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0|回覆: 0

[史學] 呂振羽史學的始創性貢獻 (4)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12-27 1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七 呂著【中國政治思想史】是用馬克思主義系統研究中

   國思想發展的開山之作

  在中國,首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思想史的,是郭沫若。他對周易、詩、書以及卜辭、彝銘中思想資料的開創性探索,初步地揭開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面紗。而第一次系統完整地揭示出整個中國思想發展脈絡的,則是1937年出版的呂著【中國政治思想史】。這部著作批判的鋒芒主要指向當時的新生命派和托派,尤其是陶希聖的【中國政治思想史】。這些人當時也打著"歷史唯物主義"招牌搞思想史,但陶希聖等抹煞各派思想的階級實質,否認中國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具有很大的欺騙危害性。呂振羽參照馬克思【剩餘價值學術史】的編著方法,從整個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和全過程著眼,根據中國思想歷史發展的實際資料,來剖析和探索從殷商直至明清的中國政治思想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他指出:"我的編著的體裁,首先把中國史全過程劃分爲各個不同的社會階段,把每個階段又劃分爲其發展過程的各個時期;從各個社會階段和時期之各種階級及階層的構成上去論究政治思想的各流派,更把每個流派中各個思想家的思想作爲其自己的一個體系去論究"[17]。這比以往僅從形式主義出發去劃分思想派別,以及脫離社會孤立地談論思想,顯然深刻得多。

  呂振羽經過研究,把整個中國政治思想的發展清理成三條主要線索,即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沒落階級或階層的政治思想,被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呂振羽還指出,依於階級而分野的各種政治思想體系,又各有其作爲認識出發點的哲學基礎,由於統治階級脫離勞動實踐而剝削他人,故總是傾向唯心主義的觀念論;而被統治階級由於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他們的思想便不能不在作爲認識論的唯物論下面統一起來。從我們今天的認識看來,這樣的劃分不一定完全令人滿意。因爲社會存在的範圍,並非只限於階級,而包括更爲廣泛的內容。而歷史思想的內涵也遠爲複雜。但在30年代的當時,這種對中國古代思想的洞察與剖析,卻是極爲大膽而獨具創見的。比起封建的和資產階級的思想史著作,顯然更爲接近真理。

  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雖然重點在於揭示政治思想的發展脈絡,實際上卻爲整個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最初地清理出了一個井然有序的發展系統,從而成爲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哲學史開創時期的第一部系統著作,爲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八 我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史研究的開拓者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很多。最重要的國內問題,主要則有二個:一個是土地問題,這是當時的革命者所熟知的;另一個便是民族問題,誠如呂振羽指出的:"中國民族問題,從來還沒有系統研究過。"[18]因此直到40年代"我們對國內各民族,尤其對各少數民族歷史和現實情況的了解,還相當隔膜"[19]。呂振羽說的"從來還沒有系統研究過",當然指沒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來加以研究。在呂振羽之前,中國民族史早就有過記載。封建社會修的各種正史中,多有關於國內民族史的記錄。30年代還出版過多部中國民族史的著作。然正如呂振羽所說:"外國資產階級學者對中國各民族的研究,大都從侵略主義觀點出發;國內資產階級學者的研究,則大都從大民族主義的立場出發"[20]。尤其是當時由陶希聖執筆而以蔣介石名義發表的【中國之命運】,更浸透了大民族主義的毒素,爲害甚巨。呂振羽決定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系統考察中國各民族的歷史,於1947年2月撰成【中國民族簡史】,同年4月由大眾書店出版。

  呂振羽在這部著作中,對自己以往著作中有關中國人種起源和民族問題的一些不妥之處作了修訂,並對各種製造民族分裂和不利民族團結的謬說進行嚴肅批判。關於本書的資料來源,呂振羽在初版自序中指出主要有三類:第一是"自己在工作和行動中的實地接觸與調查"所得;第二是"身歷國內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同志們的口述";第三是"在工作和行動中可能搜集到的一些書籍雜誌等"文獻。本書在資料搜集上採取了文獻資料、口述史料與本人親歷與調查所得三結合的方式,這就比僅僅根據文獻資料一種能夠更加客觀地觀察問題。根據多種途徑所獲得的資料,本書認爲,人類的起源可以是多元的,但各民族的社會發展則是一元的。並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和方法,對所得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觀察了中國境內漢、滿、蒙、回、藏以及維吾爾、哈薩克等數十個民族的生產力狀況、社會經濟形態與階級關係演進等歷史發展,對之第一次作出了馬克思主義的闡釋,本書還在有關回族起源與演化,藏族起源於海濱等許多具體民族問題的論述中,取得卓越而獨到的見解。呂著【中國民族簡史】爲中國民族史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向,從而也使得呂振羽成爲中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史研究的開拓者。

