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現代醫學對該病有特效藥物來緩解心絞痛,但常易復發,糾正心電圖缺血性改變往往也不理想。筆者近年來採用益氣活血通脈湯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典型病例
楊某,男,58歲,幹部,2002年10月就診。
主訴:反覆發作心前區悶疼,氣短1年,加重1周。患者近日因勞累後在工作中自感心前區陣陣隱痛,疼痛時牽至左肩背部,每日發作2~3次,每次持續1~3分鐘;並伴有胸悶氣短,動則喘息,心悸且慌,懶言,面色白,全身涼汗。
舌暗紫有瘀斑,舌下血脈青紫,脈細澀或結代。
發作時心電圖檢查提示:ST段V1~V3呈水平下移0.1~0.2mv,T波avF導聯倒置,V1~V3導聯低平。超聲心動圖查有冠心病改變,血脂檢查膽固醇、甘油三脂與B-脂蛋白均增高。
西醫診斷爲冠心病,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中醫診斷爲胸痹,證型爲『心氣不足,瘀血痹阻』。
方藥組成:黃芪30克,人參15克,丹參3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赤芍15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三七6克,瓜蔞10克,薤白10克,鬱金15克,生地15克,柴胡10克,炙乾草6克。
上藥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一周後心絞痛基本緩解。心電圖示:T波avF倒置變淺。ST段V1~V3水平下移缺血已回升,3周後,症狀消失,複查心電圖大致正常,血脂檢查恢復正常。
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屬於中醫『胸痹』、『真心痛』之範疇,本病的病因病機與氣虛血瘀有關。祖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爲氣血是機體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氣爲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弱。勞累過度,損傷心氣,心氣不足,胸陽不振,則動血無力,血滯心脈。正如【靈樞·脈經】所說:『手少陰氣絕則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
又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脈者,血之府也,……澀則心痛。』血爲氣母,瘀血痹阻,則氣機不運,故發心痛,疼痛放射至左肩背部,胸悶,氣短,喘息,心氣鼓動無力,則心悸且慌;汗爲心之液,氣虛不攝,故易自汗。舌脈證均爲血瘀阻絡所致,故發爲胸痹。
其病位在心,多屬本虛標實之證,故治其標,當以『通』爲主,治本而以『補』爲法,常用補氣活血、化瘀通絡之法。
本方所用黃芪甘溫純陽,善補清氣之虛,【神農本草】曾記載,『黃芪可治一切氣衰血虛之證。』現代藥理表明黃芪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且可改善血液黏度,疏通微循環。人參大補元氣,安神養血,配黃芪增強益氣功效。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丹參兼有活血養血之長,能提高機體抗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血黏滯度。
川芎性辛溫,行氣開郁,活血止痛。【本草綱目】云:『川芎,血中氣藥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鬱者宜之。』藥理試驗提示,川芎還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增強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紅花能活血祛瘀,通調絡脈,其藥理研究發現對冠脈流量有一定程度增加,能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甘油三脂水平;改善微循環,能阻止血栓形成,並促其溶解。再配以柴胡,能條暢氣機,開胸通陽。生地一味,【神農本草經】謂其能『逐血痹,涼血消瘀』,且又能養陰而滋血燥。故爲綜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