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日報 巫新華(前)和新疆策勒縣文物保護工作者一同描述新發現的古城遺址的概貌諦祿社記者 沈橋攝
記者王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告訴記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與新疆策勒縣文物保護工作者本月中旬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進行文物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一處具有漢式風格的『高等級』古城遺址。『這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迄今發現的最爲完整的古城遺址,這個古城不排除就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中「渠勒國」的可能。』
古城位於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城北的沙漠深處,大部分已被流沙掩埋。古城大致呈南北向坐落,形制布局爲四重城牆結構。其中,最內層城牆東西寬14.6米,南北長17.8米,厚1米。東南角有一處木骨蘆葦牆的附屬建築。第二重牆構成內城,至少可以看到有兩間建築遺蹟。東北角連接處有大量建築遺蹟出露地表,在地表可以看到倒塌的建築支撐柱和紅色的陶器殘片。內城外矩形圍繞著較寬的第三重牆――『林蔭道』,東側寬6.4米,南側寬3.7米、西側寬3.6米,南部無遺蹟外露,樹種爲沙棗樹和楊樹。林蔭道外部約100米處還分布有用沙棗、紅柳樹枝構築的籬笆牆。『林蔭道』最外側一道是第四重牆――蘆葦耙子牆。
巫新華認爲,此次發現的古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古城遺址調查中發現的最完整古城。『古城形制非常完整,而且規格很高,從各種跡象推斷,很有可能是較早時期的一個軍鎮,或者是有一定地位的某個綠洲聚落的首領級人物的居所。』
參與調查的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唐自華博士採集了古城牆體內的草木根莖和內牆裡的紅柳枝、胡楊木等樣品,將在北京進行碳14年代檢測以確定準確年限。初步測算,古城遺址內城面積至少有4000平方米,而遺址區的分布面積超過65000平方米。唐自華博士認爲:從建城過程中消耗的胡楊、紅柳,以及遺址區的分布面積來分析,當時一定有豐富的並可持續的水源來保證這個區域的生存、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