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4|回覆: 0

古代墓碑『防盜』文字五花八門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4-9 1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廣州日報
中國碑石文化源遠流長,各類墓碑猶如一部部 『另類』史書,不僅浩如煙海,而且博大深邃。出於反盜墓的目的,古人曾想出各種招數,諸如伏弩、懸劍的機關絕殺,屍毒、咒語的旁門左道以及曹操『七十二疑冢』一類的障眼虛葬。墓碑上五花八門的『防盜』文字,更成爲一種『另類』的文化現象,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幾類。 
  碑背刻文『哭窮』類:
  白楸之棺,瓦器不藏
  墓,民間又叫墳,但墓與墳之間在早期是有嚴格區別的。先秦時,不封不樹、不留地面標記的才叫『墓』,意即『沒』,埋到地下就沒有了,這是古人下葬的本意。後來,當古人把『墓』理解爲諧音『慕』、認爲是『孝子所思慕之處』時,墓上便堆起封土,出現了『墳頭』。俗話所說的『有墳頭好哭』,就是這種葬俗的反映。
  墳頭的出現,可以說是古代中國喪葬觀念的分水嶺,隨之厚葬之風漸起。所謂厚葬,就是事死如事生,給死者隨葬一些好吃好用好玩的東西,民間稱之爲『寶物』。墓中葬寶,成爲利慾薰心的盜墓賊猖狂盜墓的緣由之一。
  既然盜墓是因厚葬而起,『哭窮』自然是防止盜墓的最好辦法,於是有人提出了『薄葬』的口號,以絕盜墓賊的非分之想。古代提倡薄葬最著名的大人物之一,當是漢末魏王曹操,曹操在生前便留下遺囑,要求死後 『無藏金玉珍寶』。這話表面上是當做家訓、說給其兒孫們聽的,實際上是告訴盜墓賊,請你們不要惦記我曹操的墳墓,裡面沒有隨葬品,沒啥好東西,不值得挖。
  漢魏時,還真的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這類文字。據【荊州記】記載,魏徵南將軍張詹死後,葬在冠軍縣東(今河南鄧州市境內),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
  古代有條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質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檔的棺材。張詹墓碑銘文的意思很明顯:我是薄葬,棺材是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縷玉衣,不要說金銀財寶,連銅器、鐵器,甚至瓦器也沒有隨葬。所以啊,希望後世盜墓兄弟別惦記著,讓我不得安寧!
  如此哭窮,不少盜墓賊信以爲真,長期沒有盜墓賊光顧張詹的墓。即便在晉末『八王之亂』期間、民間盜墓之風特別嚴重之際,張詹的墓也未遭挖掘,一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被盜了。
  當時正遇饑荒年,饑民可不管張詹的哭窮是真是假,先挖開再說。打開墓室後,饑民大喜過望,眼前是十分豪華的墓穴和高檔的棺材,裡面藏滿了寶物:『金、銀、錫、銅之器燦然畢備,有二朱漆棺槨,棺前垂竹薄簾,金釘釘之。』連釘棺材的釘子都是用金質的,可想張詹隨葬寶物價值之巨大。
  墓道塞石刻『告示』類:
  楚古屍王通於,毋金玉器後
  1949年後考古中發現的最有意思一方反盜墓碑石,出自徐州龜山漢墓,墓主是劉注夫婦。
  劉注是西漢第六代楚王。該墓是1981年2月,當地人開山採石時發現的,後由南京博物院會同當地主管部門,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清理南墓道時,在道西口第一列上部的塞石前端,發現刻有文字,有9行,縱向排列,每行4至7字不等,總共48個字――
  第百上石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郭 不布瓦鼎 盛器令群 臣已葬去服 毋金玉器後 世賢大夫幸 視此書 目此也仁者悲之
  研讀後發現,這些文字應是第二代楚王(屍王)劉郢提出的『薄葬』遺訓,這些文字的核心意思,大概可以這樣理解:後世各位賢能的大夫,我向上天發誓,我的墓里沒有隨葬金銀珠玉這些寶物,就是一副棺材。你們如果有幸看到這段文字,心裡也應該爲此難過的,生出同情。
  漢代『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劉注不可能真會薄葬,他將祖宗的『遺訓』刻於封閉自己墓道的前端塞石上,實是想給盜墓賊發『告示』,告訴盜墓賊,我雖然是第六代楚王,但我沒有豐厚的隨葬品,請不要來盜我的墓!
