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1|回覆: 0

[文化反思] 中華文明獨立完整影響深遠談談中華文明的幾個特點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5-16 08: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513_004

20160513_004

藏族

20160513_005

20160513_005

白瓷茶瓶 唐代茶具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20160513_006

20160513_006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20160513_007

20160513_007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蔡倫造紙(漫畫)

我國傳統文化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傳統文化已經爲許多西方學者所重視。西方學者在對自身文化進行反思的同時,開始重視我國傳統文化。

❶ 中華文明的整體性

中華文明的形成既是多元的,也是一體的,即所謂『多元一體化』。秦漢以後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它既是指生活在我國的各民族共同建造的國家,又是今天在我國領域內56個民族的總稱。中華民族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形成一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首先是多元文明的融合,是互相整合,而不是互相滅絕。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方言隔阻,是靠文化思想和文字爲紐帶,維繫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各個地區的文化通過相互競爭、碰撞、融合,最終形成了完整的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整體性延續不斷的主要原因,一是中華文明本身的規模因素,即地域的廣闊和整體規模的巨大,形成了一種難以征服與分割的力量。中華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相互關聯的文化整體。曾經對中華文明構成威脅的其他文明最終都被這一規模巨大的文化整體所吸收和同化。二是中華文明本身的文化因素,以血緣爲紐帶的關係,發揮著巨大的維繫文明的作用。如對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的崇拜,影響深遠,使中華文明在多元發展的同時,一以貫之地保持了完整性。戴逸先生曾分析過對我國文化影響較大的諸項因素,包括經濟條件、政治結構、社會結構、地理環境,這些都對中國文化的發生、發展有所影響。首先,我國是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長期占統治地位,商品經濟不發達。在這樣的一個農業社會裡,民族性格既有勤勞樸實的一面,也造成了穩定保守的一面。其次,我國幾千年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是長期的封建專制主義。從秦代算起已有2000多年歷史,給我國的傳統文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第三,我國是個宗法、家族制度普遍盛行的國家。宗法意識、家族意識非常強烈,傳統文化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形成的。第四,地理環境也對我國文化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大陸,東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形成了中華文明獨立而完整的文化系統。

❷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人類四大古老的文明,都是沿著江河發祥的。大約從公元前3500年前後,世界各地先後出現了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之間的巴比倫文明、印度河與恆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等。然而,除中華文明之外,幾乎所有這些古老的文明都曾在其文化發展史上出現過中斷現象。

如果與其他三大古代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起源不算最早,但是中華文明是惟一從未中斷過的文明。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雖然歷經磨難,飽受風霜,然而其文化傳統卻始終一以貫之,未曾中斷。中華文明同根同種同文完整地保留下來,傳至今天,這在整個世界人類歷史上是很獨特的現象。對此袁行霈教授認爲:我們可以從地理環境中找到一些答案,前三種文明都是在相對集中的一個較小範圍內展開的,迴旋的餘地不大,一旦遭到強悍的外族入侵和戰爭的破壞或自然災害,就難以延續和恢復。而中華文明則是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內開展的,迴旋的餘地很大,便於將不同民族的勢力和文化加以吸納與整合,也不致因地區性的自然災害而全體毀滅。

自從文明的曙光初照神州,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生存、繁育。今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就是那創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後裔,在這片土地上是同一種文明按照自身的邏輯演進、發展,並一直延續下來。同時,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顯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僅沒有中斷,也沒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不斷增加進來。蘇秉琦先生指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像中國如此之大的國家有始自百萬年前至今不衰不斷的文化發展大系。

❸ 中華文明的先進性

技術發明是一切人類活動的共同基礎,它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和文化價值取向。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發明家引領著世界技術創新的潮流。從春秋時期到宋代的1800多年間,我國的技術發明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中華民族經過5000多年的遷徙、演化和融合,成爲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的諸子學說,浩如煙海的歷史古籍,氣象萬千的詩詞歌賦,匠心獨運的書畫雕塑,澤被後世的四大發明等,這些都令世界驚嘆不已。

公元前600年,我國發明了液態生鐵冶煉技術,使鐵礦石源源不斷地變成鐵,並且直接鑄造成型。這項發明在較大範圍內促進了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和兵器的更新,使人類歷史迅速進入鐵器時代。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深井鑽探技術,使人類能夠獲取深藏在地下的財富。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瓷器,取代了陶器,爲人類抹去了石器時代留下的最後一道痕跡,成爲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品。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期間,我國在獲取自然知識並將其應用於人類的實際需要方面比西方要有成效得多。盛唐時期,我國就已是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目標國。1700年前後,我國和印度這兩個東方大國的經濟收入都還處在當時世界的前列。只是到了清代中後期,中華文明才漸漸落後於世界文明的潮流。

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傳統文化已經爲許多西方學者所重視。1988年,許多國家的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集法國巴黎並發表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這就是說,西方學者在對自身文化進行反思的同時,開始重視我國傳統文化。實際上,孔子和老子早已是歷代歐洲哲學家們心中偉大的思想家。今天人們看到,在聯合國大廳里赫然寫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格言,說明我國傳統文化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作者爲故宮博物院院長)

(本文配圖均來自網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