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說苑】卷14至公詩解11孔子聽獄遍聽於師善爲吏者樹德非怨 題文詩: 孔子昔爲,魯國司寇,聽獄必進,眾議師斷, 必敦敦然,皆立然後,君子進曰:某子以爲, 何若某子,以爲云云;又曰某子,以爲何若, 某子云雲.辯矣然後,子曰當從,某子幾是. 君子幾當,從某子云,以君子知,豈必待某, 子云後知,所以斷獄?君子敬讓,文辭有可, 與人共之,君子斷獄,不獨有也.君子至聽, 至聽遍聽,聽之於眾.子羔爲政,刖衛人足. 衛君臣亂,子羔亡走,郭門門閉,刖者守門, 曰彼有缺!子羔對曰:君子不逾.曰彼有竇. 子羔又曰:君子不遂.曰此有室.子羔乃入, 追者罷矣.子羔將去,謂刖者曰:吾不虧損, 主之法令,親刖子足,吾在難中,此乃子之, 報怨時也,何故逃我?刖者對曰:斷足我罪, 無可奈何;君之治臣,傾側法令,先後以法, 欲免於法,臣固知之;獄決罪定,臨當論刑, 愀然不樂,見於顏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 天生仁人,之心固然.此臣之所,以脫君也. 孔子聞曰:善爲吏者,樹德不善,爲吏樹怨. 公行之其,子羔之謂.真法法情,合於情理. 【原文】 孔子爲魯司寇,聽獄必師斷,敦敦然皆立,然後君子進曰:『某子以爲何若,某子以爲云云。』又曰:『某子以爲何若,某子曰云雲。』辯矣。然後君子幾當從某子云云乎,以君子之知,豈必待某子之云云,然後知所以斷獄哉?君子之敬讓也,文辭有可與人共之者,君子不獨有也。【注釋】出自【孔子家語】第十: 原文:孔子爲魯司寇,斷獄訟皆進眾議者而問之,曰:「子以爲奚若?某以爲何若?」皆曰云雲如是,然後夫子曰:「當從某子幾是.」(近也重獄事故與眾議之)
【註解】
獄訟---yù sòng 獄訟(1).訟事;訟案。(2).訴訟。(3).指訴訟者。 鄭玄 注:"爭罪曰獄,爭財曰訟。" 賈公彥 疏:"獄訟相對,故獄爲爭罪,訟爲爭財。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此爲其出處。奚---xī 文言疑問代詞,相當於『胡』、『何』:幾---幾(jī)1、苗頭;預兆。2、政務。通"機"。或問爲政有幾。--【法言·先知】。注:"要也。"表示非常接近,相當於"幾乎"、"差不多"。【形】1、會意。從戌。戌,兵守也。2、細微,隱微。幾,微也,殆也。--【說文】 (注1)斷獄訟:斷,判決,判罪。獄訟,訴訟的事情或案件。【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其附於刑者歸於士。』鄭玄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賈公彥疏:『獄訟相對,故獄爲爭罪,訟爲爭財。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此記載又見【說苑·至公】。
(注2)幾是:王肅註:『近也。重獄事,故與眾議之。』
【譯文】
孔子做魯國司寇的時候,處理審判每一件案件和官司都要召集有關的人員來談話,一一問詢他們,說:『你認爲應該怎麼辦?別人還有什麼意見?』讓大家都提出方案和意見,然後孔夫子說:『(通過分析比較)應該按照某某的意見比較恰當。』(這體現了孔子慎刑的思想,從『仁』的精神出發,將民主的東西引進訴訟,做出正確的判斷。) 【原文】
子羔爲衛政,刖人之足。衛之君臣亂,子羔走郭門,郭門閉,刖者守門,曰:『於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逾。』曰:『於彼有竇。』子羔曰:『君子不遂。』曰:『於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罷。子羔將去,謂刖者曰:『吾不能虧損主之法令而親刖子之足,吾在難中,此乃子之報怨時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斷足固我罪也,無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傾側法令,先後臣以法,欲臣之免於法也,臣知之。獄決罪定,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於顏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脫君也。』 孔子聞之,曰:『善爲吏者樹德,不善爲吏者樹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謂歟?』 【譯文】 子羔當政於衛國時,曾將一個人處以刖刑,砍斷其腳。後來,衛國君臣內亂,子羔往外城逃走,此時外城門已經關閉,而那個曾被他砍斷腳的人在那裡守門。刖者對子羔說:『那邊有個缺口。』子羔說:『有道君子不跳牆而逃跑。』刖者又說:『那邊有個洞。』子羔說:『有道君子不鑽洞而逃跑。』刖者又說:『這邊有個房間。』子羔這才進去。追趕他的人因爲沒有看見子羔,也就停止了追趕。子羔將要離開之際對刖者說:『我曾經因爲不能破壞君主的法令而親自砍斷了你的腳,如今我處於危難之中,這是你報復我的大好機會,爲什麼你要助我逃走呢?』刖者說:『斷腳是我罪有應得,沒有辦法的。在處治我時,依據法令反覆斟酌,想要使我免於刑罰,我是知道的。當獄吏定了我的罪並要處罰之時,您的臉色變得憂愁無比,我也是知道的。難道是您對我特別好嗎?不是,而是因爲你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這樣的感情。這就是我爲什麼要助你逃跑的原因。』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說:『善於爲官吏的人,樹立其恩德,不善於爲官吏的人,則是樹立仇敵,公正辦事,恐怕就是說的子羔所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