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46|回覆: 0

[論史] 歷史上秦滅六國戰爭: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4)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8-11-7 0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秦軍追擊燕殘部到遼東,由於地方偏遠,對全局關係不大,即把兵力轉用於對楚作戰。經過3年左右時間,秦對楚戰爭勝利結束,又轉用兵力,由將軍王賁指揮,進攻遼東。燕軍無力應戰,燕王喜被秦軍俘虜。秦又立即轉移兵力,攻擊代郡,趙嘉率部雖力戰,終於不免失敗,悲憤自殺。
   
    滅齊之戰爭
   
    齊經過燕軍進占,元氣大爲損耗,以至沒有力量參與東方各國與秦國縱橫捭闔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在秦軍並滅趙、韓、燕、魏、楚戰爭時期,齊國一直置身度外,坐視各國滅亡。過去當秦趙長平之戰的關鍵時刻,趙向齊請求援助軍糧,有政治遠見的周子曾向齊王說:『且趙之與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力主積極援趙。齊王競沒有接受這一具有戰略遠見的建議,爾後各諸侯國雖幾度聯合對秦作戰,齊都避免參加,或者參戰不力,企圖討好於秦。
   
    齊王建繼位40餘年,三晉、楚、燕與秦戰爭連綿不斷,齊由於與秦沒有共同邊界,未被攻擊,上下宴然,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不備兵革,不修戰備,政治上達驚人的麻木程度。齊王建本人昏庸無能,齊相國後勝又是一個貪財無厭之徒,秦多年來用重金賄賂後勝,後勝就爲秦遠交近攻的策略效勞,終日規勸齊王建臣服於秦,朝野上下已無絲毫鬥志。所以儘管秦滅六國時,齊還擁有70餘座城邑,但仍不堪一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賁統帥的軍隊,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齊則毫無作戰準備,竟無應戰之兵。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齊王建也就不戰而降。齊王建被送於共這個地方,餓死於松柏之間。這個貪圖享受、喪失國家的亡國之君,得到應有的下場。
   
    秦統一六國戰爭的勝利,是由於秦國在戰爭中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秦王政在位時期,國力富強,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供應戰爭,在戰略上處於進攻態勢,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繼滅掉諸國。在戰術上,秦國執行了由近及遠,先弱後強的方針,首先滅掉了毗鄰的弱國韓趙,然後中央突破,攻燕滅魏,解除了北方的後顧之憂。最後消滅兩翼的強敵齊楚,這種戰術運用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在具體戰役中,秦國運用策略正確,如在滅韓趙的戰爭中,根據具體情況,而不是完全機械地按『先取韓以恐他國』的既定方針,而是機動靈活,趙有機可乘則先攻趙,韓可攻則滅韓。滅楚戰役是在檢討了攻楚失策後,根據楚國實力集中優勢兵力攻楚而取勝的。攻打齊國避實就虛,出奇制勝。相反,六國方面勢力弱小,在戰略上又不能聯合,各自爲戰,根本不能阻擋秦國的進攻,戰爭中消極防禦,被動挨打,以至一個個被秦國滅亡。
   
    評析
   
    春戰國之末,秦始皇以氣吞山河之志,用不到20年時間,並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550多年的戰亂局面,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這個大帝國對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使中國古代社會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
   
    歷史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偶然寓於必然之中。自古以來,史學界對於秦兼併六國,遠非眾口皆碑。讚譽之詞有之;痛惜六國之亡也有之。秦之統一六國決不是天賜,六國的逐一滅亡也決非偶然。
   
    【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最初雖然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但最後終於贏得了全國的支持。人心的向背決定著天下的興亡,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
   
    儘管孝公死後,商鞅即被舊奴隸主貴族處死,然而由於商鞅變法徹底,新法已深入社會各階層,特別是代表社會進步力量主流的新興地主階級衷心擁護變法圖強,野蠻的舊奴隸主制漸被廢除,奴隸越來越多地被解除身上的桎梏,平民可以論功行賞,可以自由開墾土地,民富國強冠於六國之首,因而,秦民願爲秦國效忠作戰。
   
    【秦自孝公之後,連續六世不斷開拓,秦已經占有地利的戰略優勢】
   
    秦由一個西戎小國開拓爲一個頭等強國,實非一日之功,經過六世王朝的奮戰才登上了七雄之首的寶座。秦孝公時,命商鞅伐魏,奪取了魏河西地區,隨後再奪占楚國之武關,將整個關中之地據爲己有。秦惠文王時,以張儀爲相,不動刀兵,遊說諸侯割地事秦,同時命司馬錯北滅義渠,南守漢中巴蜀,使秦國的疆域大增。昭王時期,白起統兵先後破諸國聯軍於伊闕、華陽,攻占楚首都郢。長平大戰前後,又占領魏、趙大片領土。至秦始皇即位之初,秦的疆域東達三川郡,南至黔中郡,北至上郡,中原地區之大部和南中國的西、中部地區已完全爲秦所有。這時各諸侯國與秦相比已顯得十分弱小,有的尚不及秦國的一郡之地。秦占有的這種地理上優越的戰略形勢,成爲其並滅六國最雄厚的物質基礎。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