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貨殖列傳】詩解8南楚好辭少信南陽忠朴楚越偷生沂泗好藏齊趙智巧仰以機利 題文詩: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俗類西楚. 楚失郢之,後徙壽春,亦一都會.而合肥受, 南北之潮,皮革與鮑,木輸會也.因與閩中, 干越雜俗,南楚好辭,巧說少信.江南卑濕, 丈夫早夭,多竹豫章,出產黃金,長沙鉛錫, 僅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九疑蒼梧, 南至儋耳,與江南大,同俗中而,楊越多焉. 番禺其一,都會珠璣,犀角玳瑁,果布之湊. 潁川南陽,夏人之居.夏人政尚,忠朴猶有, 先王遺風.潁川敦願,秦末世曾,遷不軌之, 民於南陽.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 江淮宛亦,一都會也.俗雜好事,業多商賈. 其俗任俠,交通潁川,是故至今,謂之夏人. 夫天下物,所鮮所多,人民謠俗,山東海鹽, 山西鹽滷,領南沙北,往往出鹽,大體如此. 總之楚越,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 水耨果隋,蠃蛤故不,待賈而足,地勢饒食, 無饑饉患,以故眥窳,偷生而無,積聚多貧. 故江淮南,無凍餓人,無千金家.沂泗水以, 北宜五穀,桑麻六畜,地少人眾,數被水旱, 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魯而,好農重民. 三河宛陳,亦然加以,商賈齊趙,人設智巧, 仰以機利.燕代田畜,而事蠶業.風俗各異.
【原文】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郢之後徙壽春,亦一都會也。而合肥受南北潮①,皮革、鮑、木輸會也。與閩中、<於>越雜俗②,故南楚好辭③,巧說少信。江南卑濕④,丈夫早夭⑤。多竹木。豫章出黃金,長沙出連、錫,然堇堇物之所有⑥,取之不足以更費⑦。九疑、蒼梧以南至儋耳者⑧,與江南大同俗⑨,而楊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⑩。
【注釋】
①南北潮:指南面長江、北面淮河之潮。輸會:集散地。②于越:中華書局點校本作『干越』,誤。(卓註:干越:釋義:春秋時的吳國和越國。 )③辭:言辭。④卑濕:地低潮濕。⑤丈夫早夭:指當時江南男子一般壽命不長。⑥堇堇:僅僅。堇,通『僅』。⑦更費:抵償支出。⑧九疑:即九疑山,又名蒼梧山。疑,又作『嶷』。⑨大:大致,大體。同俗:風俗相同。⑩果:指龍眼、荔枝一類水果。布:葛布。湊:會合,會集。意指番禺爲上述商品之集散地。
【譯文】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一帶是南楚地區。這裡風俗與西楚地區大體相似。楚失郢都後,遷都壽春,壽春也是一個都市。而合肥縣南有長江,北有淮河,是皮革、鮑魚、木材匯聚之地。因與閩中、于越習俗混雜,所以南楚居民善於辭令,說話乖巧,少有信用。江南地方地勢低下,氣候潮濕,男子壽命不長。竹木很多。豫章出產黃金,長沙出產鉛、錫。但礦產蘊藏量極爲有限,開採所得不足以抵償支出費用。九疑山、蒼梧以南至儋耳,與江南風俗大體相同,其中混雜著許多楊越風俗。番禺也是當地的一個都市,是珠璣、犀角、玳瑁、水果、葛布之類的集中地。 【原文】 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①。夏人政尚忠朴,猶有先王之遺風。潁川敦願②。秦末世,遷不軌之民於南陽③。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淮④。宛亦一都會也。俗雜好事,業多賈。其任俠⑤,交通潁川,故至今謂之『夏人』。【注釋】
①夏人之居:夏民族曾居住過的地區。因夏建都多在上述二郡範圍之內,故云。②敦願:敦厚老實。③不軌之民:不法之民。不軌:違法叛亂。④受:承受、面臨。漢、江、淮:分別指漢水、長江、淮河。⑤任俠:好行俠義。
【譯文】
潁川、南陽是原夏朝人居住之地。夏人爲政崇尚忠厚樸實,還有先王傳留下來的風尚。潁川人敦厚老實。秦朝末年,曾經遷徙不法之民到南陽。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面臨漢水、長江、淮水。宛也是一個都市。當地民俗混雜,好事。多以經商爲業。居民以抑強扶弱爲己任,與潁川地區相交往,所以直到現在還被稱做『夏人』。
【原文】
夫天下物所鮮所多,人民謠俗,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滷①,領南、沙北固往往出鹽②,大體如此矣。【注釋】
①鹽滷:指岩鹽、池鹽。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皆產池鹽。②領南:即嶺南。沙北:沙漠以北。指內蒙、甘肅、新疆等地。
【譯文】
天下物產各地不均,有少有多,民間習俗各有不同,山東地區吃海鹽,山西地區吃池鹽,嶺南和大漠以北本來也有許多地方出產鹽,這方面情況大體如此。
【原文】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①,或火耕而水耨②,果隋蠃蛤③,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④,無饑饉之患,以故眥窳偷生⑤,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穀桑麻六畜,地<少>人眾,數被水旱之害⑦,民好畜藏⑧,故秦、夏、梁、魯好農而重民。三河、宛、陳亦然,加以商賈。齊、趙設智巧,仰機利。燕、代田畜而事蠶⑨。【注釋】
①飯稻羹魚:以稻米爲飯,以魚類爲菜。羹: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帶湯的食物。②火耕:一種原始耕作方法。燒去雜草,種植雜糧或引水種稻。水耨:一種利用灌水除草的方法。據【集解】引應劭曰:『燒草下水種稻,草與稻並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獨稻長,所謂火耕水耨也。』③果隋:據【集解】,即果蓏(luǒ,裸)。指瓜果。蠃(luó,羅):通『螺』。蛤:蛤蜊。④地埶:即地勢。地理形勢。饒食:豐足。⑤眥窳(yǔ,雨):苟且,偷懶。⑥地少:中華書局點校本作『地小』,誤。⑦數被:屢次遭受。⑧畜藏:積蓄儲藏。⑨田畜而事蠶:種田、畜牧和養蠶。
【譯文】
總而言之,楚越地區,地廣人稀,以稻米爲飯,以魚類爲菜,刀耕火種,水耨除草,瓜果螺蛤,不須從外地購買,便能自給自足。地形有利,食物豐足,沒有饑饉之患,因此人們苟且偷生,沒有積蓄,多爲貧窮人家。所以,江淮以南既無挨餓受凍之人,也無千金富戶。沂水、泗水以北地區,適合種植五穀桑麻,飼養六畜,地少人多,屢次遭受水旱災害,百姓喜好積蓄財物,所以秦、夏、梁、魯地區勤於農業而重視勞力。三河地區以及宛、陳等地也是這樣,再加上經商貿易。齊、趙地區的居民聰明靈巧,靠投機求財利。燕、代地區的居民能種田、畜牧,並且養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