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 中新社廣州8月27日電 (記者 楊薇)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7日對外公布一個重要發現,該所8月在廣州盤福路西側發現明清時期小型埠頭和一口宋代磚井,並在現場清理出厚達2米的唐代及更早時期的淤積堆積。
該工地位於廣州盤福路西、東風西路以北。中新社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地已挖出一個10米長、10米寬、近4米深的探方,探方底部有黑色淤泥。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易西兵介紹,這些淤泥均出自明代,而之前,這片工地還挖掘出厚達2米的唐代及更早時期的淤積堆積,距地表約5至7米,這也表明在唐代以前,廣州這一區域存在大面積水域,這爲探索南越王墓所用的番禺蓮花山紅砂岩石料運輸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淤泥的一邊,記者看到有磚石砌築而成的小路、步級和護岸,保存基本完整。據易西兵介紹,這應是明代河邊的人工小型埠頭和河堤,埠頭位於河的東岸,河堤應是疊壓在埠頭之上,用紅黃色山崗土夾含碎磚、石塊堆填而成。他還拿出一張明清時期法國人手繪的廣州地圖表示,地圖顯示這一帶原有護城河,此次發現的河堤很可能是護城河的河堤。
記者目測發現,保留下來的河堤殘高約1米,寬超過10米。
工地的另一個小型探方里,有一口宋代磚井,井深約2米,裡面還積著水。考古專家表示,從水井裡挖出不少銅錢,也反映了宋代開始有人類在此區域內生活。
此次發掘還出土不少珍貴文物,以唐代和明清時期爲主。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件湖南長沙窯褐彩貼花執壺。易西兵表示,該文物出土於唐代淤泥層,也是這次考古中最爲驚喜的部分。『長沙窯多以外銷爲主,以前廣州考古中也發掘了不少碎片,但都很難修復,而且花紋沒這個漂亮。這個長沙窯發掘出來時只是20多個碎片,經過專家好幾天的修復才得以復原。』易西兵表示,此文物最特別的地方是窯面上有三個褐彩貼花,貼花上刻著單腳立地的湖人舞蹈形象,十分生動。
易西兵強調,此次發掘的材料,對復原廣州城區西北郊的歷史地理環境和研究廣州古城變遷具有重要價值。(完)
來源:中新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