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6|回覆: 0

[其他]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詩解3懷王不知忠臣之分惑於鄭袖欺於張儀【漁夫】屈原忠誠寧死不屈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7 21:0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詩解3懷王不知忠臣之分惑於鄭袖欺於張儀【漁夫】屈原忠誠寧死不屈
題文詩:

懷王長子,頃襄王立,其弟子蘭,以爲令尹.

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

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

存君興國,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見懷王之,

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

忠以自爲,舉賢自佐,亡國破家,然相隨屬,

聖君治國,所以累世,而不見者,由其所謂,

忠者不忠,賢者不賢.懷王不知,忠臣之分,

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

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客死於秦,爲天下笑.此乃不知,人之禍也.

易曰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以,汲於王明,

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

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讒,屈原之於,

頃襄王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

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

問曰子非,三閭大夫?何故至此?屈原對曰: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是以見放.漁父又曰:夫聖人者,其不凝滯,

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流,

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爲?屈原乃曰:

吾昔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誰能,願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

寧赴常流,葬乎江魚,之腹中耳,又安能以,

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屈原情真,

真情君子,特立獨行,剛正不阿,浩然正氣,

精誠所致,不懼權貴,義薄雲天,真情永恆.

【原文】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爲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①。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②,繫心懷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爲,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④,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爲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⑤:『井泄不食⑥,爲我心惻,可以汲⑦。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⑧,頃襄王怒而遷之⑨。
【注釋】
①咎:責怪,歸罪。②眷顧:懷念。③翼幸:僥倖希望。④分:職分,本分。⑤【易】:書名。也稱【周易】或【易經】。是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書,也是儒家重要經典。引句見【易經·井卦】,原文作:『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卓註:【象辭】說:井水污濁不能食用,這是觸景生情的感嘆。盼求君王英明,是企望獲得好處。)

⑥泄:通『抴』,淘去污泥。⑦惻:心中悲傷。⑧短:說人的壞話。⑨遷:貶謫,放逐。
【譯文】

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位,任命他的弟弟子蘭爲令尹。因子蘭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死在秦國,楚國人都把此事的責任歸罪於子蘭。
  屈原對子蘭的所作所爲,也非常痛恨。雖然身遭放逐,卻依然眷戀楚國,懷念懷王,時刻惦記著能重返朝廷,總是希望國王能突然覺悟,不良習俗也爲之改變。他總是不忘懷念君王,復興國家,扭轉局勢,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種心情。然而終究無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於此也可見懷王最終也沒有醒悟。作爲國君,不管他聰明還是愚蠢,有才還是無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賢士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然而亡國破家之事卻不斷發生,而聖明之君、太平之國卻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所謂忠臣並不忠,其所謂賢士並不賢。懷王因不知曉忠臣之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結果使軍隊慘敗,國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盤,自己還流落他鄉,客死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是由於不知人所造成的災禍。【易經】上說:『(井水污濁不能食用,這是觸景生情的感嘆。盼求君王英明,是企望獲得好處。)井已經疏浚乾淨,卻沒人來喝水,這是令人難過的事。國君若是聖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而懷王是如此不明,那裡配得到幸福啊!

  令尹子蘭聽到以上情況勃然大怒,最終還是讓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生氣,就把屈原放逐了。


【原文】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①。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②:『子非三閭大夫歟③?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④。』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⑤。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爲⑦?』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⑩!』
【注釋】
①被:通『披』。②漁父:捕魚者,漁翁。③三閭大夫:職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職。④見放:被放逐。⑤凝滯:拘泥。推移:變遷,轉易。⑥:吃,食。糟:未清帶滓的酒。啜:嘗,飲。醨:薄酒。⑦瑜、瑾:都是美玉名。此處以喻高尚的品德。⑧察察:清白,高潔。⑨汶(mén,門)汶:污垢,污辱。⑩晧晧:通『皓皓』,潔白,光明。溫蠼:塵滓重積的樣子。

【譯文】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髮在荒野草澤上一邊走,一邊悲憤長吟。臉色憔悴,形體乾瘦。一位漁翁看到他,就問道:『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爲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說:『全社會的人都污濁而只有我是乾淨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漁翁說:『一個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能隨著世俗風氣而轉移,全社會的人都污濁,你爲什麼不在其中隨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爲什麼不在其中吃點殘羹剩酒呢?爲什麼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討了個被流放的下場呢?』屈原回答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身軀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塵土抖乾淨,人們又有誰願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寧願跳入江水長流之內,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