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前之仲景並非『醫聖』,其方只是經驗方
•宋以後仲景被奉爲醫聖,其方被稱爲『經方』
•最早稱仲景爲『醫聖』者,首見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當代中醫學界普遍尊稱東漢名醫張仲景爲『醫聖』,那麼,『醫聖』桂冠加於仲景,究竟始於何時呢?
宋以前之仲景
清代名醫陸以湉在【冷廬醫話】中對范曄在【後漢書】中未爲張仲景立傳而提出了批評:『張仲景,醫中之聖也;華元化,醫中之仙也。二人同時,范氏只爲元華作傳,烏得稱良史乎?』由【後漢書】無『張仲景傳』而有『華佗傳』這一事實我們可以推測:仲景在東漢末年的名聲、地位和影響應當遠遠不及華佗,若仲景與華佗難分軒輊,那麼,秉筆直書的史學家范曄是不可能不爲二人同時立傳的。
魏晉時期,『聖人』這一尊稱已非常普遍,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各自的聖人。晉代葛洪在【抱朴子內篇•辨問】中將嚴子卿、馬綏明等善圍棋者稱爲『棋聖』,將皇象、胡昭等善書法者稱爲『書聖』,將衛協、張墨等善圖畫者稱爲『畫聖』,甚至張衡、馬鈞等善制木器者,也被尊稱爲『木聖』。
推而廣之,葛洪認爲,『班輸、倕狄,機械之聖也;跗、扁、和、緩,治疾之聖也』。十分明確地將俞跗、扁鵲、醫和、醫緩等古醫家尊爲『治疾之聖』,而華佗、仲景則尚難躋身『聖人』之列。
距仲景年代不遠的西晉太醫令王叔和頗諳當時世情,他說:『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脈經序】)。與王叔和同一時代的皇甫謐也深得個中趣味,他說:『漢有華佗、張仲景,華佗奇方異治,施世者多……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爲數十卷,用之多驗』(【針灸甲乙經序】),『華佗存精於獨識,仲景垂妙於定方』(【晉書•皇甫謐傳】)可見當時,世人已逐漸認識到了仲景的價值,並將其與華佗並列。
南北朝以至隋唐、五代,【傷寒雜病論】並沒有得到廣泛流傳,所記載的理法方藥,亦並不處於特別地位。比如,『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大醫習業】中說:『凡欲爲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此處之『經方』,是指常用之經驗方,包括上古相傳的一切經長期醫療實踐驗證有效的方劑。
南北朝時期的陳延之將纂集此類方劑的著作命名爲【經方小品】,並說:『以備居家野間無師術處,臨急便可即用也。僮幼始學治病者,亦宜先習此小品,則爲開悟有漸,然後可看大品。』這段話可視爲『經方爲經驗方』的最好例證。
宋代以前,多數醫家將歷代流傳的經驗方都稱爲『經方』,也並未將仲景之方突出出來,凌駕於他方之上,而是張仲景著作與其他醫家著作相提並論。比如,唐代王燾所著【外台秘要】中提到的『諸論傷寒八家』,實際達十六家之多,張仲景只是與華佗、王叔和、葛洪、陳延之、巢元方、崔知悌、張文仲、陳廩丘、范東陽、宋俠、孫思邈、姚僧垣、初虞世等平起平坐的諸家之一。他如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孫思邈【千金要方】等書,也都將【傷寒論】方與世傳治傷寒方雜揉在一起。由此可見,當時,仲景【傷寒論】還沒有在傷寒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當然,亦有尊仲景著作爲『經』者。如【諸病源候論】引【小品方】云:『仲景經有侯氏黑散……』,這是最早將仲景書稱爲『經』者。陶弘景將仲景之方作爲『經驗方』,並指出『唯張仲景一部,最爲眾方之祖』(【神農本草經集注序】),但這畢竟是極少數。甚至成書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還說:『爲儒必讀五經三史、諸子百家,方稱學者。醫者之經,【素問】【靈樞】是也;史書,即諸家本草是也;諸子,【難經】【甲乙】【太素】【中藏】是也;百家,【鬼遺】【龍樹】【金鏃刺要】【銅人】【明堂】【幼幼新書】【產科保慶】等是也。』可見,在陳無擇心中,仲景之書,既非經書,也非史書,更非諸子,連百家都算不上。
宋以後之『醫聖』
