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7外篇(上)詩解15景公問後世孰將踐有齊者晏子對以田氏(禮者綱常節正人倫) 題文詩:公與晏子,立曲潢上,望見齊國,問晏子曰: 後世孰將,踐有齊國?晏子對曰:非賤臣之, 所敢議也.曰胡必然?倘若得者,無失則虞, 夏常存矣.晏子對曰:臣之聞見,不足以知, 之者智也;先言而後,當者惠也.夫智與惠, 君子之事,臣也奚足,以知之乎!雖然臣請, 陳其爲政:君強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 教之隆也;刑罰在君,民之紀也.今田無宇, 二世有功,於國而又,利取分寡,公室兼之, 國權專之,君臣易施,能無衰乎!嬰亦聞之, 臣富主亡.由是觀之,其無宇後,無幾齊國, 田氏國也?嬰老不能,待公事公,若即世政, 不在公室.公曰柰何?對曰惟禮,可以已之, 其在禮也,家施不及,國民不懈,貨不移一, 工賈不變,士不濫夸,官不諂怠,大夫也能, 不收公利.景公曰善;今知禮之,可以爲國. 對曰禮之,可以爲國,也久矣與,天地並立; 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 姑慈婦聽,禮之經也.君令不違,臣忠不二,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 夫和而義,妻柔而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 禮之質也.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禮之尚. 晏子曰禮,先王所以,臨天下也,以教其民, 是故尚之.禮者情理,真情至正,正己正人, 真禮適宜,知止不殆,禮者綱常,節正人倫. 【原文】 景公問後世孰將踐有齊者晏子對以田氏第十五景公與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見齊國,問晏子曰:『 後世孰將踐有齊國者乎?』晏子對曰:『非賤臣之所敢議也。』公曰:『胡必然也?得者無失,則虞、夏常存矣。』晏子對曰:『臣聞見不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後當者,惠也。夫智與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雖然,臣請陳其爲政:君強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罰在君,民之紀也。今夫田無宇二世有功於國,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國權專之,君臣易施,能無衰乎!嬰聞之,臣富主亡。由是觀之,其無宇之後無幾,齊國,田氏之國也?嬰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公曰:『然則柰何?』晏子對曰:『維禮可以已之。其在禮也,家施不及國,民不懈,貨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諂,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今知禮之可以爲國也。』對曰:『禮之可以爲國也久矣,與天地並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經也。君令而不違,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質也。』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禮之尚也。』晏子曰:『夫禮,先王之所以臨天下也,以爲其民,是故尚之。』15【譯文】 景公與晏子站在曲潢上面,遠遠看見齊國,問晏子說:『後世誰將登上齊國的王位呢?』晏子回答說:『這不是微臣敢談論的事情。』景公說:『爲何這樣呢?得到天下而不再失去,那麼虞舜、夏禹就永遠都在了。』晏子回答說:『我聽說,未見事情的全部就能知道其實質的人,是聰明人。先下結論而後來事實與之相符的人,是智慧之人。那聰明與智慧,是君子的事情,我怎麼能有這二者呢!即使這樣,我請求講述一下爲政之道:君王強大而臣子弱小,是爲政的根本;君王倡導而臣子附和,教化就會興隆;刑罰的權利在君王手中,百姓便有了綱紀。現在田無宇兩代皆有功於國家,而又適當地收取賦斂再分給貧乏之人。公室他有份,國家權柄他也專擅,君臣施與關係倒逆,王權能不衰微嗎!我聽說,臣子富強則君王衰亡,如此看來,大概田無宇之後不長時間,齊國,便成爲田氏的國家了。我老了,不能再爲您辦事了,君王如果去世,政權就不在您家了。』景公說:『這可怎麼辦?』 晏子回答說:『只有用禮能制止這種結果。在禮的規定中,大夫的施捨不能超過國家,百姓不懈怠,財物不流入一處,工商業的人不變詐,士人不誇誇其談,官吏不諂媚,大夫不收取國家的利益。』景公說:『好。現在我知道禮可以治國了。』晏子回答說:『禮可用來治理國家是長久之計呀,可以與天地同存。君王有德而臣子忠誠;父親仁慈而兒女孝順;兄長仁愛而兄弟恭敬,丈夫和氣而妻子柔順貞淑,婆婆仁慈寬厚而媳婦順從溫婉,這是禮的基本內容。』景公說:『好啊!我現在知道禮的重要了。』晏子說:『禮,是先王用來治理天下的,用它來教化百姓,所以它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