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1|回覆: 0

[史學] 微子封建考(8)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1-12-14 0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文化
三 成王大徙封與宋國之立


    武王伐紂後的第二年去世,武庚與三監聯合叛周。結果引起周公成王大舉東征,並對東方的統治政策進行調整,一改武王獲有『天命』便放馬南山的做法。這一切直接影響了周王朝的政治經濟政策,以及對於殷民族的統治措施,也間接影響了後來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諸多方面。單就對於殷民族的影響而論,東征以後,殷民族分崩離析,與前此統一於宗子武庚的領導根本不同。粗略地說,東征以後殷民族以五種方式析分各處:一是被稱『殷頑』者遷於成周,置於周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二是分配到各國成爲被統治者,如魯國分有殷民六族,衛國分得殷民七族等;三是滯留在鄭、曹、祭、溫、胙、鄶(後來的鄭)等中原國家中的下層民眾;四是逃散於四方者,尤其是隨武庚北逃以及與淮夷一起南下者;五是集中於宋國的,由微子後人統治,以守殷祀。周王朝一方面析分殷民族於各處,另一方面將周族人等大批東遷,充實東方的統治力量,如封建衛、魯、齊、燕等國於東方。這些諸侯國原本封在河南中西部以及山西南部等地,現在則大批遷往原殷民族及夷人較集中的東部以至海濱。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曾羅列了20餘國徙封的例子,陳【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撰異】進一步提出有71國之多,周初姬姜兩姓有名的國家幾乎都在遷徙之列。周對於爲伐紂做出過貢獻的微子這一支也不能放心,向東遷徙的不少諸侯國實則爲了包圍、監控宋國,防止再出現叛亂。楊寬指出,周『分封許多諸侯對宋形成內外兩個包圍圈,從它的西、北、南三面加以監督。』內層包圍圈主要是異姓諸侯,在宋的西北有姒姓的杞、贏姓的葛;在宋的西南有u姓的鄢,姜姓的許,傳爲神農之後的焦。宋的外層包圍圈主要是姬姓諸侯,北方有曹、郜、茅,西南方有蔡、沈等國。(註:參見楊寬:【西周史】,第386―387頁。)這就是周公成王分封姬姓諸侯的實際用意,他們占據肥沃土地、戰略要地以及交通要道。不僅如此,『有時把異姓諸侯放在擴張有困難的地區附近,姬姓諸侯在後方,採取確保交通路線的方針』(註:伊滕道治:【中國古代王朝的形成】,江藍生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210頁。)宋國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處於擴張困境中的國家。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宋國東有空澤,南有逢澤,東北是蒙澤,蒙澤以北則是上文說到的大澤孟渚,西南方爲泓水,北邊近於曹,而杞、葛則在其西北。宋國唯一開拓發展的地方就是東南方,而這裡是少有人居住的水網藪澤之地。徐偃王到中原,要在陳、蔡之間開溝而過,吳王夫差北進,要在宋、魯之間開運河前進。可見宋國所處的地理環境是一個幾乎沒有外向發展空間的所在。只是湖澤溝藪逐漸乾涸後,宋才有所發展,西周時不能有所作爲可以想見。對於周王朝來說,封宋僅僅只是存其祭祀而已。遷微子後人於商丘,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讓出地方給曹國。據【曹世家】,曹於武王時已封於定陶。實際上武王時所封之曹更可能是【左傳】閔公二年所說衛戴公『以廬於曹』的衛曹,在今河南滑縣與濮陽之間。這個曹,【管子・小臣】、【水經・淇水注】、【漢書・地理志】作曹,【列女傳・許穆夫人】、【易林・噬嗑之訟】、【詩經・泉水】則作漕。封叔振鐸於曹,正是占有要地,和三監一道監視武庚。成王遷於定陶,占據西方與『大東』、『小東』(註:傅斯年:【大東小東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第1分冊,1930年。)往來的通道,其南直逼於宋。宋之南遷雖數十里,其意義則大不同,不僅使殷人讓出交通要道,也使其迫近於水澤之鄉,無法擴張,不能再對周之統治構成威脅。


    關於曹國早期的情況,這裡雖然只是推測,但與當時徙封的形勢相契合,也能解釋曹之國名的來歷。武王伐紂封建姬姜二姓有功之人,鄭州(管)以東只有曹國,(註:曹縣東城武縣有地名郜,舊注多認爲是郜國所在,楊寬認爲此郜乃周武王所封。參見氏著:【西周史】,第127頁。楊說只是推測,沒有實據。)廣大的東方不是殷商族人,就是狄戎夷人的天下,置曹於定陶,處於東方諸族之中也不可解。若在河東的衛曹,處古黃河之濱,是大東與小東交通的戰略重地,則監視殷都甚便。


    從以上所述周之徙封形勢與宋國所處位置來看微子之侄稽的稱名宋公,我以爲更容易明了宋之封必不是微子,而是其後人,鄭玄所謂『周公更封而大之』也是有充分根據的,只是更封者非微子而是其侄稽而已。


    商朝末年,紂王暴政不得人心,周族乘機發展起來。微子啟等殷貴族爲使殷族不被夷滅,祖先得以血食,紛紛投奔周,助其伐紂,企圖得到周王的諒解,以達其『自獻於先王』的目的。古人以祭祀事大,存其族的具體表示就是能祭其祖,故而不惜一切成全之。微子去商投周時年已在耄耋,武王伐紂後置於孟渚之濱,既是安撫也是保護,不久老死其地。紂子武庚不願臣周,復又起事,三年後敗北。周公成王改變了以往的統治政策,分崩離析殷族,層層包圍宋國,只讓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於宋掌其先祖之祀,命爲宋公。宋之宗邑不在國都商丘,微子兄弟不稱宋公,稽第一個稱名宋公,以及微子死於薄邑而不是宋國都,所有這一切都已暗示微子不曾封宋。但是,因爲孔子說過微子是仁人,(註:說微子仁人,也有不爲然者,如【戰國策・秦策三】載蔡澤對應侯言有:『夫待死而後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聖,管仲不足大也。』只是後來影響甚微。)【管子】、【孟子】(註:【管子・宙合】云:『故微子不與於紂之難而封於宋,以爲殷主,先祖不滅,後世不絕,故曰大賢之德長。』【孟子・公孫丑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也說他是大賢德長之人,他和周人聯手倒紂的事,儒家之徒便諱言之,因而其去紂後的作爲也就視而不見。此事不明,則其『存殷之祀』之心不能落實,宋初之史實也就隱晦不明。現代學者多忙於考古文獻的整理、研究,而宋國出土的銅器文物很少且直到目前爲止尚未見有早期的,這也影響了對於宋初之史事的關注,是以近些年來出版的一些研究周初封邦建國的論著,對微子之封多是一筆帶過,加之有關於當時情況的文獻記載大多模糊不清,只有【史記】所述整齊有序,是以也多誤從【史記】,相信成王封微子國於宋。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