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卷16史傳詩解3載籍之作貫乎百氏表徵盛衰依經樹則 題文詩: 後漢紀傳,發源東觀.袁張所制,偏駁不倫; 薛謝之作,疏謬少信.若司馬彪,之詳實也, 華嶠准當,則其冠也.魏代三雄,記傳互出. 陽秋魏略,江表吳錄,之屬類或,激抗難征, 疏闊寡要.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勖張華, 比之遷固,非妄譽也.晉代之書,系乎著作. 陸機肇始,而未完備,王韶續末,而不善終, 干寶述紀,審正得序;孫盛陽秋,約舉爲能. 春秋經傳,舉例發凡;自史漢下,莫有準的. 鄧粲晉紀,始立條例.擺落漢魏,憲章殷周, 湘川曲學,有心典謨.孫盛立例,鄧氏規焉. 原夫載籍,之作也必,貫乎百氏,被之千載, 表徵盛衰,殷鑑興廢,使一代之,典章制共, 日月長存,王霸跡並,天地久大.是以漢初, 史職爲盛.郡國文計,先集太史,之府欲其, 詳悉體國.閱國石室,開啟金匱,整裂帛, 檢理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立義選言, 依經樹則;勸戒與奪,附聖居宗.如此然後, 詮評昭整,苛濫不作.紀傳爲式,編年綴事, 文非泛論,按實而書.其歲遠則,同異難密, 其事積則,起訖易疏,斯固總會,之爲難也.
【原文】全文3 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觀】。袁張所制,偏駁不倫;薛謝之作,疏謬少信。若司馬彪之詳實,華嶠之准當,則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於遷固,非妄譽也。 至於晉代之書,系乎著作。陸機肇始而未備,王韶續末而不終,干寶述【紀】,以審正得序;孫盛【陽秋】,以約舉爲能。按【春秋經傳】,舉例發凡;自【史】、【漢】以下,莫有準的。至鄧粲【晉紀】,始立條例。又擺落漢魏,憲章殷周,雖湘川曲學,亦有心典謨。及安國立例,乃鄧氏之規焉。 原夫載籍之作也,必貫乎百氏,被之千載,表徵盛衰,殷鑑興廢,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長存,王霸之跡,並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漢之初,史職爲盛。郡國文計,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詳悉於體國也。閱石室,啟金匱,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是立義選言,宜依經以樹則;勸戒與奪,必附聖以居宗。然後詮評昭整,苛濫不作矣。 然紀傳爲式,編年綴事,文非泛論,按實而書。歲遠則同異難密,事積則起訖易疏,斯固總會之爲難也。或有同歸一事,而數人分功,兩記則失於復重,偏舉則病於不周,此又銓配之未易也。故張衡摘史班之舛濫,傅玄譏【後漢】之尤煩,皆此類也。
【原文】 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觀53。袁、張所制54,偏駁不倫55。薛、謝之作56,疏謬少信。若司馬彪之詳實57,華嶠之准當58,則其冠也。【譯文】 東漢的史書,開始於【東觀漢紀】。後來袁山松的【後漢書】、張瑩的【後漢南紀】,都寫得偏頗雜亂,違反倫常。薛瑩的【後漢紀】、謝承的【後漢書】,都寫得粗疏謬誤,很不可信。如像司馬彪的【續漢書】,詳細而真實,華嶠的【後漢書】,準確而恰當,就可算是東漢史中寫得最好的了。 〔注釋〕
53 東觀:東漢王朝藏書和編修史書的地方。劉珍、李尤等人的【東觀漢記】就在東觀編成,載光武帝以後的東漢歷史。
