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5|回覆: 0

[史學] 試論耶律楚材在蒙元時期漢化的歷史作用(5)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6-13 11: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易歷史
人才的作用:耶律楚材曾經網絡了許多人才,他們在忽必烈時期都是改革的賢士能臣。其中著名並且作用較大的是張文謙和王磐。

    張文謙任中書左丞,『建立綱紀,講明利病,以安國便民爲務。』主要參與賦稅之務,又『以乙未歲戶帳爲斷,奴之未占籍者,歸之勢家可也,其餘良民爲奴之理,議遂定,守以爲法。』(【元史・張文謙傳】)防止了大量人民淪爲家奴的情況出現。

    王磐人參議行事,翰林學士。『是宮闕未建,朝儀未立。凡遇稱賀,臣屬雜至帳殿前』,王磐上書曰:『宜令宣徽院,籍兩省而下百慣姓名,各依班序,聽通事舍人傳呼贊引然後進。於是儀制始定。』並且他還在朝廷裁減機構時奏疏諫按察使不可罷。又『臣以爲有功者,宜加遷散官或賜王等爵號,如漢、唐封侯之制,可也。不宜任以職位。』(【元史・王磐傳】)反對因人設官、貴族因門第輕易入仕。

    另外還有許多人才:如董文用致力於地方行政的規範化;趙良弼乃是當時的大將,東征西討;竇默在文化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作爲,曾任翰林侍講學士,對皇族內學風大盛有極大的影響。

    小結

    蒙古鐵騎所向披靡,但其勝利後的統治則充分暴露了其落後性。於是在中原地區出現了『胡化』與『漢化』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歷史的退步危險已有端倪。耶律楚材以其智慧與能力引導統治者看到了漢文明的優越,使蒙古國本身沒有的禮儀、賦稅制度建立起來,使蒙古落後的分封制和部落聯盟的管理制式逐漸消失,使蒙古幼稚的法製得以發展成長。在蒙古國向元朝過渡的創業中功不可沒。但遺憾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許多建議和構想都沒有得到有力的貫徹和實施,受到了貴族和包買商人的阻撓和破壞。這與當時的社會情況及民族性是分不開的,統治者有心斂財興武、無心安撫百姓,百姓在兵荒馬亂中也無心生產而疲於奔命。但是耶律楚材的作爲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功用。在後來忽必烈的建朝大業中,在蒙古進一步的漢化中,基本上沿襲了他走過的道路,並發揚光大。即使是在元朝滅亡之後,退回蒙古草原的那些貴族們在建立新政權的時候仍然不自覺地遵循了漢制中的若干原則。雖然蒙古的漢化很淺,但我覺得:非耶律楚材,忽必烈之創業功勳可謂難矣;非忽必烈,耶律楚材之壯志亦難酬也矣。(作者:林笑 )


    參考文獻:


    【元史】 中華書局
    【元代簡史】 邱樹森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