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亢倉子】【庚桑子】卷8【農道】詩解1耕本人農則朴易用童真少私天下一心稼容足耨容耰耘容手謂耕道
題文詩:
舍本事末,則不一令.不一令則,不可以守,
不可以戰.舍本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
輕流徙者,輕流徙則,國時有災,皆生遠志,
無復居心.舍本事末,人則好智,好智多詐,
則巧法令,巧法令則,以是爲非,以非爲是.
古聖王所,以理人者,先務農人.非徒農人,
農人非徒,爲墜利也.貴行其志.人人農則,
朴則易用,則邊境安,則主位尊.人農則童,
童真則人,人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乃立.
力博深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流散者,
重流散則,死其處無,二慮是以,天下歸心.
天下一心,軒皇幾蘧,理不足過.古先聖王,
其之所以,茂耕織者,以爲本教.如此是故,
天子躬率,諸侯耕籍,田大夫士,第有功級,
勸尊墜產;后妃率嬪,御蠶之於,郊桑公田,
勸力婦教.男子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
男女貿功,資相爲業,聖王制故,敬時愛日,
埒實課功,非老不休,非疾不息.一人勤之,
十人食之.當時之務,不興土功,不料師旅,
男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妨農也.黃帝之曰:
四時不可,不正時正,五穀而已,爲稼者人,
生之者天,養之者地.故稼容足,耨之容耰,
耘之容手,是謂耕道.農人攻食,工人攻器,
賈人攻貨,時事不龔,敚以土功,是謂大凶.
農耕爲本,安土重遷,故土難捨,農人純樸.
倉廩實而,民知禮節.一夫不耕,或受之飢;
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古治天下,至孅悉故,
畜積足恃.背本趨末,天下大殘;淫侈日長,
天下大賊.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
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焉.
【原文】
【農道】第八
人舍本而事末,則不一令。不一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人舍本而事末,則丌產約。丌產約則輕流徙,輕流徙則國家時有災患,皆生遠志,無復居心。人舍本而事末,則好知。好知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巧法令則以是爲非、以非爲是。古先聖王之所以理人者,先務農人。農人非徒農人,農人非徒爲墜利也。貴行其志也。人人農則朴,朴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安則主位尊。人農則童,童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博深農則丌產復,丌產復則重流散,重流散則死丌處無二慮。是天下爲一心矣。天下一心,軒皇幾蘧之理不足過也。古先聖王之所以茂耕織者,以爲本教也。是故天子躬率,諸侯耕籍,田大夫士第有功級,勸人尊墜產也;后妃率嬪御蠶於郊桑公田,勸人力婦教也。男子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男女貿功,資相爲業,此聖王之制也。故敬時愛日,埒實課功,非老不休,非疾不息。一人勤之,十人食之。當時之務,不興土功,不料師旅,男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妨農也。黃帝曰:四時之不可正,正五穀而已耳。夫稼爲之者人也,生之者天也,養之者墜也。是以稼之容足,耨之容耰,耘之容手,是謂耕道。農攻食,工攻器,賈攻貨,時事不龔,敚之以土功,是謂大凶。
【譯文】
第八篇 用道昌農
人們拋棄根本追求表面,就不能一心行動。不能一心行動就即不能守衛也不能戰鬥;人們拋棄根本追求表面,就會注重索取和壓榨,忽視流離失所的人。忽視流離失所的人,國家不斷會有災難禍患,大家都生出高飛遠走的念頭,不再安居樂業;人們拋棄根本追求表面,就會愛好計策智謀。愛好計策智謀就會多有欺騙,多有欺騙就會在法律制度上做手腳,在法律制度上做手腳就會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古代的聖明君主用來治理人事的方法,先在農業人民方面下手。農民不僅僅是農民,農民也不僅僅是爲了種地贏利。貴在施行農民的高尚品性。人人務農則世道純樸,世道純樸則法令容易執行,法令容易執行則國境安寧,國境安寧則君主的地位尊貴。人們喜愛務農就會有童心,有童心就會減少自私的本性,減少自私的本性就會使公平的法令容易建立。
大力提倡發展農桑則注重付出和貢獻,注重付出和貢獻則重視人民的疾苦和流離,重視人民的疾苦和流離則人民願意老死鄉里而不再煩惱何處謀生。這樣天下歸心。天下歸心這道理,伏羲黃帝帶頭下田勞動的事例不就是一個證明?古代聖明君主之所以帶頭務農和紡織,是把這些作爲教化人民的根本方法。於是天子親自下田帶頭勞作,諸侯拿起鋤頭開墾耕田,大夫和士人按照等級大小分給相應的田產以供勞動,是勸人重視農業勞動。皇后和妃子率領宮女和內侍在郊外公田麗養蠶,是勸人重視婦女的勞動教育。男人不用紡織能穿上衣服,婦女不用耕作能吃上糧食,男人和女人相互供養,互相配合從事農業,這是聖明君王的制度。所以敬天按時,踏實用工,不老不休,不病不息。一個人辛勤勞作的成果,可以讓十個人吃飽。那時候的治理,不大興土木,不擴軍備戰,男人不奔走牟利,女人不嫁到遠方,因爲那樣妨害農業的發展。黃帝說:『四季不可以不按天時,按天時才能讓糧食豐收。種莊稼的是人,使之成活的是天,使之豐收的是肥料(土地)。
所以說『播種容得下腳,鬆土容得下鋤,除草容得下手。』這是耕作之道。(事在人爲)
農民專攻糧食,工人專攻器具,商人專攻貿易,時令和工種都不同,如果隨便被徵調來大興土木的話,會很危險的。(不興勞役)
【注釋】
1)兀:其。2)約:少。3)農人:使人安於農耕。4)軒皇:軒轅黃帝。
5)幾蘧:很上古的帝王名字。在【莊子】上有見。6)茂:勉勵。
7)籍田:天子親自耕作的田地。公田:井田制,九宮格中間的那塊地是公田。
