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3|回覆: 0

虛擬分區及考古調查、勘探記錄方式的探索――手持GPS測量在考古學調查、勘探中的實踐與思考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2-10-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文物信息網
    從2009年開始,爲實施國家文物局課題――『信陽地區先秦城址考古學調查』,我們陸續對黃國故城、城陽城等城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學調查、勘探。同時,按照課題的任務的要求,結合現代測繪技術,對此類城址的工作方法進行了探索,總結出一種 『虛擬分區』的記錄方式,對手持GPS測量在考古學調查、勘探中的應用進行了實踐與思考,積累了大遺址工作經驗。
 
    一、課題任務與現實困境
    信陽地區先秦城址尚未進行過系統的科學測繪、調查與發掘,基礎工作十分薄弱。因此,作爲完成課題的第一步,首先需要對城址進行測繪、調查、勘探,確定城址的範圍與布局,爲城址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如何記錄勘探發現的遺存是我們遇到的棘手問題。以黃國故城爲例,面積達280萬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現代建築眾多。12名探工平均每天1000個探孔左右,如何能保證有效、實時記錄勘探信息呢?
    無論是採用傳統的皮尺測量,還是精準的電子全站儀測量,都不能夠準確、快捷地測繪遺存。傳統測量方法誤差大,不能快速成圖;全站儀雖然在測量精度和快速成圖方面有優勢,但需頻繁架設、轉站,攜帶也不方便。這兩種方法都不能適應大面積勘探中遺存大量出現,準確、快捷測繪的需要。
 
    二、虛擬分區的基本方法及其應用
    按【田野考古工作規程】的要求,在利用已有測繪成果和現代科技的基礎上,我們引入『虛擬分區』這一概念,使用手持GPS進行測量,達到了高效、相對準確地進行考古測繪的目的,爲今後大規模遺址的調查、勘探工作積累了經驗。這一方法的核心是建立遺址坐標系統及測量控制網。由於遺址分區也僅是圖紙上的分區,故稱『虛擬分區』。主要包括以下5點:
    1.使用矢量化的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圖;2.敷設控制點,建立遺址坐標系統;3.合理進行遺址分區,建立測量控制網;4.正確設置參數,使用手持GPS進行測量;5.使用相關軟體處理GPS數據,繪製成圖。
    建立遺址坐標系統及測量控制網
    全要素地形圖輔以必要的控制點即可建立虛擬分區的測量基礎。首先需敷設必要的控制點,然後將地圖矢量化,使用軟體對遺址進行分區,建立精確的測量控制網。以黃國故城爲例,我們首先建立城址的坐標系統,並與所用地圖的坐標系統關聯。總基點設在城址西南約1.1千米處,遺址分爲63個400×400米區,每個區布設10×10米的探方。
    設置GPS參數
    本次所用手持GPS接收機定位精度±3米,只需輸入相關參數即可實現後台坐標轉換,建立遺址坐標系統。實際應用中可參照城址矢量圖的坐標數據校正GPS實測數據,正確設置投影方式、偏移量、中央經線等參數,直至實測數據與實際數據一致或十分接近。至此,我們完成了遺址坐標系統與WGS-84坐標系統的關聯,也完成了遺址坐標系統的建立和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調查、勘探方法
    我們首先對城址進行初步調查,了解城址的保存狀況,爲勘探方案的制訂提供基礎。遺址勘探方面,城牆、城壕等長距離遺蹟,大體沿遺蹟走向,每隔10米打一組探孔,以確定其寬度;其他城內遺蹟的勘探,則採用每隔10米等距錯列布孔的方式進行普探。發現遺蹟,則加密探孔,探出其形制和走向。
    記錄方法
    起先,我們採用完全記錄法,第一步,每個探孔都記錄三維坐標、堆積狀況。這樣,不是每個測量點都跟遺存相關,有的遺蹟邊緣還處於兩個測量點之間。需在第二步繪製遺存分布圖時剔除與遺存無關的測量點,然後第三步是根據記錄連點成線,最終經校正才可繪製完畢。
    我們經過思考與探索,採用了遺存記錄法,只有與遺存相關的探孔才記錄。這樣可略去第一步、第二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爲彌補不完全記錄的缺憾,我們又引入 『標準孔』(編號爲『BK』),用以了解每個區、遺蹟及其周圍的堆積情況,基本完善了網狀記錄結構,儘量全面地記錄調查、勘探區域的堆積狀況。
    測量數據標註
    測量數據主要有手工標註和計算機成圖兩種方式。
    1.手工標註
    手工標註涉及遺址坐標系統,需將測量數據按一定換算規則計算出來。按上述分區及探方編號規則,分區號用兩位數表示,探方用四位數表示。舉例來說,BK18,遺址坐標數據爲X=318.94,Y=2088.29,換算法則及標註方式如下:分區號的十位數爲X值除以400的商數加1,個位數爲Y值除以400的商數加1,即16區。探方編號則與分區規格密切相關,編號前、後兩位爲Y值、X值除以400,分別取餘數的百位與十位數,即0831。那麼,BK18的位置可表述爲16T0831。
    2.計算機成圖
    計算機成圖按使用軟體的不同,方法有多種,總體來說要較上述方法簡單。我們一般將GPS所測數據導入隨機附帶的GIS OFFICE軟體,經坐標轉換後輸出爲*.dxf文件,用AutoCAD打開,將數據粘貼到城址矢量圖中。經過與手工標註校正後,即可連線成圖。
 
    三、相關問題探討
    遺址分區及探方編號
    分區規格要在符合布方要求的前提下,按遺址大小及實際工作需要設置。我們採用400×400米,這是考慮了布設5×5米探方的需要。若只採用10×10米的探方規格,則分區可採用800×800米、900×900米等規格。
    至於分區編號,則涉及測量數據的手工標註。還舉黃國故城BK18例,根據分區編號及坐標數據,很容易算出該點位於向北第1個區、向東第6個區。黃國故城的分區編號方式是一種被實踐證明的方便手工標註的方式。其他分區編號方式標註的位置雖然不會變,但頻繁的轉換、加減數據,極易混淆。
    上述探方編號不是從零開始,需將偏移量在實際數值的基礎上加上探方規格所確定的探方邊長數。我們建議採用上述黃國故城的探方編號方式,以方便測量數據的換算及標註。
    全站儀的有效使用
    GPS信號如遇建築物、大面積水域,測量精度會發生較大偏差,夯土基址等重要的遺蹟現象,需要精確的定位測繪,這種情況下全站儀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重要遺蹟的測繪以及有障礙物影響測量精度的情況下,應當使用全站儀測量。
    GPS精度
    除參數設置外,提高GPS的精度甚爲關鍵。近年來,GPS RTK在工程中普遍應用,由於採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方法,而非手持GPS的偽距測量,實時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攜帶也方便。2012年以來,我們也採用了GPS RTK,帶來了記錄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由於精度高,手工標註的參照作用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省去繁瑣的計算,直接進行計算機標註,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隨著GPS RTK的價格不斷降低,在考古工作中的普及指日可待,而手持GPS在單個遺址精確考古工作中的應用範圍則會不斷降低,甚至被取代。未來,GPS RTK與全站儀相結合的測繪、記錄方式必將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中國文物報】2012年10月26日7版  作者:作者:武志江 丁新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