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沙7月22日電(記者 鄧霞)記者21日從『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座談會』上了解到,到目前爲止,兔子山遺址共發現古井14口,從中出土的簡牘總數初步估計約爲5000枚,年代從戰國、秦、漢一直延續到三國孫吳時期。專家稱,其時代延續之長、數量之大,在湖南乃至中國都極爲罕見。
益陽首次出土簡牘
兔子山遺址位於益陽市赫山區三里橋鐵鋪嶺社區,資水與蘭溪河交匯處一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崗(鐵鋪嶺)頂端,因此次考古發掘的小地名『兔子山』而得名。遺址於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當時定名爲『鐵鋪嶺城址』,時代爲東周至漢代,後被益陽市公布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爲配合益陽市基建項目,今年春節前,益陽市文物處對兔子山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工作,春節後正式開始發掘。到5月底,共完成發掘面積600平方米,發現各類遺蹟近百處,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從出土文物的情況看,遺址時代上限爲東周時期,下限爲宋代,文化堆積以六朝至唐宋時期爲主。
簡牘的發現始於5月下旬。在清理古井時,考古人員發現了簡牘,迅速向湖南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報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後介入發掘,由該所研究員張春龍任領隊。
張春龍介紹,這是益陽首次出土簡牘。目前發掘工作仍在進行,整理研究工作剛剛起步。
內容多爲古縣衙檔案
『到目前爲止,兔子山遺址共發現14口古井,其中已發掘9口。』張春龍介紹說,從發掘的情況來看,古井口徑一般爲1.2-1.5米,均鑿穿深八米以上的紅砂壤,再深入青灰色沙泥層(透水層)1-2米,古井的深度一般在9-10米。
簡牘發現之普遍是兔子山遺址的一大特點,幾乎每口井都出土了簡牘。其中,3號古井發現簡牘數最多,約爲5000枚,分爲木牘和竹簡,保存良好,文字以毛筆墨書。長度一般爲23.5厘米,寬1.3-2.8厘米。特殊的大型木牘已見三枚,長49厘米,寬6.5厘米。
經專家考證,三號井出土的簡牘爲西漢晚期劉姓長沙國益陽縣衙署檔案,內容爲司法文書、吏員管理、年代等。其中,司法文書多爲刑事案件審結記錄,詳細記錄有文書產生的年月日,承辦官吏職位、姓名,涉案人員,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判決結果,記錄者書佐姓名等。
張春龍舉例道,此次發現的第一枚有字跡的簡牘,就是一枚長49厘米、寬6.5厘米的特殊大型木牘,上面記載了一樁名爲『勛』的官吏貪污錢財被刑罰的經濟案件。
根據簡牘的文字風格、字體以及部分紀年內容判斷,其他古井中還出土了有關西漢中晚期人口登記、西漢初年吳姓長沙國益陽縣檔案、以及戰國楚國晚期等不同時代的簡牘。
張春龍表示,各時期的簡牘可以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既可編綴益陽乃至湖南的遠古歷史,也可據此研究各朝的政治、經濟、司法制度,了解縣鄉政府的運作和普通吏員、百姓的生活情況。
『張楚之歲』意義重大
此次兔子山遺址出土的簡牘中有一個觚,上面書寫的文字中有『張楚之歲』四字。專家們認爲該發現意義重大。
張春龍稱,秦末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後,建立了張楚政權。楚國人有用前一年發生的大事來記年的習慣,所以這裡的『張楚之歲』不是年號,而是一種以事紀年的方法,即指張楚政權建立的第二年
『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簡牘的發現。』武漢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武漢大學簡帛中心主任陳偉告訴記者,【史記】、馬王堆漢墓帛書等文獻中都提到過『張楚』,但『張楚之歲』的說法此前還未在出土文獻中出現過,此次發現填補了這一時期的文字實物證據空白。(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