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回覆: 0

【鹽鐵論】卷一 本議第一 (4)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安迪123 發表於 2024-9-26 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一  本議第一(4)



接續上貼(4)
力耕第二
【題解】
   本篇討論農耕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大夫和文學對農業地位的認識可謂涇渭分明。
【原文】
大夫曰:『王者塞天財,禁關市,執准守時,以輕重御民。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凶年惡歲,則行幣物;流有餘而調不足也。昔禹水湯旱,百姓匱乏,或相假以接衣食。禹以歷山之金,湯以莊山之銅,鑄幣以贖其民,而天下稱仁。往者財用不足,戰士或不得祿,而山東被災,齊、趙大飢,賴均輸之畜,倉廩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故均輸之物,府庫之財,非所以賈萬民而專奉兵師之用,亦所以賑睏乏而備水旱之災也。』
【注釋】
1. 塞:掌控。
2. 天財:自然資源。
3. 執准守時:掌握物價標準,把握貿易時機。
4. 輕重:輕,指物價低落。重,指物價上漲。以行政力量和經濟手段調控物資的供求和價格水平。
5. 行幣物:發現貨幣和財物。
6. 賈萬民:與老百姓做買賣賺錢。
【譯文】
大夫說:『君王掌控自然資源,嚴格管理關卡市場,掌握物價標準,把握貿易時機,調控物資的供求和價格水平來管理民眾。在豐收的年歲,朝廷儲備積聚物資來防備饑荒;在災荒的年歲就發行貨幣和財物;這樣做是爲了調配有餘、補給不足。從前夏禹遭受水災,商湯遭受旱災,老百姓陷入貧困,有的人依靠借貸來接濟衣食。於是夏禹用歷山的金,商湯用莊山的銅,鑄成錢幣來贖回民眾因饑荒而賣掉的兒女,天下稱頌夏禹、商湯爲仁君。早先國家財用不足,有些戰士得不到糧餉,崤山以東又遭受水災,齊、趙一帶發生大饑荒,朝廷就是依賴均輸收集的物資,倉庫的蓄積,才使戰士得到給養,饑民得到賑濟。因此均輸的物資,官府倉庫中的錢財,並不只是單純與老百姓做交易賺錢來提供軍隊的費用,也是用來賑濟貧困,防備水旱災害的手段。』
【原文】
   文學曰:『古者,十一而稅,澤梁以時入而無禁,黎民咸被南畝而不失其務。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湯所以備水旱而安百姓也。草萊不辟,田疇不治,雖擅(shan四聲,占有,壟斷)山海之財,通百末之利,猶不能贍也。是以古者尚力務本而種樹繁,躬耕趣時而衣食足,雖累凶年而人不病也。故衣食者民之本,稼穡者民之務也。二者修,則國富而民安也。【詩】云「百室盈止,婦子寧止」也。』
【注釋】
1. 十一而稅:徵收民眾收穫的十分之一作爲賦稅。
2. 草萊:雜草,此處指雜草叢生的荒地。
3. 贍:豐足
【譯文】
   文學說:『古時候,國家徵收十分之一的賦稅,民眾可以按照季節進入湖泊水壩捕撈而官府不會禁止,老百姓都到田地勞動而不誤農時。因此民眾三年耕作可以積蓄一年的糧食,九年耕作可以有三年的積蓄。這就是夏禹、商湯用來防備水旱而安定老百姓的方法。如果荒地得不到開墾,田地得不到整治,即使壟斷了山林河海的資財,交流各種工商利益,民眾仍然不能富足。所以古代鼓勵努力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繁多,親身耕作,抓緊農時,豐衣足食,即使遇上連年災荒,民眾也不至於陷入貧困。因此衣食是民眾生存的根本,種植和收割是民眾的主要事務。這兩方面做好了,就會國富民安。【詩經·周頌·良耜(si四聲)】說:「家家糧食滿倉,妻子兒女安寧。」』
未完待續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