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日報
古代有肥水衙門大發過年紅包,亦有官員請下屬吃一頓了事。
每當年關將近,辛苦一年的職場人將目光聚焦在『年終獎』這個大紅包上。年終獎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世界各國的年終獎有什麼區別嗎?
年終獎從何時興:
漢代『臘賜』相當厚
年終獎在我國很早就有。在東漢時期,一到臘月,皇帝就開始給文武百官發年終獎。【漢官儀】中記載『臘賜』一項爲:大將軍、三公各錢20萬、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進、侯15萬,卿10萬,校尉5萬,尚書3萬,侍中、將、大夫各2萬,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賁郎、羽林郎3千。據說當時三公和大將軍的月薪只有17500錢,領這一回年終獎,相當於一年的工資了。
宋代官員的俸祿包括正俸(錢)、祿粟(米)、職錢、公用錢、職田、茶湯錢、給卷(差旅費)、廚料、薪炭等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名目,工資雖然很高,但年終獎卻很少。每年冬至,皇帝給高級官員們發年終獎,宰相、樞密使以及曾經封王的大臣,每人只有5隻羊、5石面、兩石米、兩罈子黃酒而已。
清朝皇帝年底多用荷包賞賜大臣。【嘯亭續錄】載:乾嘉時期『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這賞賜的荷包里究竟會裝著多少錢呢?歲末皇帝賜給蒙古親王的那對大荷包里,一般裝有各色玉石八寶一份;小荷包四對,內裝金銀八寶各一份;又小荷包一個,內裝金銀錢四枚,金銀錁四枚,這也算是挺豐厚的『年終獎』了。
民國時期,商店的夥計、公司的職員一般也都有年終獎。年終獎有多有少,掌柜或者經理可能有個上千塊或者幾百塊大洋的年終獎,夥計和普通工人有個幾十塊或者幾塊大洋的年終獎已經很不錯了。商鋪和作坊都有一批學徒,學徒一般是沒有工錢的,可是卻有年終獎。大方的老闆會給個二三十塊大洋的紅包,小氣的老闆會管學徒一頓好飯,這頓好飯也可以算是年終獎。那時候一年360日(陰曆),地主家的長工吃肉的日子大概有20多天。這些日子多數集中在正月,地主家給長工吃肉則是一種拉攏鼓勵的表示,而正月沒有給長工加肉的東家,會蒙上慳吝的惡名。這吃肉也可算是長工的年終獎了。
新中國成立後,計劃經濟時代的工廠和機關單位實行實物發放的福利制度,快過年的時候不發年終獎金,而是發食物或者票券,最典型的是大塊的凍帶魚、大塊的凍肉,或者讓大家排隊輪流獲得自行車票、縫紉機票。因爲發了錢也沒用,大家有錢沒票買不了什麼好東西。大家的年終收穫取決於單位是不是『厲害部門』,廠長或者局長有沒有『本事』和『魄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上商品極大豐富,實物獎勵逐漸取消,單位開始在年底發放年終獎金了。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