至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林億、高保衡等校勘【傷寒論】之後,【傷寒論】才逐漸彰顯出它在醫學中的作用,自此,仲景受到特殊的重視與尊崇,逐漸被奉爲『醫聖』,其書被尊爲『醫經』,其方也逐漸被稱爲『經方』。
宋大觀元年(1107年),朱肱在【類證活人書序】中說:『傷寒諸家方論不一,獨伊尹、仲景之書猶六經也。其餘諸子百家,時有一得,要之不可爲法。』宋紹興二年(1132年),許叔微把仲景的著作與孔子六經相比,說:『論傷寒而不讀仲景書,猶爲儒而不知有孔子六經也。』當時醫家對仲景之推崇,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北宋政府校勘刊行【傷寒論】,但該書真正得到廣泛流傳,並成爲中醫學術的顯學,卻是藉助於金代成無己的【註解傷寒論】。從此,醫家們紛紛研究【傷寒論】的風氣才開始真正形成,而仲景『醫聖』之雅稱,也逐漸確定了下來。
比如,金皇統四年(1144年),嚴器之在【註解傷寒論序】中稱仲景爲『後聖』:『夫前聖有作,後必有繼而述之者,則其教乃得著於世矣。醫之道源自炎黃,以至神之妙,始興經方。繼而伊尹以元聖之才,撰成【湯液】……後漢張仲景,又廣【湯液】爲【傷寒卒病論】十數卷,然後醫方大備。茲先聖后聖,若合符節……昔人以仲景方一部爲眾方之祖,蓋能繼述先聖之所作也。』
又如,金正隆元年(1156年),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藥方論序】中贊仲景爲『大聖』:『自古諸方,歷歲浸遠,難可考評,惟張仲景方一部,最爲眾方之祖。是以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醫帙之中,特爲樞要,參今法古,不越毫末,實乃大聖之所作也。』
再如,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序】中尊仲景爲『亞聖』:『夫三墳之書者,大聖人之教也,法象天地,理合自然,本乎大道。仲景者,亞聖也。雖仲景之書未備聖人之教,亦幾於聖人。』
此外,南宋咸淳七年(1237年),陳自明在【管見大全良方•治傷寒】中譽仲景爲『聖人』:『傷寒治法,始於仲景太守之書。元符間,龐安常作【傷寒總病論】。政和間,朱奉議肱編而爲【活人書】,詳觀方論意義,纖悉具載,可謂盡善盡美,皆本於仲景之書及諸家之善真,千古不朽之良法……今有李氏子立作【傷寒十勸】,雖未能盡聖人之萬一,其中多有可取。』
1246年,王好古在【湯液本草序】中說:『文潞公【藥准】云:惟仲景爲群方之祖也。晉唐宋以來,得醫之名者,如王叔和、葛洪、孫思邈、范汪、胡洽、朱奉議、王朝奉、錢仲陽、成無己、陳無擇輩,其議論方,定增減變易,千狀萬態,無有一毫不出於仲景者。』元至大元年(1292年),王好古又在【此事難知序】中說:『余讀醫書幾十載矣,所仰慕者,仲景一書爲尤焉。』元大德元年(1297年),其又於【醫壘元戎】中說:『折中【湯液】萬世不易之法,當以仲景爲祖。』對仲景可謂推崇備至。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說:『仲景諸方,實萬世醫門之規矩準繩也。後之欲爲方圓平直者,必於是而取則焉……或曰……【要略】之方果足用乎……予曰:天地氣化無窮,人身之病亦變化無窮。仲景之書,載道者也,醫之良者,引例推類,可謂無窮之應用,借令略有加減修合,終難逾越矩度。』
至此,雖然仲景已經被頌爲『後聖』『大聖』『亞聖』『聖人』,但尚未明確被稱爲『醫聖』。
就筆者手眼所及,最早將『醫聖』頭銜冠以仲景者,當首見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引】:『仲景者,姓張氏,名機,仲景其字也,南陽人……以宗族二百餘口,建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傷寒居其七,乃著論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文辭簡古奧雅,古今治傷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其書爲諸方之祖,時人以爲扁鵲、倉公無以加之,故後世稱爲「醫聖」。夫扁鵲、倉公,神醫也,神尚矣,人以爲無以加於仲景,而稱仲景曰「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