  可是,劉注的『告示』並未阻止住盜墓賊。從考古中發現,此墓早被古代盜墓賊盜了不止一次。據現場殘存的錢幣推測,最早一次盜墓,應該發生在王莽篡位時期,此時距劉注下葬僅百餘年。
  由於塞石很大很沉,徐州這幫古代盜墓賊想出一個奇招,在塞石前端鑿出孔洞,即農村人常說的『牛鼻子眼』,然後拴上繩索,用牛將之一塊塊拖出,然後從墓道鑽進墓室,盜出大批隨葬寶物。所以,雖然劉注夫婦墓的墓室多達15間,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堪稱地下宮殿,但考古人員最後並未從中發掘出多少隨葬品,僅有南墓道里口的三個耳室保存完好,而這是因有一列塞石擋在前面,不便盜走。
  碑石刻文詛咒類:
  諸敢發我丘,者令絕毋戶
  上面這些希望盜墓賊不要光顧的碑刻文字,顯得文縐縐的,說得較含蓄。有一類就不客氣了,以咒罵的語言,直接警告盜墓賊。世界上最著名的『反盜墓咒語』,應該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金字塔)里的一句話――
  誰要是干擾了法老的安寧死亡就會降臨到他的頭上
  在中國,也有這樣令人生畏的『反盜墓咒語』刻石。山東金鄉縣便曾出土兩塊這樣的漢代刻石,專業術語稱爲『禳盜刻石』,現藏於濟寧市博物館內。
  第一塊禳盜刻石出土於1980年,發現於該縣境內的魚山村。這是塊位於山坡上一座墓前的壓檻石。十分遺憾的是,墓室被當地開山採石的民工徹底毀掉了。據民工說,此墓中出土的還有銅錢和陶罐等,但墓主信息無從考證。刻石的文字經校讀後,應該有138個字,前面幾行是這樣――
  諸敢發我丘 者令絕毋戶 後疾設不詳 者使絕毋戶 後毋諫賣人 毋效狸人使……
  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意思是:誰敢盜我的墓,我就叫他斷子絕孫,即使無意破壞了我的墓,也會遭到報應,希望不要出賣我,不要把這告訴別人……
  此刻石出土後,當地一郭姓村民曾將刻文抄了下來,並與發現的石工談好價錢買下,但後來他又把這塊刻石毀了。現存殘石長41厘米,寬35厘米,厚23.5厘米,是從一堆料石中找出來的,全部碎塊至今也未找齊。
  距第一塊禳盜刻石發現十年後的1990年3月,當地文物部門又徵集到了一塊禳盜刻石。遺憾的是,這塊刻石也被破壞了,石工在搬運中,嫌其過於厚重,將石背敲去大半。搬運回家後,石工也未將之當做珍貴文物,隨便放在院內牆角的亂石一起,直到被文物部門發現。刻石上殘存字跡,共有8行――
  □□使犯□ □罪天利之居 欲孝思貞廉 率眾爲善天利 之身禮毛■父 母所生慎毋 毀傷天利之分 □□□□□(原文如此,新浪科技注)
  這則刻文告誡世人不要去犯罪,要多做好事。其表述的語氣比第一塊刻石要溫柔,但其核心意思也是希望盜墓賊不要盜其墓。
  立碑提醒警告類:
  此墳已被掘九次,請勿再光顧
  實際上,想借人文的方式,通過心理施壓,讓盜墓賊放棄盜墓,這個願望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果說古代盜墓賊還講點良心的話,到近現代已沒有幾個人會考慮心理上的不安了。
  筆者剛出版拙著【民國盜墓史】中,便記述了民國年間發生的許多稀奇古怪的盜墓現象。民國年間全國有很多盜墓中心,其中數洛陽一帶盜墓最爲瘋狂,現在盜墓賊常使用的盜墓利器『洛陽鏟』,就是因洛陽盜墓賊最擅使用而得名的。
  洛陽是中國著名古都之一,城北的邙山是古人眼裡的風水寶地,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的說法。因爲墓葬多,滋生出的盜墓賊歷代不絕。民國年間,當地有好多遊手好閒的小混混,吃、喝、嫖、賭、吸樣樣來,其收入來源全靠盜墓。
  洛陽盜墓賊無孔不入,防不勝防。當年洛陽盜墓瘋狂到什麼程度呢?有一個現象可以說明,一般地方的人家只有在清明節這樣的時候,才會想到上墳掃墓。而在當年的洛陽,家住城內的墓主家屬,時不時要去上墳,看看祖墳是否被盜,時人形容到鄉下修墳護墓的人是『絡繹不絕』。
  如此盜墓令墓主家屬頭痛不已,最後有的人家想出了一個法子,在墓前立碑,提醒盜墓賊不要再挖了。在洛陽老城東白馬寺鎮唐寺門村與北窯村之間,有一史姓有錢人家的祖墳被盜尤慘,這邊修好,那邊被挖。無奈之下,史家子孫在墓地上立一塊石碑,上刻:『此墳已被掘九次,請勿再光顧』。
  如此墓碑,不能不說是中國墓葬史上最爲另類的一塊了。但這樣的『友情提醒』根本不起作用,之後史家的祖墳還是有盜墓賊光顧。
        來源:廣州日報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