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7|回覆: 0

[其他] 李世民【帝范】卷1君體篇詩解人者國先國者君本正心制斷孝恭德義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2 21: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世民【帝范】卷1君體篇詩解人者國先國者君本正心制斷孝恭德義題文詩:
情生天地,天地生人,天生萬物,後有男女,
男女然後,夫婦然後,父子然後,君臣然後,
上下後禮,義有所措.人者國先,國者君本,
國者域也,域者居也,得眾得國,失眾失國.
人主之體,如山嶽焉,高峻不動,巍然鎮靜;
如日月焉,貞明普照,人主有情,情同日月,
輪迴不息,真情遍照,表率人民,兆庶之所,
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寬大其志,誠通天地,
足以兼包,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平正其心,
正心誠意,足以制斷.至正至義,非義不伐,
君非威德,無以制遠,君非慈厚,無以懷人.
仁至義盡,仁撫九族,禮接大臣,上行下效,
義以正己,仁以愛人,彬彬有禮,人倫有序.
奉先思孝,報本返始,慎終追遠,不忘所由,
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至義適宜,
合於情理,民心歸附,利民爲本,乃君之體.
李世民【帝范】卷1君體篇詩解
【原文】一、君體篇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人主之體如山嶽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制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也。

【譯文】
國君在建立國家之前,必須擁有百姓,有百姓才會有國家;國君想要得天下,必須以德育民,民入樂爲之用,這樣才能成爲國家。入主之體,當如山嶽之尊崇,巍然鎮靜,巋然不動;入主毫無私心地君臨萬方,要像日月晝夜更迭不息地光明正大而普照在下的萬物一樣。國君有什麼舉措,億萬百姓均將作爲準則而照著執行;人君施仁政於民,則四海之內嚮往,普天之下歸順。國君之志,當寬裕廣大,胸襟開闊,兼收並蓄,涵容萬物;國君之心,如若平正則是非明,以此裁斷則無差錯。

