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9|回覆: 0

茶葉與鴉片: 中國近代經濟的『攻』與『守』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宜境木森 發表於 2024-3-15 1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茶葉與鴉片,其背後代表的是依託於自然的小農經濟和工業技術,一爲手工,一爲工業技術。自英國人愛上喝茶,進口中國茶葉遂成對華貿易主角。爲平衡巨額貿易逆差,英國人不惜以鴉片替代白銀。以茶葉爲代表的中國本土自然經濟與以鴉片爲代表的西方工業經濟展開長久的競爭,在這場競爭中,近代歷史悄然開啟。本文通過分析茶葉與鴉片在近代中西貿易中的地位變化,分析近代中國經濟與西方經濟的關係。


一.中國經濟的攻:茶葉出超
中國是茶葉原產地。
17世紀早期,第一批茶葉輸入歐洲,之後由荷蘭人批量輸入歐洲。這一時期,茶葉輸入有限,歐洲市場上的茶葉價格昂貴。
166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向王室進獻茶葉受到青睞,從此英國人進口茶葉俱增,英國人均消費茶葉世界第一,是西方世界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之一。
18世紀前,中西貿易格局基本上是西歐各國用白銀、紡織品、歐洲殖民地土產,交換中國的茶、絲、瓷、布等,雙方貿易交換的都是以農業或手工產品爲主。
18世紀20年代,茶葉風行歐洲,茶葉讓中國人在貿易中占盡優勢歐洲人拿不出對等的可交換茶葉的大宗商品,因爲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需要外來消費品,中國只需白銀。 英國在雙向貿易中沒能獲利,這個貿易只對中國有利。很大程度上因爲茶葉,世界被聯結在一起,中西貿易找到了支點。
19世紀前期,中國茶葉占出口總額的60%,東印度公司進口的中國茶葉,從22574擔猛增到157526擔。而英國輸入中國的商品,價值不抵中國商品的十分之一。如此巨額的貿易逆差,英國都不得不以大量的白銀支付。

二.茶葉與鴉片的較量:鴉片入超
19世紀4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後,爲了彌補貿易逆差,打開海外市場,英國有能力而且有必要扭轉形勢。
中國分散的封建小農經濟逐漸讓中國人喪失優勢。中國雖然是茶葉的原產地,然而茶葉的生產方式也毫不例外的分散,很少有大茶園,茶農分散在農村各地,茶葉從採摘到產出,生產方式停留在手工作坊形式上,基本都是個體私人經營。18世紀,中國禁止外國人進入內陸地區向茶農購買茶葉,只允許在廣東洋行統一收購出口,幾乎沒有集中的茶葉產業
這時,英國人開始打破對中國茶葉的依賴。英國人竊取中國茶的種植方式,在殖民地印度,斯里蘭卡等南亞地區種植,南亞的氣候條件比中國更適宜茶種植,英國資本憑藉雄厚實力,利用先進工業生產管理方法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集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產業鏈條,走專業化、企業化道路,規模大而集中,多屬大公司。
1875年印度茶銷往倫敦2950萬磅,1881年爲4575萬鎊,1886年增加至7650萬磅。1893年英國從印度進口 10814萬磅茶。英國人通過工業革命帶來的先進技術提高茶葉的生產效率。很快,茶葉就不是中國專屬的產品了,中國茶葉對市場的壟斷被打破。
18世紀40年代,中國茶葉遇到了它最大的競爭對手—鴉片。英國人面對入超的貿易劣勢,利益超越了道德,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了鴉片事務局,在印度種鴉片,然後賣到中國。1790年-1838年,英國人通過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達44萬箱,價值白銀23904萬兩。給英國政府帶來1/10、給印度政府帶來了1/7的財政收入。之後,鴉片占中國進口總額的40%以上,1847年上海進口鴉片16500箱,1894年32550箱,分別占全國進口總量的49.6%和57%。同治年間菸民已達4000萬人,占當時人口的十分之一。大清國消費的鴉片占到世界的85%。1855年上海進口貨物中鴉片占72%。鴉片摧毀了中國脆弱的經濟,白銀不斷外流,銀貴錢賤。社會購買力降低。而鴉片提供給英國七分之一的財政收入。
鴉片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後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五口通商後,中國茶葉出口重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由於上海靠近中國產茶區,中國茶葉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於是中國茶葉供大於求,量增價減。中國鴉片進口稅率一直比出口茶葉稅低。1885年,鴉片進口稅爲7.3%,茶葉出口稅分別爲紅茶9.9%、綠茶11.55%、磚茶12.45%,茶末更高達27.1%——54.2%。1867年中國出口茶葉1314千擔,出口金額31123千兩;1894年出口額爲1939千擔,金額爲33197千兩。27年出口量增加了近47.6%,但出口值只增加了6.67%。
於是,上海從中國最大的茶葉出口口岸成爲最大的鴉片進口口岸,印度由鴉片種植國變爲茶葉種植國,而中國由茶葉種植國變成了鴉片種植國。失去了茶葉的壟斷地位後,中國也失去了在全球貿易競爭的能力。

三、中國經濟的『守』:
(一)擺脫鴉片:甲午戰爭以後﹐外國資本主義對華商品輸出大增﹐鴉片已不再是平衡貿易逆差的手段﹐而且國內川﹑滇等地也大量私種鴉片﹐再加上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和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鴉片進口數量逐步減少。1899年爲59000擔﹐1909年爲50000擔﹐到1921年減至333擔。中國的鴉片從完全進口到自給自足,乃至後來能夠大量出口,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中國人把鴉片擠出了中國市場,並最終取締了鴉片。
  (二)自然經濟的抗爭:鴉片戰爭後20多年間,中國進口貨物日漸增多,然而中國本土自然經濟是極爲頑固的,耕與織,農業與製造業的結合使得外來產品不足以完全顛覆中國的經濟結構,只有中國沿海地區的少數城鎮遭到極其輕微的衝擊
  (三)茶葉的抗爭:鴉片戰爭後,茶葉出口日漸增多,茶葉作爲經濟作物,爲了應對外來經濟侵略,成爲主要的作物。種茶業開始與市場聯繫越來越緊密,出口越來越多。但是,結果是茶葉最終依附於外國資本主義。同時,印度、錫蘭和日本茶業的興起加大了市場競爭,中國茶葉銷路疲滯,茶業衰敝。
.總結:
中國曾經憑藉茶葉在國際貿易中占儘先機,然而大國的興盛與發展不能單單依壟斷某種商品的供給。沒有先進的制度和科技進步,商品壟斷遲早會被打破。
在利潤和所謂自由貿易高於一切的市場規則中,尤其在國家急於開拓國際市場的大背景下,舊的道德理念被突破和拋棄,新的理念尚未形成,只有強者有話語權,誰有實力誰制定規則。全球化是強權主導的,靠廉價商品取勝,利用通商貿易占領市場。不能用市場法則取勝,就用槍炮占領。軟弱和危機恰好正是競爭對手的機會。
在全球化的鏈條中,中國處在最脆弱最不利的那個環節。中國人不知農業社會即將爲工業社會所取代,不知所謂的自由貿易有如此大的威力。
關於茶葉,中國人只知道英國人離不開茶葉,對周圍世界無知,對近代化過引起的消費變化的無知。茶葉的流行,是中國產業發展的絕好機會,可惜當時的中國人不具有這樣的意識。簡單而樸素,很少注意改進技術和提高質量。這導致茶葉沒有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英國種植和加工茶葉是近代化生產經營方式,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先進,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中國完全是前近代的傳統經營模式,沒有近代市場的概念,生產方式落後,更談不上管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