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3|回覆: 0

[史學] 古籍輯佚與史料考鏡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07-5-19 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網專家博客
輯佚是古籍整理工作中十分艱辛而又頗具學術意義的事情,辨別真偽則是至關緊要的環節。由於輯佚總是從作家本集或原書以外的其他傳世文本中發現並獲取新資料,而這些資料又都是在作品的傳播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接受者轉手載入典冊,如此,則傳播者、筆錄者、印行者等等可能出現的失誤,使作品的可信性相對減弱。一旦發現被其他典籍有幸保存下來的佚作,首先進行科學、認真、細緻的考辨甄別,便成爲輯佚者第一位的工作,以此避免訛傳,防止貽誤後學,確保輯佚自身的學術價值。近讀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八月出版的輯校本【楊文公談苑】(李裕民輯校,與宋人張師正【倦遊雜錄】合刊),由該書【前言】即可見出輯校者在鉤沈佚作和考辨真偽方面所作出的顯著成績。
【楊文公談苑】(以下簡稱【談苑】)是記載楊億(字大年,諡文,故稱文公,公元974―1020)言談的語錄筆記。始由楊億鄉誼門生黃a(字唐卿,【宋史】卷442有傳)雜抄廣記文公與人交談的部分話題而初成一帙,世人謂之『【談藪】』,或稱『【南陽談藪】(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11)。然內容『交錯無次序』(宋庠【楊公談苑・序】),其後由宋庠(996―1066)刪訂整理,類爲二十一門,『勒成一十五卷,輒改題曰【楊公談苑】』(同上)傳於世。明中葉以後該書失傳。
楊億乃一代奇才,名重天下,學者宗伏,領袖群彥,連歐陽修、蘇軾也多所艷嘆。『文辭之外,其博物殫見,又過人遠甚。故當時與其游者,輒獲異聞奇說,門生故人往往削牘藏棄以爲談助』(宋庠【楊公談苑・序】)。由是,【談苑】成書後即廣爲流傳,且遠播海外。但書中所錄殆非楊億筆削,且經後人整理,流播中難免產生訛誤。在原書失傳數百年之後,輯校者從群書中鉤沈成集,去偽存真,再廣流傳,使學者省卻翻檢之勞而能覽其概貌,實乃一大功德。惜尚有個別疏漏,未及精審。即如【談苑】163頁第203條記【穆修】云:
文章隨時風美惡,咸通已後,文力衰弱,無復氣格。本朝穆修,首倡古道,學者稍稍向之。修性褊忤少合,初任海州參軍,以氣陵通判,遂爲捃摭,貶籍系池州,其集中有【秋浦會遇】詩,自敘甚詳。後遇赦釋放,流落江外。賦命窮薄,稍得錢帛,即遇盜,或臥病,費竭然後已,是故衣食不能給。晚年得【柳宗元集】,募工鏤板,印數百帙,攜入京相國寺,設肆鬻之。有儒生數輩,至其肆,未評價直,先展揭披閱,修就手奪取,_目謂曰:『汝輩能讀一篇,不失句讀,吾當以一部贈汝。』其忤物如此。自是經年不售一部。
穆修乃北宋前期文壇的重要作家,也是宋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之一。他以力倡古文而著名於世,【宋史】謂『楊億、劉筠尚聲偶之辭,天下學者糜然從之;(穆)修於是時獨以古文稱』(【本傳】)。正因如此,穆修時常成爲宋代學人評議的熱門話題之一。從蘇舜欽的【哀穆先生文】、范仲淹的【尹師魯河南集序】,到沈括的【夢溪筆記】(藝文)、葉適的【習學記言序目】(卷七十四),乃至許多宋人筆記,都有評述穆修其人的文字。應該說,【楊文公談苑】如果有議論穆修的文字,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上引文字首先從文學發展史的角度評論穆修在宋初文章發展中的作用,然後講述其個性特點、生平境遇以及晚年印行傳播韓柳古文的情形。考諸典籍,皆持之有據,非無根游談,大體符合史實,足可徵信。【談苑】的輯校者在該段文字之末注有出處『同上』二字,則知與第202條【李符知春州】同輯自【類苑】卷七十四。
【類苑】即【宋朝事實類苑】,又稱【皇宋事實類苑】(見本書【自序】)、【事實類苑】(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乃宋人江少虞編選。輯校本【談苑】自63條至213條均由【類苑】輯出,計151條,占全書233條中的五分之三還要多,惜輯者未能說明所用版本。今檢四庫全書本【事實類苑】爲六十三卷,則【談苑】當據別本輯錄。【類苑】的編選者江少虞生活於南北宋之交,曾官左朝諸大夫,生平事跡已不可詳考。其『以宋代朝章國典見於諸家記錄甚多,而畔散不屬,難於稽考,因爲選擇類次』(【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將數十家北宋筆記的有關內容『比附倫類而整齊之,去其文不雅馴或有龜跽折保ā蹲孕頡罰,選義按部,考詞就班,歷十四載編成此書,而北宋一代遺文逸事略具於斯,足觀當時風政,故學人士林喜傳樂道。該書梓行於紹興十五年(1145),由於江氏征采浩博而又全錄原文,所謂『據實條次,不敢以一字增損』,『不敢斷以己意』(【自序】),故能保持史料原貌,具有較強的可信性,王士禎稱該書『宋人說部之宏備而有裨於史者』(【居易錄】)是頗具眼力的。至於穆修性格、行事,不僅史有所載,且有文集傳世,披覽即知,無需贅言徵引。
作者:楊慶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