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95|回覆: 0

[論史] "葫蘆耳環"明代最流行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6-21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廣州日報
2010621104833273.jpg

圖爲浙江餘杭塘栖超山明墓出土的金累絲葫蘆耳環。

2010621104844608.jpg

圖爲江西南昌永和大隊明昭勇將軍戴賢墓出土的金折絲葫蘆耳環。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近年致力於古詩文名物及宋元明金銀器研究,著有【詩經名物新證】、【古詩文名物新證】、【終朝采藍――古名物尋微】等。

    耳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只是到了唐代卻似乎中斷,無論實物還是圖像,都很少見,遼宋以降,它才又興盛起來。元代格外重寶石,葫蘆、天茄、一珠,皆宜於裝寶,其時便很是風行,明代對此多有繼承,而又結合了金細工藝,因製作得更爲精緻細巧。

    明代耳飾可以別作兩類,其一耳環,其一耳墜。明王圻等編【三才圖會】在『內外命婦冠服』一項畫出『環』的式樣,可以代表明代耳環之一般。耳環用作簪戴的細彎鉤,明人稱作腳。典型的明式耳環簪戴起來彎腳露出很長,耳墜則否。一個開口的圓環,下綴可以搖盪的飾件,明人稱它作耳墜,耳墜簪戴不露腳。【金瓶梅詞話】第七十八回曰『玉樓帶的是環子,金蓮是青寶石墜子』,二者正區別得清楚。

    葫蘆耳環是明代耳環最爲流行的樣式,它從元代繼承而來,就基本造型來說,變化不大,但以添飾上蓋和托座而顯得更有意趣,――頂覆金瓜葉,中間二珠相綴若葫蘆,亞腰處是小金珠作成的圓環,下端又用金葉托底,明代葫蘆耳環的樣式,此爲梗概,不過以材質和製作工藝的不同而可以爭奇鬥勝。【天水冰山錄】『耳環耳墜』一項,葫蘆型耳環便列出多種,如金珠寶葫蘆耳環、金光葫蘆耳環、金折絲葫蘆耳環、金累絲葫蘆耳環、金葫蘆耳環等等。一對金制的光素實心葫蘆,即『金光葫蘆耳環』,小巧細緻已自可愛,若空心,則多把葫蘆打作六瓣、八瓣、十瓣的瓜棱,又或是金累絲的透空花球,兩兩相累,作成葫蘆,玲瓏之至。所謂『金折絲葫蘆耳環』,江西南昌永和大隊明昭勇將軍戴賢墓出土的這一對可以爲例。雖然它並不真的是『折絲』,而是用片材攢聚做出的『折絲』效果。當然也還可以用片材打制,然後鏨出紋理,看起來亦如『折絲』,只是重量要輕得多。此式耳環的簪戴,在丹麥國家博物館藏一幅明代王孺人容像中表現得分外真切。

    葫蘆耳環多與盛妝相配,明代畫像固其例證,明代墓葬中的情況也是如此。在浙江餘杭塘栖超山明墓,與葫蘆耳環同出的正是作爲盛妝的一副頭面。  揚之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