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1|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2奉使詩解7國俗各異諸發不冠晏子語王君子之行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14 15: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2奉使詩解7國俗各異諸發不冠晏子語王君子之行
題文詩:
越使諸發,執一枝梅,梁王,梁王之臣,
曰韓子者,顧謂左右,曰惡有以,一枝梅遺,
列國君乎?請爲二三,慚之也.出謂諸發:
大王有命,冠則禮見,不冠則否.曰彼越,
天子之封,不得冀兗,之州乃處,海垂之際,
屏外蕃以,爲居蛟龍,又與我爭,是以剪髮,
身爛然,成章以像,子者,將避水神.
今大國命,冠則禮見,不冠則否.假令國使,
時過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使客必,
剪髮文身,然後見之,於大國何?意而安之,
願假冠見,意如不安,無變國俗.梁王聞之,
披衣出,以見諸發.令逐韓子.經有:
維君子使,媚於天子.若此之謂.晏子使吳,
吳王,行人曰聞,晏嬰北方,之辯於辭,
習於禮者,命儐者曰:客見則稱,寡人天子.
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見.晏子憱然,
而嘆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使於吳王,
之所不佞,迷惑入於,天子之朝,敢問吳王,
惡乎存焉?吳王,以諸侯禮.晏子使吳,
吳王曰吾,得寄僻陋,蠻夷之鄉,希見教我,
君子之行,請私而教,之毋爲罪!晏子憱然,
位矣.王曰吾聞,主,蓋賊以慢,
野以暴,吾子,焉何甚也?晏子逡巡,
對曰臣聞,微事不通,麤事不能,必勞也;
大事不得,小事不爲,其則必貧;大者不能,
致人小者,不至人之,門者必困,此臣所以,
仕也如臣,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
王笑曰今,吾譏晏子,裸而,訾高橛者.
【原文】  越使諸發執一枝梅遺梁王,梁王之臣曰『韓子』,顧謂左右曰:『惡有以一枝梅,以遺列國之君者乎?請爲二三慚之。』出謂諸發曰:『大王有命,客冠則以禮見,不冠則否。』諸發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兗之州,乃處海垂之際,屏外蕃以爲居,而蛟龍又與我爭焉。是以剪髮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避水神也。今大國其命冠則見以禮,不冠則否。假令大國之使,時過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髮文身,然後見之。」於大國何如?意而安之,願假冠以見,意如不安,願無變國俗。』梁王聞之,披衣出,以見諸發。令逐韓子。詩曰:『維君子使,媚於天子。』若此之謂也。
【譯文】
越國使者諸發拿著一枝梅花送給梁王,梁王的臣子名叫韓子,看了看對周圍的人說道:『哪裡有把梅花送給列國的君主的!請允許我替你們羞辱他。』韓子出來對諸發說:『大王下了命令,來者戴上帽子就以禮相待:不戴帽子就另當別論。』諸發說:『我們越國也是天子分封的土地,沒有冀州兗州這樣的地方而是處在沿海地區,趕走了外族人來作爲自己居住的地方,然而蛟龍又和我們爭奪,因此剪除毛髮,在身上刺花紋,燦爛多彩,用來模仿龍王的子孫,並使水神逃避。現在你們梁國下命戴上帽子就以禮相待,不戴帽子就另當別論。假使你們梁國的使者,什麼時候經過我國,我國的君主也下命道:「來者必須剪髮文身,然後才接見。」對你們梁國怎麼樣呢?如果能對此心安理得,那麼我願意戴上帽子相見;如果不能心安理得,希望別改變國家的習俗。』梁王聽說後,披著衣服出來接見諸發,下令驅逐韓子。【詩經】道:『君子出使,會受到天子的寵愛。』說的就是這樣的事啊。【原文】  晏子使吳,吳王謂行人曰:『吾聞晏嬰蓋北方之辯於辭,習於禮者也,命儐者:客見則稱天子。』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請見。』晏子憱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將使於吳王之所,不佞而迷惑入於天子之朝,敢問吳王惡乎存?』然後吳王曰:『夫差請見。』見以諸侯之禮。
【譯文】
晏子出使吳國時,吳王對手下說:『寡人聽說晏嬰善於言辭,熟悉禮制,等晏嬰晉見寡人時,命接待人員以天子尊稱寡人。』第二天晏子進宮見吳王,命人通報,通報人說:『天子有令,命晏嬰晉見。』晏子長嘆三聲,說:『我受齊王之命出使吳國,不知怎麼搞的怎會來到周天子的宮廷,請問到底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吳王呢?』吳王立刻說:『夫差有請。』於是以合於諸侯身份的禮儀接待晏子。
【注釋】
晏子(?—前500),名嬰,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齊國大夫,後爲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他主張以禮治國,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原文】  晏子使吳,吳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蠻夷之鄉,希見教君子之行,請私而毋爲罪!』晏子憱然避位矣。王曰:『吾聞齊君蓋賊以慢,野以暴,吾子容焉,何甚也?』晏子逡巡而對曰:『臣聞之,微事不通,麤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爲者必貧;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仕也。如臣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王笑曰:『今日吾譏晏子也,猶裸而訾高橛者。』
【注釋】
1通『粗』2說人壞話,引申爲埋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