54 袁:指袁山松,東晉文人,著有【後漢書】。張:指張瑩(yíng營),東晉文人,著有【後漢南紀】。兩書今均殘缺不全。
55 駁:雜亂。倫:常理。
56 薛:指薛瑩,字道言,三國時吳國文人,曾著【後漢紀】。謝:指謝承,字偉平,也是吳國文人,曾著【後漢書】。兩書今均不全。
57 司馬彪:字紹統,西晉文人,曾著【續漢書】,今不全。其中『志』的部分,附於范曄(yè夜)【後漢書】之中。
58 華嶠(qiáo橋):字叔駿,西晉文人,曾著【後漢書】,今不全。
【原文】3
及魏代三雄1,記傳互出2。【陽秋】、【魏略】之屬3,【江表】、【吳錄】之類4,或激抗難征5,或疏闊寡要6。唯陳壽【三志】7,文質辨洽8,荀、張比之於遷、固9,非妄譽也。至於晉代之書,繁乎著作10。陸機肇始而未備11,王韶續末而不終12;干寶述【紀】13,以審正得序14;孫盛【陽秋】15,以約舉爲能。按【春秋】經傳,舉例發凡16。自【史】、【漢】以下,莫有準的17。至鄧璨【晉紀】18,始立條例19;又擺落漢、魏,憲章殷、周20,雖湘川曲學21,亦有心典、謨。及安國立例22,乃鄧氏之規焉23。 【譯文】
到了三國時期,記載三國史跡的著作不斷出現。如孫盛的【魏氏春秋】、魚豢的【魏略】、虞傅的【江表傳】、張勃的【吳錄】之類。有的過於激切,與眾不同,卻難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葉,不著邊際,很少抓住要點。只有陳壽的【三國志】,文詞和內容都清晰和潤;晉代的荀勖和張華,把【三國志】比之【史記】、【漢書】,是並不過譽的。到了晉代,史書的編寫屬於著作郎。陸機的【晉紀】,寫晉初的歷史但不完備;王韶之的【晉紀】,寫晉未的歷史但沒有寫到東晉結束。干寶的【晉紀】,推究得當而有次序;孫盛的【晉陽秋】,以簡明扼要爲特長,考察【春秋】的經文和傳文,都有一定的編寫條例。從【史記】、【漢書】以後,就沒有幾例爲編寫的依據了。到東晉鄧粲編寫【晉紀】,又開始擬訂條例。他拋開漢魏的史書,而取法殷、周,可見即使僻居湘江的邊遠學者,也注意到學習古代的典、謨。到孫盛編史也立條例,就是取法鄧粲了。 〔注釋〕
1 三雄:指魏、蜀、吳三國。
2 互出:相繼出現。
3 【陽秋】:指東晉孫盛的【魏氏春秋】。【魏略】:魏國魚豢(huàn換)著。兩書均不存,【三國志】等書的注中引到這兩書的部分資料。
4 【江表】:西晉虞溥的【江表傳】。【吳錄】:西晉張勃著。兩書均不存,【三國志】等書的注中保存部分殘文。
5 激:激切。抗:對抗,指不同於時俗的觀點。【晉書·孫盛傳】中說:『殷浩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征:證驗。
6 疏闊:粗疏,不精密。
7 陳壽,字承祚(zuò坐),西晉史學家。【三志】:陳壽的【三國志】。
8 洽(qià恰):和潤。
9 荀:指荀勖(xù續),字公曾,西晉文人。張:指張華,字茂先,西晉文學家。【華陽國志·後賢志】中說:『【三國志】……中書監荀勖、令張華深愛之,以班固、史遷,不足方也。』
10 繁:應作『系』,譯文據『系』字。系:統屬,這裡指隸屬。著作:官職名,晉代設置著作郎,專任史書編撰。
11 陸機:字士衡,西晉文學家。曾著【晉紀】,今不存。肇(zhào照):開始,指撰寫西晉初的歷史。
12 王韶:王韶之,字休泰,南朝宋代文人。曾著【晉紀】,今不存。續末:指撰寫東晉末年歷史。但只寫到義熙九年,下距晉亡還有七年,所以說『不終』。
13 干寶:字令升,東晉吏學家、小說家。曾著【晉紀】,今不全。
14 審:推求。序:次序。
15 【陽秋】:指【晉陽秋】,今不存。
16 舉例發凡:指編寫史書原則所訂的體例。【春秋】有五例,【左傳】有五十幾例。
17 準的:標準,指凡例所作規定。
18 鄧璨:應爲鄧粲,東晉文人。他的【晉紀】今不存。
