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一門從臨床中實踐出來的學問,單純靠死記硬背是玩不轉的。傳統的中醫基本上都是靠師承或自學,大量的臨床實踐是成爲好中醫的不二法門。可我們現代的中醫藥大學呢?基本上把臨床都拋棄了,沒有了臨床,學再多的時間出來還是不會治病。 中醫學起來很容易,『秀才學醫,籠中捉雞』就是很形象的描述。這是因爲中醫不管治什麼病,都是一種方法,那就是調節整體的平衡,恢復整體的管理。理由很簡單,按照中醫總結出來的『整體決定局部』的大自然規律,我們只要恢復了整體的管理,病變細胞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中醫就是一門恢復人體管理的學問。
只有師承制的中醫才能成就良醫
只有師承制的中醫才能成就良醫 要成爲大醫很難,這是因爲中醫調節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以及整體與局部之間的平衡,這些平衡的量都處於微觀,很難把握。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是一些變量,比如,自然在變,人整體也在變,局部也在變,要適時把握這些變量,再調節它們之間的平衡,真的是難於上青天。 我們不奢求大家都成爲大醫,至少能夠成爲一般的中醫即可。可我們的中醫藥大學呢?不僅沒有培養出什麼大醫,而且連最普通的中醫都沒有培養出來。很多中醫學子學了五年,出來連一個簡單的方子都開不出來,更有甚者,再上三年碩士、三年博士,成爲中醫的高級人才,還是不會給病人看病。至於中醫研究,就更不要提了,他們都是搞中醫西化的研究,幾十年下來,國家花了大把的錢,可成果卻幾乎是零。 有人可能會問了,爲什麼傳統的師承方法或自學短短兩三年,出來就能夠爲人看病,而中醫藥大學專業培養卻出不來會看病的中醫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傳統的中醫都是從臨床中成長起來的,而中醫藥大學卻幾乎沒有臨床,他們學的都是已經被西化的中醫理論,這些理論根本無法指導臨床。
望聞問切,哪一項不是實踐之學?
望聞問切,哪一項不是實踐之學? 傳統的中醫教育都是一對一,最多同時教幾個學生,這使學生能夠大量地接觸臨床,而中醫藥大學是一教幾十,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讓他們接觸臨床。更嚴重的是,目前中醫藥大學最缺的就是臨床老師,絕大多數教中醫的老師自己都不會看病,他們怎麼可能能教出會看病的學生呢? 中醫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一部分是臨床,理論是指導臨床的明燈,臨床是檢驗理論是否正確,以及理論創新的不二手段。要想學好中醫,就必須兩者有機結合,用臨床來檢驗理論,用理論來指導臨床,這樣一來,就知道你學的中醫理論是否正確。而中醫藥大學教的都是西化的中醫理論,很多都不正確,學子們學了之後,由於缺乏臨床,根本不知道它們是否正確,甚至還把它們當成是科學理論來指導臨床,當然臨床效果不佳了。 顯然,規模化的大學教育根本不適合中醫的培養,因爲老師相對於學生太少,根本無法給學子們提供大量的臨床機會,而沒有臨床,即使你學再多的時間,也無法臨床治病。 當下的中醫界,最大的問題就是中醫藥大學培養了大批根本不會治病的中醫,可他們卻代表著中醫的形象,其強差人意的療效使國民覺得中醫不科學,根本治不好病,最終拋棄了中醫,沒有了國民的支持,中醫的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更可笑的是,傳統的師承或自學能夠培養出真正的中醫,卻被一紙【執業醫師法】定義爲非法行醫,如此地劣勝優汰,中醫前途渺茫。
執業醫師法,就像婊子的牌坊
執業醫師法,就像婊子的牌坊 當務之急,就是廢除面對中醫的【執業醫師法】,它本來就是一個管理西醫的法律,讓它去管理西醫去。至於中醫,還是學古代,全面開放爲好,讓國民用療效去檢驗。至於中醫的培養,還是恢復傳統的師承方法爲好,中醫是用大量臨床餵出來的,大學提供不了那麼多臨床機會,根本不適合中醫的培養,還是讓它壽終正寢爲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