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文化傳播網
『德之璽』爲一方螭鈕壽山石私印,通高6厘米,印石通體表面顏色爲深鐵灰色泛白,是一枚材質中等偏上的印料。因『垚』字在各種古文字工具書中均查不到甲骨、金文、小篆等古篆字的造型,但不能杜撰,自我作古,故此印擱置案頭數月,未敢動刀刊石。古代印論中云:篆刻者,七分篆,三分刻。這說明篆法的準確性是篆刻創作成敗的關鍵,遵循準確的篆刻至今仍是篆刻家創作的不二法門。
精通古文字和書法的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卜希D認爲,在目前的一些古文字工具書中如找不到相應的篆書字頭,甚至連通假字也解決不了的篆書字頭時,完全可以根據漢字六書之義進行造字,但不能脫離許慎的【說文解字】。前人也有造字的先例,近代著名書畫篆刻大師齊白石,著名古文字學家、中山大學教授商承祚都有過造字的經歷,值得我們借鑑。如甲骨文中找不到的字,可借用與時代靠近的金文字形,用甲骨文的筆意來寫;古璽文中找不到的字,可借鑑石鼓文或金文的字形和筆意進行糅合互融。這方『德之璽』,筆者借鑑了古璽的字法和章法,『垚』字化合了金文的筆意,釋讀採用回文布局,『』和『之』相對筆畫簡,『德』和『璽』相對筆畫繁,在方形印面中呈對角錯落布局,有效調節了章法的虛實。該印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兩處明顯的留紅,形成了呼應,右上角故意破邊殘缺,與左下角殘邊呼應,也是全印開窗透氣之處。此印多用單刀和復刀,沖切結合,得古意盎然、金石斑駁之趣。
從『德之璽』印中來析字,『垚』字,【說文・土部】:『垚,土高兒,從三土。凡之屬皆從。』非常用字,音yáo,現代漢語第二聲,古漢語中的解釋是:『垚』古同『堯』,土高的樣子。大概古人覺得很多『土』堆起來就是很高的意思。這是漢字中典型的三疊字――又稱之爲品字形漢字,是指由三個結構完全相同的獨體字疊成『品』字形的複合新字。顯然『』字與陰陽五行學中『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有關,又有多『土』之意。
爲什麼說『垚』字多用於人名呢?因爲在五行八卦中,有『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之說。而『垚』字多『土』,故能生『金』。從姓名學角度來分析,如果人名中沒有『土』的人,也許他(她)的生活乃至事業不一定會平坦,所以有人千方百計在姓名中安放一些『土』,而『』字裡面有三個『土』,這樣『』字常被用爲人名。 (彭一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