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國學文化 及其歷史背景不合。金文邑字上部一律爲圜形,甲文邑字上部□形乃圜形省刻,本象天體圜圓,是上天之表示,下部爲跽狀之人,整字取意於面稽天若、奉答天命,即於廟壇告(請)命於天之象形。說詳陳立柱:【邑字緣起新說】,【殷都學刊】2004年第4期。)『亳』字即宗廟之象形,故曰亳(薄)邑,後來就成爲宋之宗邑。微子既不得爲殷之大宗子,只能以微子而不是宋公、殷公相稱,所以其弟仲衍繼位仍曰微仲。只是到了武庚遭廢、微仲之子稽繼位獲封爲宋公即商公時,才成爲殷之宗子,有資格稱名商公、殷公,主祀殷之先公先王。學者將【左傳】『使復其所』解釋爲讓微子回到原來的封地微,顯然是對司馬遷『復其位如故』的進一步發揮。周已爲天下共主,微子爲周之天下做出了大貢獻,周王兌現部分諾言正情理中事。再與上文所說『北亳』的來歷合而觀之,則周王正是允許其在孟渚之濱建立宗廟祭祀。【荀子・成相】云:『封之於宋,立其祖』,楊註:『立其祖,使祭祀不絕也。【左傳】曰:「宋祖帝乙」。』所引【左傳】之文見於文公二年,而帝乙正是微子之父。學術界不少人認爲周武王『封微子於宋,與成湯有直接關係』。(註:參見辛德勇:【關於成湯都邑位置的歷史文獻研究】,【九州】第3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115頁。)這種關係若有隻可以理解爲奉祀成湯。若然,則武庚『續殷先祀』就是不可能的了,因爲大宗子只能有一個,而武王伐紂後封武庚『續殷先祀』大概不會有人懷疑。如此則微子未奉成湯爲大宗子就是真的。微子不立成湯廟,(註:鄭玄注【詩經・有客】云:『微子啟,紂母庶兄也,武王投之於宋,因命之,封爲宋公,代殷後,承湯祀。』說微子祀成湯顯系不實。宋之祖爲帝乙,微子啟父也,微子若祀成湯,則爲大宗子,宋之祖就是成湯而非帝乙,武王伐紂所封奉殷先祀者就是微子而非紂子武庚了。這與事實顯然不符。)這是大宗子才有資格祭祀的,微子作爲小宗支子,只能以其父帝乙爲祖,猶如魯國立周公廟以爲祖。直到宋公祀商後才於宗邑建立成湯廟,這是薄邑有成湯之墓的原因所在。這個事實也說明,微子之初不曾稱名宋公即商公。若此,將『使復其所』理解爲周武王焚其櫬、釋其縛後,讓他回到其原在殷京的官所休息,比理解爲回到原封國,無論從字面上講,還是從當時的具體情形上看都更在理。老邁的微子面縛銜璧,膝行而降,艱難受罪可想而知,讓他回到住所休息正是人之常情。
由上述,封建微子的周王只可能是武王,先秦文獻多言武王封微子,也可以說明這一點。秦漢以後,因爲大家只注意到成王正式冊封宋公以代武庚,便以爲受封的是微子。加之微子的封地就在宋國都城北邊不遠處,後世也在宋的範圍之內,以及司馬遷習慣於以始封之君名其世家,(註:【史記】之【吳太伯世家】、【魯周公世家】、【齊太公世家】、【燕召公世家】、【宋微子世家】、【衛康叔世家】等等,都是以始封之君名之,雖然如周公者並不曾爲魯公,重其始封之君也。)結果導致混而不辨,微子遂成了宋國的封君。宋公稽承續了微子一脈才得以成爲殷之宗子,一如魯公伯禽之承周公而爲侯於魯一樣。不過宋公稽之徒封宋(商丘),東方形勢已經大變,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宋國之立是周公成王統治東方政策的重新部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