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網歷史 而東周時期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迥然不同。由於當時由貴族領有制轉向諸侯國所有制,一般士人沒有獨立的私有經濟地位,需要依附於掌握經濟特權的君主或貴族大官僚,而成爲其政治上的附庸。孔子說:『學也,祿在其中矣。』其學生子夏則宣布:『學而優則仕』。表明當時學習的目的就是做官,而做官即幫助君主進行統治,所以,學習知識就是學習治政的本領。孔子一生憑其學識在不斷求宦任官,他的學生子路、子貢等人也都在各諸侯國爲官。孟子同樣帶領學生,曾一度爲齊卿。荀子遊學於齊,爲稷下學宮祭酒,後適楚爲縣令。墨翟曾爲宋大夫,許多墨家子弟也到處求仕爲官。法家李悝、商鞅、申不害、李斯諸人,大都苦說君主而爲各國重臣。老子也曾做過周朝的史官,更有許多道家學者與法家結合,闡發黃老經法之學,而爲齊國的稷下學士。只有莊子身世較爲撲朔迷離,略顯隱士的風範。
當時數萬之眾的知識分子,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求食於君主、官宦之家,成爲其忠實的臣屬,爲其出謀劃策,乃至爲了各自的利益,不惜出賣靈魂。縱橫家的處世哲學便是不管何國何主,不擇縱、橫何策,有奶便是娘。法家商鞅進說秦孝公,連用帝道、王道、霸道諸說,以窺探統治者的口味。自然也有少數『從道不從君』的耿直之士,然而,世道的艱難,前途的坎坷,令他們往往改變初衷,就連孔子也會求宦於自己鄙視的魯國季氏、衛國靈公,荀子甚至贊成要學會『恃寵、處位、終身不厭之術』。
中西方上古時代思想成就的區別,主要體現於其中的科學含量方面。在希臘智者的自然哲學思維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後各門科學的胚胎。而中國傳統文化在『天人合一』的怪圈中,只產生一些技藝與『玄學』,與科學搭不上邊。如天文學是占星術,數學是算術……直到後來的四大發明:造紙與印刷術,爲的是記載和傳播有關君主政治的信息而發明的技術。火藥,是道士爲君主統治所煉長壽丹藥過程中的附產品。而指南針,是風水先生在觀察和預測某群體的有關政治命運時所用的玩弄玄虛的道具。由此可以解釋,爲什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出現較早而其中卻幾乎不存在推動社會發展的潛力。中國士大夫階層非但不屑懂科技,乃至仇視科技,這一狀況到近代更爲突出。
在社會人文研究方面,諸子百家都以傳播已知真理的化身自居,而古希臘智者仍大多以探索者的姿態出現,兩種思維言說方式的文化成果同樣大相逕庭。由於古希臘智者各自的經濟地位與獨立人格,他們的政治立場也各異,基本上對各種政治制度都有相當程度的批判,如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等,爲民主、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提出一些準則,爲人類社會政治研究的科學性奠下一定的基礎。而東周諸子由於各方面的局限,只是對君主政治提出自己的各類辦法,提倡各種以愚民爲基石的『人治』主張與措施,大都把人的價值完全放入君主政治中去考量,基本以君主統治的安穩性甚至專制性作爲其價值目標,認爲個人存在的價值僅僅在於服從君主與社會的需要,基本不懂個人權利與人格尊嚴,這種百家爭鳴的思想內涵實質是百家邀君主之寵。
在中西方上古社會思想界如此迥異的認識論世界觀的演進之下,亞里斯多德的名言『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成爲西方社會知識者的一般行爲準則,發展出一系列近代科學精神;而中國古代士人主要尊崇君主統治社稷的穩定是第一位的原則,主張實行愚民政策,擔憂民智發展會對專制統治構成威脅,乃至動搖『國本』,所以,堅持『克己復禮』、『爲尊者諱』諸信條,形成了『權力主宰』、『獨尊儒家』的文化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