19 始立條例:據【史通·序例】,干寶的【晉紀】已『遠述丘明,重立凡例』,鄧粲、孫盛都是在干寶之後才立凡例的。
20 憲章:取法,學習。
21 湘川:湖南湘水。這裡指鄧粲,他是長沙人。曲:指曲折偏僻之地。
22 安國:孫盛字安國。
23 規:法度,指孫盛寫史書是取法鄧粲。
【原文】4
原夫載籍之作也,必貫乎百氏1,被之千載2,表徵盛衰,殷鑑興廢3;使一代之制4,共日月而長存,王霸之跡5,並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漢之初,史職爲盛,郡國文計6,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詳悉於體國7,必閱石室,啟金匱8,抽裂帛9,檢殘竹10,欲其博練於稽古也11。是立義選言,宜依經以樹則;勸戒與奪12,必附聖以居宗13:然後詮評昭整14,苛濫不作矣15。 【原文】 族紀傳爲式,編年綴事,文非泛論,按實而書。歲遠則同異難密16,事積則起訖易疏17,斯固總會之爲難也。或有同歸一事,而數人分功18,兩記則失於復重,偏舉則病於不周,此又銓配之未易也19。故張衡摘史、班之舛濫20,傅玄譏【後漢】之尤煩21,皆此類也。
【譯文】
編寫史書的根本問題,是必須總貫諸子百家,傳之千秋萬世,表明歷代盛衰的證驗,作爲後世興亡的借鑑;使一個朝代的典章制度,和日月一樣共同長存;王霸之業的事跡,和天地一樣長久光大。因此,在漢朝初年,史官的職務較爲隆重。各州郡和諸侯國的文件帳目,首先要集中到編寫史書的太史府,以求史官能詳細了解全國的重大規劃;還必須閱讀國家珍藏的文件史料,搜檢一切殘舊的帛書竹簡,以求史官能廣泛而熟練地考察古代史跡。因此,在確立意義和選用言辭上,應以經典爲準則;在進行規勸、警戒的取捨上,必須以聖人爲根據;然後才能對史實闡釋評價得明白而正確,這樣就不至於產生煩瑣不實的記載了。 但史書的基本格式,就是按年代順序編纂有關事件,文字上不能進行空泛的議論,而是按照實際記敘。不過年代太遠的事是否寫得符合,就很難準確;要寫的事太多,對每件事的始末就容易忽略:這的確是作綜合記敘所存在的困難。有的同屬一事,但和幾人有關,如果在兩人的本傳里都寫,就造成重複的毛病;如果只記在一人頭上,則又出現不周全的缺點:這又是在銓衡輕重、相互配合上存在的困難。所以,東漢張衡指出的【史記】、【漢書】中的不少錯誤,晉代傅玄批評的【東觀漢記】的過失和煩瑣,都是由於上述困難造成的。 〔注釋〕
1 百氏:指諸子百家。【漢書·敘傳下】說【漢書】是『緯六經,綴道綱;總百氏,贊篇章』。
2 被:及。
3 殷鑑:殷人滅夏,殷之子孫以夏亡爲借鑑。
4 制:這裡泛指典章、文物、制度。
5 霸:諸侯國之強大稱雄者,如齊桓公、晉文公等春秋五霸。
6 郡國:漢初兼用郡縣制和分封制,諸侯國和郡縣並存。這裡指全國各地政權機構。文計:文件、帳目等。
7 體國:指全國的重要規劃。體:分。
8 石室、金匱(guì桂):漢代收藏國家重要圖書文件的地方。
9 帛:絲織物,這裡帛書。
10 竹:竹簡。
11 練:熟悉。
12 與奪:取捨。
13 宗:本。
14 昭:明白。整:齊、正。
15 苛:煩,細。濫:不實。 16 密:近,切合。
17 訖(qì氣):完結。
18 功:同工,指事。
19 銓(quán全):衡量。
20 摘:選取。【後漢書·張衡傳】說,張衡上疏,指出司馬遷、班固史書中的十多處錯誤。舛(chuǎn喘):差錯。濫:不恰當。
21 傅玄:字休奕(yì意),西晉文學家。【後漢】:指【東觀漢記】。據【晉書·傅玄傳】,傅玄在【傅子】中曾對『三史』進行評論。『三史』指【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隋書·經籍志】說【東觀漢記】所記是從光武帝到靈帝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