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文化遺產網 珠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但它究竟起源於何時,由於珠算史料其缺乏,珠算史家們說法不一。根據已有珠算史料,綜合各家之言,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萌於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計數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數字,然後根據五升十進位原理進行計算。我國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備的10進位記數系統。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用來計算的圓珠便是西周時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遠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
二、始於秦漢。最早出現『珠算』一詞的,是東漢徐岳所著【數術記遺】。書中一共記載了我國漢代以前的十四種算法及算具,即積算、太一、兩儀、三才、五行、八卦、九宮、運籌、了知、成數、把頭、龜算、珠算、計算。其是對『珠算』方法的記載原文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種『珠算』被稱爲『游泳算板』,它與現在所使用的算盤有所不同,但其計算原理已是五升十進位,所以可視爲現代算盤的前身。
三、成於唐宋。現今所使用的這種算盤何時開始出現呢?根據現有史料推斷,至遲在宋代已出現現在所使用的這種算盤。
史料一: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觀二年,即1108年,河北省巨鹿縣故城因黃河泛濫而被湮沒。1921年7月,前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派員前往巨鹿三明寺故址發掘,獲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碗箸、盆、石硯、圍棋子、算盤子等到二百多件,其中掘得算盤珠一顆,此珠木質,扁圓形,與如今通用的算盤珠大小相仿,只稍扁,這顆算珠現由北京歷史博物館收藏。
史料二: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著名作品。這幅畫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東京汴京城內人民的生活、生產、商業貿易以及集鎮、農村的真實面貌。在接近全圖的最後部分,也即畫卷的最左端有一家稱作『趙太丞家』的藥鋪的櫃檯上放著一架算盤。
【清明上河圖】雖出於宋代,但這幅畫中所表現的算盤,必然是在這張畫完成相當長的年代以前,早就出現了的東西。北宋之前五十三年是戰亂頻繁的五代十國,在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的情況下,還談得上什麼科學技術的發展呢?因此可以推斷【清明上河圖】中的算盤顯然是在唐末以前便已經出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