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75|回覆: 0

[儒家文化] 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9 16: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惟荒腆於酒,弗惟自息

惟荒腆於酒,弗惟自息

在昔殷先哲王,惟御事,弗敢自暇自逸。惟殷御治事之臣,不敢自寬暇自逸豫。矧曰其敢崇飲,崇,聚也。自逸暇猶不敢,況敢聚會飲酒乎。弗惟弗敢,亦弗暇。非徒不敢,志在助君敬法,亦不暇飲。在今後嗣王酣身,嗣王,紂也。酣樂其身,不憂政也。惟荒腆於酒,弗惟自息。言紂大厚於酒,晝夜不念自息。庶群嗜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於殷。紂眾群臣用酒耽荒,腥穢聞在天,故下喪亡於殷也。天非虐,惟人自速辜。言凡爲天所亡,天非虐人,惟人所行惡,自召罪。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古賢聖有言,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也。視水見己形,視民行事見吉凶。今惟殷墜命,我其可弗大鑒。今惟殷紂無道,墜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視爲戒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在昔殷先哲王,惟御事,弗敢自暇自逸。惟殷御治事之臣,不敢自寬暇自逸豫。矧曰其敢崇飲,崇,聚也。自逸暇猶不敢,況敢聚會飲酒乎。弗惟弗敢,亦弗暇。非徒不敢,志在助君敬法,亦不暇飲。

哲,智、明。在過去殷代的先祖明王的時候,治事官員們不敢自求閒暇,自求安逸。惟殷御治事之臣,不敢自寬暇自逸豫。殷代治事的臣子,不敢自求寬暇,自圖逸樂。更何況聚眾飲酒呢?崇,聚也。自逸暇猶不敢,況敢聚會飲酒乎。崇,聚的意思。自圖安逸閒暇尚且不敢,更何況敢聚會飲酒呢?不只不敢,也沒有閒暇飲酒啊。非徒不敢,志在助君敬法,亦不暇飲。不只是不敢,志在輔助君王敬奉禮法,也沒有閒暇飲酒。

試想,領導者都聚精會神辦理政事、勤政愛民,一心一意想著爲人民解憂濟困,怎麼會有閒暇安逸的時間?連閒暇安逸的時間都沒有,哪有什麼時間聚眾飲酒呢?

在今後嗣王酣身,嗣王,紂也。酣樂其身,不憂政也。惟荒腆於酒,弗惟自息。言紂大厚於酒,晝夜不念自息。庶群嗜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於殷。紂眾群臣用酒耽荒,腥穢聞在天,故下喪亡於殷也。天非虐,惟人自速辜。言凡爲天所亡,天非虐人,惟人所行惡,自召罪。

酣,【說文解字】:『酒樂也。』荒,大。腆,厚。惟,念。耽荒,孔安國傳:『過樂謂之耽』『迷亂曰荒』。而今天繼承王位的紂王,只顧自身酣樂。嗣王,紂也。酣樂其身,不憂政也。嗣王,即紂王。酣樂其身,不以國政爲憂慮。一味沉湎於飲酒,不思停息。言紂大厚於酒,晝夜不念自息。這是說紂王一味厚愛飲酒,晝夜不思止息。群臣也隨之嗜好飲酒,腥臭穢惡被上天聞到,所以上天給殷商降下喪亡之禍。紂眾群臣用酒耽荒,腥穢聞在天,故下喪亡於殷也。紂王的群臣因飲酒而耽樂迷亂,腥臭穢惡聞於上天,所以上天才會給殷商降下喪亡之禍。這不是上天殘虐,只是人自己招致罪過啊!言凡爲天所亡,天非虐人,惟人所行惡,自召罪。就是說凡是被上天所滅的,並非上天要殘虐誰,而是人自己作惡,自己招來的災禍啊!

【抱朴子·酒誥】中,把歷史上因飲酒招致災禍的人都列舉出來:古時候發明釀酒的儀狄,因向大禹進獻美酒而被疏遠,夏朝因此而興起;酒糟堆成山,酒漿滿池,結果夏桀、商紂因此而亡國。豐侯獲罪,是因爲頭上頂著酒樽,口中銜著酒杯;劉表政事荒廢、衰敗,是因爲他珍藏著伯雅、仲雅和季雅三個酒爵。趙武失去民眾,子反被殺戮,灌夫被滅族,季布被疏遠斥退,子建被免官黜退,徐邈被禁言,都是因爲酒,但是社會上的人們喜愛飲酒並以飲酒爲樂的人很多很多,而戒酒怕酒的人卻很少很少。樂之者眾,戒之者少,勸諫的箴言又怎能生效呢?只希望君子能夠節制飲酒。這段話把飲酒的過患描述得淋漓盡致,希望喜歡飲酒的人能夠引以爲戒。

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古賢聖有言,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也。視水見己形,視民行事見吉凶。今惟殷墜命,我其可弗大鑒。今惟殷紂無道,墜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視爲戒也。

鑒,『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照的意思;『我其可弗大鑒』,戒的意思。古人有言說:「人不要把水自照,應該以百姓自照。」古賢聖有言,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也。視水見己形,視民行事見吉凶。古聖先賢說:人不要以水爲鏡,應當以民爲鏡。觀察水面看到自己的形貌,觀察民眾的所作所爲可以看見吉凶。現在殷商已喪失天命,我怎能不大引以爲戒呢?今惟殷紂無道,墜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視爲戒也。如今商紂王無道,喪失天命,我怎麼可以不大視爲戒鑒呢?

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這是說在位者應該通過觀察民風,即社會風氣淳厚還是澆薄,來了解治理的得失。如果自己起到君、親、師的責任,修身爲本,教學爲先,選賢任能,愛民如子,人心就厚道,懂得感恩,社會風氣也就淳厚,不會出現怨聲載道的現象。

【周易·觀卦】中說:『觀我生,君子無咎。』通過觀察民眾的狀態,就知道君子辦政治有沒有過失。民風淳厚、善良、感恩,說明君子所辦的政治沒有過失。反之,如果在位者利慾薰心、驕奢淫逸,不能選賢任能,沒有重視道德教化,不能爲百姓著想,就會導致人心刻薄、見利忘義,社會風氣澆薄,怨天尤人的現象也會非常普遍。

所以,在位者要深入基層、群眾調查研究,深入觀察民風,這樣就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這也是強調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