國君如能順天應人實行刑罰恩惠,就可以令行禁止,天下歸服,無遠而不至;國君撫慰萬方,只有慈愛寬厚才能安民、保民。國君對待九族之親,定要使長者平安,少者懷之;國君又必須對大臣以禮相待,體貼群臣,『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國君奉祀祖先,應該善繼祖先之志,善述祖先之事;國君在位,必須以不驕不慢對待臣下。國君不應以己爲尊貴,不應以己爲才智,而應孜孜不倦地以行德義。國君如能做到上面這些,就算是做到了治理天下時應遵守的準則了。
   【原文】夫[夫,音扶。語詞後放此。]人者國之先,[【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故【大學】曰:『有人此有土。』所以人者國之先也。先者,前也。凡在前者謂之先。]國者君之本。[國者,域也。域者,居也,人民所聚居。欲爲君者,能以德和民,民人樂爲之用,乃可以爲國。苟不以德和民,人民離散而不附,雖欲爲君,得乎?故聖人云:『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所以國者君之本也。]
【譯述】人民是一個國家之所以建立的先決條件。就像【易經】上說的:先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了上下才產生了禮義。當然,一個國家光擁有民眾還不夠,還要愛護人民,保護人民,否則,人民就要背叛你,還談什麼立國呢? 
 國家是一個君王的根本。國君之所以被稱爲國君,之所以貴爲天子,就是因爲他擁有一個國家。如果國君能夠以德來團結人民,那麼人民就樂於爲君王出力,這樣,國君就可以長久地擁有國家,如果國君虐待人民,人民離散而不肯歸附,那麼你想當國君,又怎麼能辦得到呢?
  【原文】人主[主,即君也,領也。主領庶眾。]之體,如山嶽焉,高俊而不動;[東漢【仲長統傳】曰:『德重如山嶽。』山者,謂四鎮,山之重大者也:揚州之會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醫無閭山、冀州之霍山。岳謂五嶽:泰、華、衡、崧、恆也。詳見前序注。言人君之體當如山嶽之尊崇,巍然鎮靜。故云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易】曰:『日月之道,貞明者也。』言若日月正一,自然之明,晝夜更迭不息。於至高至極之上,普遍照燭在下之萬物。貞,正也。]
    【譯述】做君主的,外觀上給人的感覺應該是像山嶽一樣穩重而高俊。令人望而生尊崇之心,望而有敬畏之感。這除了帝王天生的厚重儀表之外,主要是指作爲人君的修養。『德重如山嶽』,君主有德則在百姓眼中自然重如山嶽,如若無德,即便像山嶽,又有誰來敬畏呢?作爲人君,要像太陽和月亮一樣,具有永恆的光熱,而且普照萬物。人主應該天下爲公,不能有絲毫的偏私,讓普天之下的每一個黎民都能感覺到帝王的恩澤。這是做人君的必須具備的素質。
  【原文】兆庶之所瞻仰,[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庶,眾也。凡人君有動作,兆億庶眾咸瞻仰,以爲則而行之也。]天下之所歸往。[【易·乾】鑿度曰:王者天下所歸。四海之內曰天下。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大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此二者歸往之明效焉,故太宗曉之。]
【譯述】君主是老百姓行動的指南,也是天下民眾所嚮往的歸宿。作爲君主,不負眾望,愛護人民,百姓就會把他視作保護傘和自己的歸宿。商朝時候的伯夷爲了躲避暴虐的商紂王,居住在北海之濱,後來他聽說周文王起來反對紂王,就說:『我何不回去呢?我聽說文王治理下的西伯很注意善待和養育老者。』大公爲了躲避紂也住在東海,他聽到文王興起的消息,也高興地說:『爲什麼不回去呢,我聽說西伯那個地方能夠養育老者。』唐太宗藉此說明一個好的君主,應該是天下百姓所嚮往的歸宿。
  【原文】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志,心之所之也。人君之志,當寬裕廣大,與天地同德,包括其區宇,涵容庶物。]平正其心,足以制斷。[【大學】曰:『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此言人君心不平正,則是非不明。心若平正,則是非明矣。以此制斷,事事物物自得其宜矣。]
【譯述】人君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這樣他的心才能包容宇宙,涵容萬物。一個帝王如果小肚雞腸,器量狹窄,他怎麼能有容人之量?
  胸中怎麼能裝得下整個天下呢?
  做爲帝王,如果能使自己修養到平心靜氣,公正地對待天下的人和事,那麼臨事就能正確決斷。【大學】說:『所謂修身養性,就是要做到能夠使自己的心平正。一個人心中有憤怒,則做不到平正;心中有喜好,則做不到平正;心中有憂愁,則做不到平正;心中有恐懼則做不到平正。』可見一個人要想做到自身公正,就必須擯棄私心雜念和個人的喜怒好惡。這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文】非威德無以致遠,[班固【典引】曰:『威靈行於鬼區。』注云:『鬼區,遠方也。』威德者,非窮兵黷武、殘酷之暴,乃應天順民,以征不義。故能令行禁止,天下畏服,無遠而不至也。]非慈厚無以懷人。  [孔子曰:『慈可以服眾。』又【書】曰:『安人則惠,黎民懷之。』慈,惠愛也。懷,安保也。謂王者撫綏兆民,若非慈愛廣厚,則成小惠。故云:非慈厚無以懷人。]
     【譯述】沒有威望和好的德行,就不能號召遠方;沒有慈善和廣厚的愛心,就不能安撫萬眾。這二者相輔相成,珠聯璧合,缺一不可。作爲擁有天下的國君,如果沒有威嚴,不能使邪惡畏服,國家就不會太平。這樣不足以保護人民,人民也會產生怨氣。反之,如果一味窮兵黷武,以殘暴之心對待天下,也會導致眾叛親離。所以,樹立威信之後,還需要用慈善和厚愛來撫恤天下。其實,恩威並用本來就是歷代統治者慣用的統治手段。
  【原文】撫九族以仁,[【商書·堯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歐陽夏侯氏謂,九族者,父族四:五屬之內爲一族,父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已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己之子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爲一族,母之母姓爲一族,母之昆弟適人者爲一族;妻族二:妻之父姓爲一族,妻之母姓爲一族。又,唐孔氏說:『九族者,上從高祖,下至元孫。凡九族皆爲同姓。』二說不同,故並存之。太宗言此九族之親,長者安之,少者懷之、愛之,勿可驕慢。驕慢則離而相怨矣。自天子至於庶人,惟九族不可不撫愛。【詩】曰:『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終莫我顧。』此刺平王失禮於親戚也,可不誡哉?]接大臣以禮。[【論語】曰:『君使臣以禮。』【中庸】曰:『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又曰:『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
    【譯述】九族指皇家宗族及其他皇親國戚。在封建時代,宗族關係勝過其他任何關係,尤其是皇帝的宗族關係,一旦處理不好,會直接導致皇權不穩,國家混亂。所以唐太宗提出要以仁義來安撫九族。  皇帝雖然掌握生殺予奪的大權,但對大臣還要以禮相待。君待臣以禮,臣下才會心甘情願地爲國家出力,國家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如果國君蠻橫無禮地對待臣下,不是培養出奴才,就是導致眾叛親離。因此有能力的國君不是去壓服群臣,而是以仁德禮義去讓臣下折服。     
【原文】奉先思孝,[【尚書·太甲】曰:奉先思孝。以念祖德爲孝。先,祖先也。【中庸】曰: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奉,父勇切。]處位思恭。[【太甲篇】曰:接下思恭。以不驕慢爲恭。下,臣下也。處,上聲。]
【譯述】敬奉祖先要做到孝;高居皇位要時時想到謙恭謹慎。

  【原文】傾己勤勞,以行德義。[傾,猶抑也。己,我也。即虛己之義。不以我爲尊,不以我爲貴,不以我爲才,不以我爲智。當以孜孜不倦於德義耳。勤,孜孜也。勞,事功曰勞。德者,得也。得之於道之謂德。義,事之宜也。裁製事物合宜之謂義。]

  【譯述】君王應該克己勤勞,以彰顯自己的德義。作爲君王,時刻都面對臣下的順耳之言。因此人君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警醒自己不要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相反,君王更要以身作則,勤於政事。這樣,德行才能遠播,處理事情才能做到恰到好處。

  【原文】此乃君之體也。[言若能行此,是乃爲君之大體矣。]

  【譯述】太宗總結道:如果做到了上面的要則,就具備了爲君的大體。也就是說,上面講的那幾個方面是對一個皇帝的最起碼的要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