5 ~* `- \3 H' [# V4 Q
7 S/ ?" ^ }$ F0 k& Q
小結:第一,王密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雖然身在官場,深諳當了官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但決不走歪門邪道,靠真本事吃飯;第二,王密是一個有情有意的人,當得知恩師經過自己的地盤時,趕緊上門拜訪。不像有些人,把別人當成敲門磚,一旦目的達到,良心就叫狗叼走了,什麼恩人、恩情,早就拋到腦後去了。況且王密所管轄的昌邑,與楊震的萊州根本構不成上下級關係,我王密犯不著去巴結你楊震。有這些金子,不如去送給自己的頂頭上司爲好。第三,王密做事很注意有理有節。送金子給老師,趁著月黑風高之時,爲的是怕給以清正廉潔聞名的老師臉上抹黑。當遭到老師拒絕時,又不胡攪蠻纏,死皮賴臉。老師要了更好,不要,也不勉強,趕緊走人了事。此三條,王密做得有何不妥呢?
8 h& K( X: ^& A
3 R% S% j4 V# B; t0 N 我忽然冒出一個念頭:楊震的境界當然是高的,但如果我們號召以楊震爲榜樣,在目前,有幾個幹部能夠做得到呢?因此不妨退而求其次,先向王密學習學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