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文詩:
子貢問曰:君子貴玉,賤珉何也?爲玉之寡,
而珉多歟?子曰非爲,玉寡故貴,珉多故賤;
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猶如仁也;
縝密以栗,猶如智也;廉而不劌,猶如義也;
垂之如墜,猶如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
其終也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其猶忠也;孚尹旁達,其猶信也;氣如白虹,
其猶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如地;珪璋特達,
其猶德也;天下皆貴,其猶道也.詩經有云: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君子貴之.孔子有曰:
入觀其國,其教可知,其爲人也;溫柔敦厚,
詩教所致;疏通知遠,書教所致;廣博易良,
樂教所致;潔靜精微,易教所致;恭儉莊敬,
禮教所致;屬辭比事,春秋教致.詩之失愚,
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
春秋失亂.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
深於詩矣;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矣;
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矣;潔靜精微,
而不賊則,深於易矣;恭儉莊敬,而不煩則,
深於禮者;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何也?爲玉之寡而珉多歟?」孔子曰:「非爲玉之寡故貴之,珉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珪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何也?爲玉之寡而珉多歟?』孔子曰:『非爲玉之寡故貴之,?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注釋貴玉而賤珉:珉,mín,潔白如玉的石頭。王肅註:『珉,石似玉。』四庫、同文本作『玉貴而珉賤』。
縝密以栗:王肅註:『縝密緻塞貌。栗,堅也。』按,因爲堅實而縝密精細,無所遺漏。
廉而不劌:王肅註:『割而有廉隅,而不割傷也。』廉,本義爲廳堂的側邊。【說文】,『廉,堂之側邊曰廉,故從廣』。引申出邊,與角相對。【九章算術】『邊謂之廉,角謂之隅』。廉隅,稜角,喻品行端方,有氣節。劌,guì,刺傷;割。
禮:王肅註:『禮尚謙卑。』
詘:q,王肅註:『詘,斷絕貌,似樂之息。』
瑕不掩瑜:王肅註:『瑜,其忠美者也。』瑕,玉上的污點;瑜,玉之光彩。
孚尹旁達:王肅註:『孚尹,玉貌;旁達,言似者無不通。』按,是說玉晶瑩剔透,通達於四方。孚,通『浮』。尹,yún,通『筠』,竹子的青皮色。
精神見於山川,地也:王肅註:『精神本出山川,是故地也。』按,謂玉之精氣本出自山川,故有地之品性也。
圭璋特達:古代聘享之禮所用玉器有珪、璋、壁、琮(cóng)。獻壁、琮時需用束帛襯墊,而獻珪、璋因其本身貴重,無需襯墊,直接奉上。故曰『特達』,『特』,獨特,單獨。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語出【詩·小雅·小戒】。言,發語詞。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君子以玉爲尊貴而以珉爲輕賤,是因爲玉少珉多嗎?』孔子說:『不是因爲玉少的緣故而以爲尊貴,珉多的緣故而以爲輕賤。先前,君子將美德比作玉,是因爲:玉溫和柔潤而有光澤,如仁;因堅實而精製細密無所疏漏,如智;有稜有角而不會刺傷人。如義;懸垂下墜正直不偏,如禮;輕輕叩擊它就發出清脆悠揚的聲音,這聲音結束時有戛然而止,如樂;玉的斑點不掩蓋玉之光彩,玉之光彩不掩蓋玉的斑點,如忠;玉晶瑩剔透的色澤,通達四方,如信;光氣像白色長虹,如天;精氣神態在山川之間呈現,如地;玉質的珪、璋無需憑藉他物映襯而能單獨直接奉呈君王,如德;天下沒有不視玉爲尊貴的象徵,如道。【詩經】上說:'思念我的夫君,他溫和柔潤如同美玉一般。」所以君子以玉爲尊貴。
按:孔子從美德具有的仁、智、義、禮、樂、忠、信推及天、地,繼而歸結爲德、道。聖人以形象的比喻與抽象的思辨的完美結合,層層遞進地詮釋了美德的十一個範疇,令人驚嘆不已。這對於理解儒家的這十一個概念極爲重要。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矣;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矣;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矣;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矣;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矣.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矣;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矣;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矣;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矣;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矣;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矣。
注釋教:教化。
溫柔敦厚:楊朝明註:『溫和、柔順、敦樸。』
疏通知遠:博古通今,智慧深遠。
廣博易良:【禮記·經解】:『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孔穎達疏:『無所不通,是廣博;簡易良善,使人從化,是易良。』
潔靜精微:內心潔淨、平靜;行事精察深微。馬一浮先生釋:『潔靜即是止,精微即是觀。潔者,不染污義,'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也。靜者,不躁動義,不昏沉掉舉散亂因而至於乖繆也。精者,不夾雜義,猶米之精鑿也。微者,深密義,不求人知而己獨知之。【詩】美成王曰'夙夜基命宥密」,【禮】所謂'無聲之樂」也。』(節選自【馬一浮先生語錄類編】)
恭儉莊敬:恭敬節儉,端莊謹慎。
屬辭比事:連綴文辭,排比事實,記載歷史。屬,zh。
愚:王肅註:『敦厚之失。』原文『之失』脫,據四庫本補。按,意思是愚鈍,不知權變。
誣:王肅註:『知遠之失。』按,意思是缺乏智慧。
賊:王肅註:『精微之失。』按,意思是染污怪誕,害於正理。
亂:王肅註:『屬辭比事之失。』按,意思是混淆是非,擾亂史實。
也:四庫、同文本無。
譯文孔子說:『進入一個國家,那裡的教化施行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了。如果那裡的人們溫順、柔和、敦樸、忠厚,是【詩】教化的結果;博古通今,富有遠見,是【書】教化的結果;豁達開明,平易善良,是【樂】教化的結果;內心潔淨清靜,行事精深入微,是【易】教化的結果;謙恭儉樸,莊重謹矜,是【禮】教化的結果;善於運用文辭,是非分明,是【春秋】教化的結果。以【詩】教化的缺陷容易使人愚鈍而不知權變,以【書】教化的缺陷容易使人歪曲事實,以【樂】教化的缺陷容易使人奢靡,以【易】教化的缺陷容易使人染污怪誕,傷害正理,以【禮】教化的缺陷容易使人拘泥繁瑣,以【春秋】教化的缺陷容易使人混淆是非,擾亂史實。『爲人如果能夠文質彬彬而不迂腐,那就說明深刻理解了【詩】;博古通今,了解歷史而不失實就說明深刻理解了【書】豁達、平易、善良;而不奢靡,就說明深刻理解了【樂】;內心潔淨,精察隱微而不怪誕害道,就說明深刻理解了【易】;謙恭、節儉、莊重而不繁瑣,就說明深刻理解了【禮】,連綴文辭,排比史實而不混亂,就說明深刻理解了【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