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回覆: 0

[其他] 【鹽鐵論】卷24論誹詩解2丞相史:明君在上無有亂臣文學:明君無賢佐則純德不流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14 19:1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24論誹詩解2丞相史:明君在上無有亂臣文學:明君無賢佐則純德不流
題文詩:
丞相史曰:檀柘有鄉,萑葦有叢,物類相從.

孔子之曰:有德不孤,必有鄰者.故湯興而,

伊尹至不,仁者遠矣.未有明君,在上而有,

亂臣在下.今先帝躬,行仁聖道,以臨海內,

招舉俊才,賢良之士,唯仁是用,誅逐亂臣,

不避所親,務以求賢,簡退不肖,猶堯之舉,

舜禹之族,殛殺鯀而,放驩兜也,而文學曰,

苟合之徒,是則主非,臣阿是也?文學對曰:

皋陶對舜:在知人惟,帝其難之.洪水之災,

堯獨愁悴,而不能治,得舜禹而,九州寧故,

雖有堯明,之君而無,舜禹佐則,純德不流.

春秋而刺,有君無臣.先帝之時,良臣未備,

邪臣得間.堯得舜禹,殛鯀驩兜,趙簡子昔,

得叔向而,盛青肩詘.俗語之曰:未見君子,

不知偽臣.詩經有云: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此之謂也.君得賢臣,

政令暢通,賢必君子,君子情真,正己正人;

君不得賢,政令不通,小人當道,國必破亡.

   【原文】

  丞相史曰:檀柘而有鄉,萑葦而有叢,言物類之相從也。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故湯興而伊尹至,不仁者遠矣。未有明君在上而亂臣在下也。今先帝躬行仁聖之道以臨海內,招舉俊才賢良之士,唯仁是用,誅逐亂臣,不避所親,務以求賢而簡退不肖,猶堯之舉舜、禹之族、殛鯀放驩兜也,而曰『苟合之徒』,是則主非而臣阿,是也?

  【注釋】檀柘,見【殊路篇】注釋。鄉:指檀柘生長的地方。
  萑(huan)葦:蘆葦。叢:這裡指蘆葦聚生的地方。
  這是【論語·里仁篇】文。
  【論語·顏淵篇】:『舜有天下,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殛(ji):殺死。鯀(gun),夏禹的父親,奉舜命治水,因用築堤的方法,九年未治好,舜把他殺死於羽山。驩(huan)兜:傳說是堯的大臣,因兇惡奸邪,舜即位後把他流放於崇山(今湖南省灃縣)。


  【譯文】丞相史說:檀柘有它們的產地,蘆葦成叢地生長,這說明物以類聚。孔丘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有志同道合者。』所以,當商湯王起興時,伊尹就來到了,不仁義的人就走遠了。沒有上面的君主是賢明的而下面的臣子是奸邪的事情。武帝時在國內奉行聖明的朝政,選舉才智超群和賢良的人,用人唯賢,誅殺流放亂臣,不迴避是否是親友,務必任用有才能的人而罷免不賢的人,就像堯任用舜、禹,殺掉鯀、流放驩兜一樣。而你們卻說皇上下面的大臣都是『苟且附合的人』,那就是說皇上是壞的,臣子也是阿諛奉承的了,對嗎?

  【原文】

文學曰:皋陶對舜:『在知人,惟帝其難之。』洪水之災,堯獨愁悴而不能治,得舜、禹而九州寧。故雖有堯明之君,而無舜、禹之佐,則純德不流。【春秋】刺有君而無臣。先帝之時,良臣未備,故邪臣得間。堯得舜、禹而鯨殛驩兜誅,趙簡子得叔向而盛青肩詘。語曰:『未見君子,不知偽臣。』【詩】云:『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此之謂也。



  【注釋】【尚書·皋陶謨】:『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維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明之』作『之明』。
  【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與楚人期戰於泓之陽。。。已陳,然後襄公鼓之,宋師大敗。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有君而無臣。』
  『鯀殛』原作『殛鯀』,今據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校乙,與『驩兜誅』詞例一律。趙簡子:即趙鞅,春秋時晉大夫,趙景叔子。公元前493年攻取了范氏、中行氏的都邑,擴大了封地,奠定了趙國的基礎。叔向:據【史記·趙世家】文應爲『周舍』,趙簡子的謀士,好直諫。盛青肩:人名,未詳。詘:同黜,罷免。
  此語不知所出。
  詩出【詩經·小雅·出車】。忡忡:憂慮不安。降:放下了心的意思。
【譯文】

文學說:皋陶對舜說:『了解人,做帝王的更應該多用心。』從前洪水成災,堯獨自憂慮而不能治理,得到舜、禹治服了洪水,才使天下安寧。所以即使有了堯這樣的聖明君主,如果沒有舜、禹的輔佐,好的德政也不能實行。【春秋】上曾經諷刺過只有好的君主而沒有好的臣子的事情。武帝時,好的大臣不齊全,所以奸臣鑽了空子。堯得到舜、禹而殺掉鯀,處罰驩兜,趙簡子得到了周舍而罷免了盛青肩的官。俗話說:『不見君子,就分不清奸臣。』【詩經】上說:『不見君子,我憂慮不安,見到君子,我就放了心。』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