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00|回覆: 0

[史學] 陳寅恪與【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7-7-5 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日報
陳寅恪,現代最傑出的史學家。1890年生於長沙,原籍江西義寧。祖父寶箴,光緒時任湖南巡撫,推行新政;父三立,早年輔助推行湖南新政,晚年將憂國情思發之於詩,爲近代最傑出的大詩人。陳三立送兒留學詩云:『分剖九流極怪變,參法奚異上下乘。後生根器養蟄伏,時至倘作摩霄鷹。』是以精研學問、埋頭學問、學術報國
期勉寅恪。1925年回國,任清華研究院導師。抗戰期間飄泊西南,備嘗艱難,雙目失明。抗戰勝利後,回到清華。1948年冬移居廣州,歷任嶺南、中山大學教授。文革中慘遭迫害,1969年逝世。寅恪一生治學,有三階段。第一階段是二十年代,精研東西民族文化交流史。第二階段是三十年代以後,轉變爲研究中國中古史,撰成【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等,成爲現代中古史學奠基人。第三階段是五十年代以後,再轉變爲研究明清史,以驚天地、泣鬼神之精神,撰成【柳如是別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有三大特徵。
第一,提出了關於唐代政治史的建基于堅實考證的系統創見,奠定了現代唐史學的基礎。【述論稿】指出,種族與文化問題,爲唐史之關鍵。如宇文泰崛起關隴的原因,在於有一完整系統之『關中本位政策』,以融合關隴胡漢民族爲一集團,使之在物質環境上利害相同,精神文化上信仰相同,『而精神文化方面尤爲融合複雜民族之要道』。【述論稿】稱之爲『宇文泰之新途徑』,此新途徑就是標舉周禮文化。【述論稿】進一步指出,隋唐兩朝繼承宇文氏之傳統,仍舊施行關中本位政策。今日我們讀【貞觀政要】,唐太宗主張周孔文化,原來是與宇文泰之新途徑一脈相承。再如【述論稿】指出,唐代中國之內,自安史亂後,河北藩鎮實行胡化割據,其政治軍事財政與中央政府實無隸屬之關係,其民間社會亦未深受漢文化之影響,不以長安周孔名教及科舉仕進爲安身立命之歸宿,『唐雖號稱一朝,實成爲二國』。今日我們讀唐詩,中唐馬戴、賈島皆河北人,皆因嚮往中國文化而歸唐;馬戴【寄賈島】詩云:『海上不同來,關中俱久住』,自言與賈島先後從河北取道渤海東海海道歸唐,而非取道河南河東陸路,可見河北與唐實爲二國,是歷史的真實。【略論稿】指出,全部北朝史中關於胡漢之問題,實一胡化漢化之問題,當時所謂胡人漢人,實以胡化漢化而不以胡種漢種爲分別,即文化之關係較重而種族之關係較輕,此觀點貫徹於陳寅恪的全部中古史研究。
第二,開創了斷代內在脈絡史的新史體。斷代內在脈絡史,是通過一個個史實個案的考證,上升到一代歷史內在發展脈絡的揭示,系統地揭示出一代歷史發展的本質和規律。【述論稿】從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係這三條內在脈絡及其互動,系統地揭示了唐代政治史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比較傳統史書,紀傳體是面的歷史,編年體是線的歷史,【述論稿】則是揭示內在動脈的歷史。比較傳統的歷史考證著作,【三國志注】、【通鑑考異】每考一事是從屬於紀傳或編年,【述論稿】則是從個案的考證上升到歷史內在脈絡的揭示。『讀書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脈絡』,可用來評價陳寅恪的斷代內在脈絡史。
第三,具有深刻的現實關懷和啟發意義。【述論稿】指出,『外族盛衰之連環性者,即某甲外族不獨與唐室統治之中國接觸,同時亦與其他之外族有關,其他外族之崛起或強大可致某甲族之滅亡或衰弱』,『中國遂受其興亡強國的命運實與日本、美國、蘇聯而不是僅與日本的興亡強弱相關,就可體會到他的歷史洞見和現實關懷了。石泉等【聽寅恪師唐史課筆記】(1944):『首先應將唐史看作與近百年史同等重要的課題來研究』,『唐代內政亦受外民族之決定性的影響。』可以參讀。【述論稿】是現代史學學術革命的典範,傳統史學通古今之變之精神的見證。
【述論稿】,重慶商務印書館1943年初版,後有大陸港台近二十種版本。通行的好版本,是三聯書店2001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手稿影印本1988年版。
作者:鄧小軍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