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6|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40慎終詩解4始儉終奢始恤終役捨本逐末始諫終杜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3 17:0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40慎終詩解4始儉終奢始恤終役捨本逐末始諫終杜
題文詩:
貞觀初君,無爲無欲,清靜之化,遠被遐荒.
考之於今,其風漸墜,聽言則遠,超於上聖,
論事則未,逾於中主.何以言之?漢文晉武,
俱非上哲.漢文,千里之馬,晉武,
雉頭之裘.今則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
域外取怪,於道路見,輕於戎狄,漸不克終,
此其一也.捨本逐末.昔子貢問,孔子理人,
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也.子貢:
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導之,則吾仇也,
若何無畏?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爲人上者,奈何不敬?貞觀始,視人如傷,
恤其勤勞,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爲.
頃年以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
乃雲無事,百姓驕逸,勞役易使.自古以來,
未有由民,逸樂而致,傾敗者也,何有逆畏,
,欲勞役哉?恐非興邦,至言豈安,
人之長算?此其漸不,克終二也.口惠不實.
貞觀初,損己利物,至於今日,縱慾勞人,
卑儉之跡,歲改驕侈,之情日異.雖憂人之,
言不絕口,而樂身事,實切於心.或時欲有,
所營慮人,致諫乃雲:若不爲此,不便我身.
人臣之情,何可復爭?此直意在,杜諫者口,
豈曰擇善,而行者乎?此其漸不,克終三也.

【原文】

陛下貞觀之初,無爲無欲,清靜之化,遠被遐荒。考之於今,其風漸墜,聽言則遠超於上聖,論事則未逾於中主。何以言之?漢文、晉武俱非上哲。漢文辭千里之馬①,晉武焚雉頭之裘②。今則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域外,取怪於道路,見輕於戎狄,此其漸不克終一也。
【注釋】

①漢文辭千里之馬:漢文帝時,有人獻千里馬,文帝詔令將其退還,並發給路費。

②晉武焚雉頭之裘:晉武帝時,有人獻上雉頭裘,武帝認爲是奇裝異服不可穿用,在大殿前將其燒掉。

【譯文】
陛下在貞觀初期,實行無爲無欲、清靜祥和的政治教化政策,即使在邊遠的蠻荒之地,也受到了此風的感化。但如今看來,這種風氣正在慢慢消失,聽言語似乎比古代的君主高明多了,論事,則連一般平庸的君主都不如。爲什麼這樣說呢?漢文帝、晉武帝都不是具有上哲之智的聖明之君,但漢文帝拒絕別人進獻的千里馬,晉武帝因爲國家法典禁止奇裝異服,焚燒了大臣獻上的雉頭裘。而今天,陛下到千里之外去尋找駿馬,到異城去搜求奇珍異寶,這些行爲都被老百姓和少數民族見怪和輕視。這是朝廷不能善終的表現之一。

【原文】

昔子貢問理人於孔子,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導之,則吾仇也,若何其無畏?』故【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爲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恤其勤勞,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爲。頃年以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自古以來,未有由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也,何有逆畏其驕逸而故欲勞役者哉?恐非興邦之至言,豈安人之長算?此其漸不克終二也。
【譯文】
過去子貢向孔子請教如何管理百姓,孔子作了一個比喻,他說:『用朽爛的繩索駕馭六匹馬的車子,真讓人恐怖啊!』子貢問:『有什麼好恐懼的呢?』孔子說:『不用'道」來引導百姓,這是我所痛恨的,如果這樣治國,怎能無所畏懼呢?』所以【尚書】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才會安寧。』爲君者怎麼可以不敬畏老百姓呢?陛下在貞觀初期,把老百姓當做飽嘗戰爭創痛的傷員,體恤他們的艱辛,愛民如子,凡事崇尚儉約,不營造宮室以免勞民傷財。然而近些年來,陛下開始放縱奢侈,忘記了謙遜節儉的美德,任意役使百姓,還說:『老百姓沒有事情就會懶惰放肆,有了勞役就容易驅使他們。』古往今來,從來沒有因爲老百姓安樂悠閒而導致亡國的事例,豈有害怕他們放縱,而故意向他們施加勞役的道理呢?恐怕這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至理名言。這是朝廷不能善終的表現之二。

【原文】

陛下貞觀之初,損己以利物,至於今日,縱慾以勞人,卑儉之跡歲改,驕侈之情日異。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於心。或時欲有所營,慮人致諫,乃云:『若不爲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復爭?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此其漸不克終三也。
【譯文】
陛下在貞觀初期,損害自己的利益以滿足別人的需要。而如今,放縱自己的欲望以役使百姓,謙遜節儉的風氣一年年在消失,而驕縱奢侈的習慣在與日俱增。雖然牽掛老百姓的話語還不絕於口,但享樂之事也時時縈繞於心。有時候,陛下想營造宮室,又擔心有人提意見,就說:『如果不修宮殿,我的生活就會不方便。』根據君臣之誼,臣子怎麼可能再進諫呢?陛下此言意在杜絕意見,哪裡談得上是擇善而從呢?這是朝廷不能善終的表現之三。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