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0|回覆: 0

[古代科技] 中國果樹栽培史(2)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7-29 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花卉網
栽培技術  實生繁殖是人類開始栽培果樹時首先採用的方法。但古代人民早就觀察到許多果樹經實生繁殖後會產生劣變現象,如【齊民要術】注稱:『每梨有十許子,唯二子生梨,余皆生杜』;柰和林檎『種之雖生,而味不佳』等。在南北朝時期實生繁殖法僅有:選擇地應用於少數幾種變異較小的果樹如板栗、桃等。自根營養繁殖法在漢代文獻中已見記載。南北朝時期大部分果樹採用分株、壓條和扦插方法繁殖。這一時期嫁接繁殖技術也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可稱爲1400多年前古代農業技術發展上的一大成就。當時已知嫁接繁殖可以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和提早結果;並知宜從『美梨』上選取向陽的枝條充作接穗,用作接穗的枝條的著生部位不同,可影響嫁接苗長成後的樹形和結果年齡的早遲;同時,所用砧木的樹種不同,對嫁接苗也會產生不同影響;嫁接時間則以『梨葉微動』(萌發)時爲宜。對具體操作方法,當時已注意到『木邊向木,皮還近皮』,即做到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密接,接後要封土,保持濕潤,以利於成活。至唐代末年,又進一步認識到嫁接親和力取決於砧木與接穗間的親緣關係。『砧』這一名稱也是這一時期的文獻中首次提出的。宋、元之際,枝接有多種多樣的操作方法,此外還出現了芽接。



    在果樹疏花、修剪、防治蟲害等方面,古代也創造了許多可貴的經驗。如南北朝時已注意到果樹開花過多與座果率之間存在矛盾。對棗樹採取了『以杖擊其枝間,振去狂花』的措施,認爲:『不打,花繁,不實不成。』此外,還創造了用斧背擊傷果樹皮,阻礙養分分流下行,以提高座果率的『嫁棗法』,可說是現代疏果和環狀剝皮技術的起源。關於果樹修剪,較早的見於宋代【橘錄】中有關柑橘修剪的簡要敘述,指出修剪是『刪其繁枝之不能華(花)實者』,目的在於『以通風日,以長新枝』。【南方草木狀】中載有利用驚蟻防治柑橘害蟲的方法,說明利用生物防治法消滅果樹害蟲,在中國已有千年以上歷史。唐代文獻中首次記載了用人工鉤殺法防治天牛一類害蟲的方法。宋代又創造了類似今日套袋的方法,用以防治害蟲。在果樹防寒防凍方面,南北朝有冬季葡萄埋蔓,板栗幼苗『裹草』,以及熏煙防霜等方法。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