   九 在史料學上,呂振羽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以探求歷史的第一人

  歷史科學的發展,除了社會進步的條件,一是靠歷史理論的進步,一是靠新史料的發現和史料來源的擴充。呂振羽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除了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和方法,結合中國歷史實際,對整個中國歷史過程和若干重要歷史分支領域的發展提出的許多開拓性見解外,他在史料學上也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比如,他在中國民族史研究中,根據親歷所獲資料和有直接民族工作經歷的同志的口述史料,糾正了單純依靠文獻史料所得出的一些並非正確的看法等。而他在史料學上的最大貢獻則在於,他最早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所作的開創性研究。封建社會裡,儒學等以神話傳說當信史,導致謬說流傳。20年代大熾的疑古風,對盲目信古崇古的封建史學的揭露,自有其進步作用,其弊則在缺乏分析洞察的眼光,將古代神話傳說棄之一邊,以至無人敢於問津。實際上,古代人由於歷史條件的局限,很難對歷史有真確的認識,他們通過神話傳說反映出來的幼稚的以至荒謬的歷史認識,從中也透露出遠古社會的若干史影,如同呂振羽所說:"在各種古籍中所保留著的神話傳說式的記載,不僅能正確的暗示著一個時代的歷史意義,並且還相當豐富"[21]。對這些資料如果完全拋棄,也就等於放棄了對遠古社會歷史的科學研究。所以,對神話傳說,盲目崇信當然不可取,完全拋開也不是科學態度。針對這一部分史料,呂振羽認爲,只要我們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和方法,"一切問題都不難迎刃而解"。"對於史料問題,不惟摻雜在真史中的偽的成分能夠分別出去,即偽史中的真的成分,也不難分別出來,供正確的引用"[22]。

  呂振羽以科學家探險的大無畏勇氣,力排眾議,在【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中提出:"那些散見於各種記載中的神話傳說的來源,我們雖不敢完全確定,但它們能代表歷史上一個時代的實際意義,是我們敢於確定的"[23]。他對中國古籍神話傳說進行了深入具體的分析,對堯舜禹等神話傳說資料中所透露的歷史意義,結合地下發掘的實物資料,作出了馬克思主義的闡解,從而整理出了中國原始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不僅對疑古史觀的弊端作了有力的批評,並且打開了馬克思主義有關中國原始社會研究的一個重要而豐富的史料來源。正如榮孟源先生所說:"【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是中國運用馬克思主義來研究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第一部書。後人研究中國歷史,在古代神話傳說方面,是沿著呂先生所開闢的道路前進的"[24]。

  如果我們更加細心地去探索呂振羽先生的史學成就,當能更多地梳理出他的獨到而具有開拓性的成就,比如,他對商民族發展途徑的探索,對中國古代圖騰制度的研究,對回族史和藏族起源的研究,對海外華人史的研究等等,對這些較爲具體的史學貢獻,這裡不一一列述了。

  以上開列的呂振羽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開創性貢獻,很多是前輩學者和有關專家已經作出了專門研究的。如劉茂林、葉桂生的【呂振羽評傳】、朱振惠的【呂振羽和他的歷史學研究】以及吳澤先生等的論作。也有些是我勾稽出來的。這裡將呂振羽的上述始創性史學貢獻集中在一起,加以論述,便能使我們更加清楚而明確地看出呂振羽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的傑出地位。歷史和時間是最公正的評論家。爲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創立、形成、發展和壯大作出過貢獻的,有一批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還有更加眾多的史學工作者。歷史同時還證明,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李大釗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奠基人,郭沫若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第一位開山大師,呂振羽則是僅次於郭沫若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第二位開山大師。這決不僅僅是因爲呂振羽馬克思主義史學著作出版的時間僅次於郭沫若,而且是由他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所作出的一系列始創性貢獻而奠定了他的這種歷史地位的。

  注釋:

  [1]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初版自序。

  [2][4][5][6][8][9][12][14][21][22][23]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北平人文書店1934年版,第40、44、36--37、47--48、48、49、54、59、81--82、7、82頁。

  [3][7]呂振羽:【殷周時代的中國社會】,不二書店1936年版,第34--35、205--206頁。

  [10][11][15]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黎明書店1937年版,第2、6、491頁。

  [13]轉引自朱政惠著【呂振羽和他的歷史學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頁。

  [16]呂振羽在【中國政治思想史・自序】中提到:"本來,在一部較系統而正確的中國社會通史沒有產生前,無論中國哲學史、文學史、藝術史、政治史、法制史等的研究,要那些對中國社會史沒有素養的學者去擔任上述各別部門的研究,誠無異"大海撈針",難以摸索著條緒的。……恰如我是一個專攻中國社會史的人,並無論正確與否,總算找出了一個粗略的系統"。

  [17]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自序】,黎明書局1937年版。

  [18]呂振羽:【中國民族簡史】,三聯書店1951年6月版。

  [19][20]呂振羽:【中國民族簡史】1947年初版序。

  [24]榮孟源:【悼念呂振羽先生】,【史學集刊】1983年第4期。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