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6|回覆: 0

[其他] 賈誼【過秦論】下詩解2不知己過忠臣不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8 13: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過秦論】下詩解2不知己過忠臣不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題文詩:
秦王足己,而不,遂過不變.二世受之,
因而不改,暴虐以至,禍子嬰,孤立無親,
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宜乎?
當此時也,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
所以不敢,盡忠指過,秦俗多忌,諱之禁也,
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
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
是以三主,失道而其,忠臣不諫,智士不謀,
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
蔽之傷國,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
而天下治.其強也時,禁暴誅亂,而天下服;
其弱之時,王霸征而,諸侯;其削之時,
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繁法嚴刑,
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
故周王能,序得其道,千載不絕;秦本末失,
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故所,
君子爲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
察盛衰理,審權勢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
曠日長久,社稷.情通古今,以古鑒今.
【原文】2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爲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譯文】
秦王滿足一己之功,不求教於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子嬰孤立無親,自處危境,卻又柔弱而沒有輔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在這個時候,世上並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然而他們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是由於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重疊雙腳站立,閉上嘴巴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進諫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大亂,皇上還不知道,難道不可悲嗎?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所以設置公卿、大夫和士,來整治法律設立刑罰,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強盛的時候,禁止殘暴誅討叛亂,天下服從;衰弱的時候,五霸爲天子征討,諸侯也順從;土地被割削的時候,在內能自守備,在外還有親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強盛的時候,繁法嚴刑,天下震驚;等到它衰弱的時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由此看來,安定和危亡的綱紀相距太遠了!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後做事的借鑑)。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於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了解興盛衰亡的規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捨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