8)嬪御:宮女。9)埒(liè):稱量;課:考察。
10)料:治理,派遣;御:駕車出門。
11)耨(nòu):鬆土,整地,除草,間苗;耰(yōu):古代農具,鋤頭類。
12)時事:時令和工種。13)龔:共,同。14)敓(duó):奪。
15)土功:土木工程。
賈誼【論積貯疏】詩解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畜積足而人樂其所富安天下
題文詩:
管子有曰:倉廩實而,民知禮節.百姓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
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用之無度,物力必屈.古治天下,
至孅悉故,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是乃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
者甚多焉.漢之爲漢,幾四十年,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
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天下阽危,若是安有,爲上不驚?世之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衡擊;疲夫羸老,易子咬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
之能疑者,並舉爭起.吾君上乃,駭而圖之,夫積貯者,天下大命.苟粟多而,財有餘何,
爲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不至!今毆民而,使歸之農,
皆著於本;使天下人,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
本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竊爲,陛下惜之.民者君本,農者國本,積貯農本
,本立道生,至道至蓄,至蓄蓄德,有備無患,家中有糧,心中不慌,以食爲天,舍本國危.
【原文】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xiān)至悉(xī)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35),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漢之爲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爲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竊爲陛下惜之。
節自【漢書·食貨志】翻譯
【譯文】
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生產東西有時節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麼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爲細緻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現在人們棄農經商(不生產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國家的命運將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生產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
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錯過季節不下雨,百姓就將憂慮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朝廷就要出賣爵位,百姓就要出賣兒女。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耳有所聞了,哪有治理國家已經危險到這種地步而皇上不震驚的呢?
世上有災荒,這是自然界常有的現象,夏禹、商湯都曾遭受過。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麼去救濟災區?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麼去發放糧餉?假若兵災旱災交互侵襲,國家財富極其缺乏,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政治的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各地,邊遠地方敢於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造反了。於是皇上才驚慌不安地謀劃對付他們,難道還來得及嗎?
積貯,是國家的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幹什麼事情會做不成?憑藉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藉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藉它去作戰就能戰勝。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現在如果驅使百姓,讓他們歸向農業,都附著於本業,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工商業者和不勞而食的遊民,都轉向田間從事農活,那麼積貯就會充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本來可以做到使國家富足安定,卻竟造成了這種令人危懼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