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西安晚報
【伯牙絕弦】
近日讀文章【琴之趣】,是說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我發現作者有一小疏漏:即誤以伯牙爲俞伯牙了,且行文中多次提到。譬如,『俞伯牙爲什麼會有如此高超的琴藝呢?』『俞伯牙身處荒島,不知如何度日』等等。事實上,此伯牙,而非俞伯牙。
【呂氏春秋・本味】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東漢高誘對之註解時明確指出:『伯姓牙名,或作雅;鍾氏期名,子皆通稱。悉楚人也。』【荀子・勸學篇】說:『昔日觚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伯牙是當時的古琴名師,技藝高妙,馬爲聽琴竟然忘了吃草料。【琴操】【樂府題解】均記有伯牙向連成先生學琴的故事。以上文獻所述,皆直指伯牙。現代的【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姓在上古時期就有。一些人以爲周武王時誓不食周粟的伯夷,以及秦穆公時的相馬專家伯樂都姓伯,不確。不過,屢進讒言陷害伍子胥的伯翰盼伯姓,查史料,其祖伯州犁,其父名伯郄宛。總之,伯在當時是個普通的姓。
那麼爲什麼伯牙成了俞伯牙呢?這是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姓俞名瑞,字伯牙』。然而,這又不能全怪馮夢龍,事情另有原委。史志載,鍾子期爲漢陽集賢村人氏,鄉民以子期爲榮。當地口耳相傳著這樣一句俚語:『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直至今日,知音故事仍是漢陽特有的文化積澱,冠以『知音』之名的道路、建築物比比皆是。明代,馮夢龍編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漢陽探源訪佚,由於漢陽話『子期遇伯牙』中的『遇』與『俞』讀音相同,且都是去聲,馮夢龍可能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誤聽爲『子期俞伯牙,千古傳知音。』,伯牙也就成了馮夢龍筆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由於【警世通言】流傳廣泛,俞伯牙這名字就越傳越遠,於是,以訛傳訛了。
我久居漢陽,遇、俞二字讀音確實難辨,鄉人口音重,讀時音調還會尖聲上揚,很有特點。所以,作爲蘇州人的馮夢龍當時不聽走音才怪。至於『名瑞,字伯牙』者,當爲『小說家言』無疑。
以爲伯牙即俞伯牙,連文化人亦被誤導了。這點疏漏倘不指出,伯牙戴著『俞伯牙』的帽子,恐怕永世不得『正名』了。(苗連貴)
來源: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