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33|回覆: 0

[論史] 北宋經制西北民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5)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1-12-9 10: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由以上可見,北宋對西北民族地區的經制過程,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對當地森林資源的大肆掠奪、毀壞的過程,是長期的、大面積的毀草開荒、以農廢牧的過程。森林生態系統作爲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的核心,其很強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風固沙的功能爲農牧業的生產發展提供最爲重要的環境條件。北宋這種對森林資源的大規模破壞,必然造成生態系統的惡化,氣溫升高,雨量減少,不僅嚴重影響農牧業的生產發展,更重要的是造成氣候失調,生產力大幅度下降,風、旱、水災頻頻出現。而北宋以各種方式對民族地區草場的大面積開墾,一方面使西北民族地區日益失去牧業基地,以致北宋市馬、招馬之處不得不逐漸西移,乃至馬源越來越少,國防力量相應逐漸削弱,最終敗於金人的鐵蹄之下。另一方面,這種盲目的、短視的做法,雖在短期內能得到少量糧食,但必然帶來農牧兩敗、一損俱損的惡果。因西北民族地區處於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者的接壤交匯之外,大部分地區山高地寒,並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只有較耐乾旱、寒冷的草原生態系統才能適應這種環境,並對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使之不易過分乾燥,土壤風蝕、沙化不致太嚴重。況軍事性的屯田、營田以其落後性、浪費性,只是爲了一時利益而向自然索取,而非建設性的,從而在當時不僅常常出現『歲入無幾』、乃至『入不償費』的情況,而且這種只顧眼前利益而消耗土地肥力的作法,只能導致越廣種越薄收、越薄收越廣種,水土流失和乾旱越來越嚴重、地力越來越下降的惡性循環。  


    下面僅就【宋史】及湯開建、劉建麗輯校【宋代吐蕃史料集】(一)中西北民族地區從北宋開始到南宋中期的水、旱、蝗等自然災害統計如下:
  
  
乾德二年(964年)六月,秦州等關西諸州蝗。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八月,秦州大水。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七月,延州,鹿阝州大水。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七月,關、陝諸州大水。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九月,分阝 州蝗。  
淳化二年(991年),慶州旱。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五月,陝西諸州旱。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九月,秦州、鳳州大水。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陝西諸州飢。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陝西諸州飢。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月,保安軍大雨,以致黃河溢。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陝西諸州飢。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延州蕃部飢。  
天禧元年(1017年),陝西諸州蝗,民飢,鎮戎軍風暴害稼。  
天禧二年(1018年),陝西諸州旱。  
天聖三年(1025年)八月,陝西諸州軍旱蝗。  
天聖五年(1027年)七月,秦州大水。  
皇礻右 四年(1052年),鹿阝 州大水。  
治平四年(1067年),陝西諸州旱。  
熙寧三年(1070年),陝西諸州旱飢。  
熙寧七年(1074年),陝西沿邊秦鳳、熙河、涇原、環慶諸州皆旱。  
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洮西緣邊因去歲旱而餓死者甚眾。鹿阝、延、環慶路飢。  
崇寧元年(1102年),熙河諸州旱。  
大觀元年(1107年),秦鳳諸州旱。  
大觀三年(1121年),諸路蝗。  
宣和五年(1123年)秦鳳諸州旱。  
紹興三十年(1159年),階、成、鳳、西和州(今甘肅西和縣)旱。  
正降(金)五年(1160年),鎮戎、德順軍大風。  
淳熙元年(1174年),階、成、岷、鳳州大旱。  
淳熙五年(1178年),階州大水。  
淳熙十一年(1184年),西和州旱。  
淳熙十四年(1187年),階、成、鳳、西和州旱。  
紹熙二年(1191年),階、成、鳳、西和州大旱。  
明昌(金)四年(1193年),河州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