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7|回覆: 0

[古代科技] 印刷術的發明-文化傳播的需求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6-11-29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泥客中國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早期,人們爲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符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符的媒介。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符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由於記載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貴,因此,只能將重要事件做簡要記載。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靠口頭進行傳播,這嚴重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自秦代統一文字以後,漢字發展迅速。東漢【說文解字】收字9353個,南北朝成書的【玉篇】收字2.2萬餘個。用這麼多字表達思想,每一個字又有若干筆畫組成,書寫起來費事、費時。儒家、道家、釋家及諸子百家竟相發展,著作越來越多。【漢書・文藝志】收各類著作14,994卷,【隋書・經籍志】收50,889卷,隋內府藏書37萬卷。中國人口眾多,西漢末年已有近6000萬,東漢僅太學生就有5萬之多。讀書人要讀正史和經典,對書籍需求量很大。此外佛教、道教教徒中的識字者也要讀佛經、道經。這樣,社會對書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紙的發明,爲社會提供了優質、輕便、價廉的書寫材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書籍的發展。南北朝是紙寫本的繁榮時代,寫抄本的盛行,使書籍產量大增,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但是手抄書籍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的發展,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與此同時隨著刻劃、拍印,以及樹皮布印花工藝的手工雕刻技術,逐漸由簡陋、粗糙的刻劃,向複雜、精緻、規範的鐫刻方向發展,爲手工雕刻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創造了機會和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智慧的中國人在實踐中發明了印刷術,在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
印刷術起源一覽表
                         ┏━━━━━┓

               ┃文字雕刻 ┃
               ┃技  術 ┃
               ┗━━┳━━┛
               ┏━━┻━━┓ ┏━━━━━┓ ┏━━━━━┓
               ┃甲骨契刻 ┃ ┃工具、物料┃ ┃書籍裝幀 ┃
               ┗━━┳━━┛ ┃發明發展 ┃ ┗━━┳━━┛
       ┏━━━━━┓ ┏━━┻━━┓ ┗━━┳━━┛    ┃
       ┃文字起源 ┃ ┃青銅器刻范┃    ┃       ┃
       ┃發  展 ┃ ┗━━┳━━┛    ┃       ┃
       ┗━━┳━━┛    ┃       ┃       ┃
       ┏━━┻━━┓ ┏━━┻━━┓    ┃       ┃
       ┃記事符號 ┃ ┃石 鼓 文┃    ┃       ┃
       ┗━━┳━━┛ ┗━━┳━━┛    ┃       ┃
       ┏━━┻━━┓ ┏━━┻━━┓    ┃       ┃
       ┃象 形 文┃ ┃秦 石 刻┃    ┃       ┃
       ┗━━┳━━┛ ┗━━┳━━┛    ┃       ┃
       ┏━━┻━━┓ ┏━━┻━━┓    ┃       ┃
       ┃甲 骨 文┃ ┃熹平石經 ┃    ┃       ┃
       ┗━━┳━━┛ ┗━━┳━━┛    ┃       ┃
       ┏━━┻━━┓ ┏━━┻━━┓ ┏━━┻━━┓ ┏━━┻━━┓
       ┃ 大 篆 ┃ ┃三體石經 ┃ ┃墨 發 明┃ ┃ 簡 冊 ┃
       ┗━━┳━━┛ ┗━━┳━━┛ ┗━━┳━━┛ ┗━━┳━━┛
       ┏━━┻━━┓ ┏━━┻━━┓ ┏━━┻━━┓ ┏━━┻━━┓
       ┃ 小 篆 ┃ ┃凸刻文字 ┃ ┃筆 發 明┃ ┃紙捲軸裝 ┃
       ┗━━┳━━┛ ┗━━┳━━┛ ┗━━┳━━┛ ┗━━┳━━┛
       ┏━━┻━━┓ ┏━━┻━━┓ ┏━━┻━━┓ ┏━━┻━━┓
       ┃ 隸 書 ┃ ┃反刻文字 ┃ ┃紙 發 明┃ ┃紙旋風裝 ┃
       ┗━━┳━━┛ ┗━━┳━━┛ ┗━━┳━━┛ ┗━━┳━━┛
       ┏━━┻━━┓ ┏━━┻━━┓ ┏━━┻━━┓ ┏━━┻━━┓
       ┃ 楷 書 ┃ ┃木刻大印章┃ ┃紙 寫 本┃ ┃紙經折裝 ┃
       ┗━━┳━━┛ ┗━━┳━━┛ ┗━━┳━━┛ ┗━━┳━━┛
          ┗━━━━━━━┻━━━┳━━━┛       ┃
                   ┏━━┻━━┓        ┃
                    ┃雕版印刷術┣━━━━━━━━┛

編輯:秋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